《聯合國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概要版)(3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概要版)(36頁).pdf(3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概 要 世界糧食安全 和營養狀況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提升健康膳食可負擔性封面圖片:S Mellado Ortiz西班牙:農田里裝滿蔬菜和水果的麻袋 健康飲食和生態農業。引用格式要求:糧農組織、農發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糧食署和世衛組織。2022 年。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調整糧食和農業 政策,提升健康膳食可負擔性 概要。羅馬,糧農組織。https:/doi.org/10.4060/cc0640zh本小冊子包含 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的主要信息和論點。文中圖表的序號與全本中的一致。|3|目 錄要 點5前 言8第一章 引 言11第二章 世界各地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122
2、.1 糧食安全指標 有關消除饑餓和保障糧食安全的最新數據和進展12圖 2 2021 年,全 世 界 共 有 7.02 億 到8.28 億人面臨饑餓;按照預測范圍的中間值(7.68 億人),與 2020 年相比,2021 年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增加了 4600萬;自 2019 年以來,受饑餓影響的人數比疫情前共增加 1.5 億13圖 7 盡管除亞洲以外所有區域的糧食不安全狀況都有所加劇,但全球層面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仍保持穩定,而全球和各區域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都有所加劇14圖 10 在全球和各個區域層面,女性的糧食不安全發生率都高于男性152.2 營養狀況:實現全球營養目標的 進展16圖 14
3、 實現 2030 年全球營養目標需要做出巨大努力。自 2012 年以來,六個月以下嬰兒純母乳喂養率(37.1%上升到 43.8%)和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率(26.2%下降至22.0%)有了顯著改善,但即便如此,也必須加快進展速度,方能實現 2030 年目標172.3 健康膳食的成本和可負擔性:最新情況19表 5 2020 年,由于成本增加,約有 31 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20第三章 世界各地的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成本幾何,對膳食影響有多大?223.1 綜合回顧:目前向糧食和農業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22圖 17 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工具和指標23圖 18 全球糧食和農業支持措施的資金規模和構成(單
4、位:10 億美元;2013-2018年平均)23表 6 2013-2018 年按國家收入分組分列的糧食和農業部門支持措施占產值的比重24|4|目 錄3.2 糧食和農業政策如何影響膳食?25第四章 調整對糧食和農業的政策支持,提高健康膳食可負擔性的備選方案264.1 以不同方式重新分配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資金,促進降低營養食物成本的潛在影響 27表 8 調整邊境措施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 年(相對于基線的變化)28表 10 將給生產者的財政補貼轉用于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 年(相對于基線的變化)29表 12 將財政補貼從生產者轉向消費者以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 年(相對于基線的變
5、化)304.2 確保調整產生影響所需的農業糧食體系內外補充政策 30圖 24 對支持調整至關重要的農業糧食體系內外補充政策314.3 影響調整政策支持的政治經濟和治理動態 32圖 25 與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有關的政治經濟和治理動態33第五章 結論34|5|盡管人們希望全世界能夠在 2021年擺脫 2019 冠狀病毒?。–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希望糧食安全能夠開始改善,但饑餓問題在 2021 年進一步加劇。這一年,全球饑餓人口增加,表明各國之間和各國內部的不平等現象加劇,原因在于經濟復蘇不均衡以及受疫情影響最嚴重人群的收入損失尚未恢復。自 2015 年以來,食物不足發生率保持相對不
6、變;但從 2019 年到 2020 年,食物不足發生率從 8.0%上升到 9.3%,2021 年的升幅雖然放緩,但是也攀升到 9.8%的水平。2021 年,共有 7.02 億到 8.28 億人陷入饑餓。自從 COVID-19疫情暴發以來,這一數字已增加約 1.5億人,其中 2019-2020 年間增加 1.03億人,2021 年增加 4600 萬人。預計到 2030 年,仍將有近 6.7 億人面臨饑餓,占世界人口的 8%,與2015年啟動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時的水平相當。在 2020 年急劇增加之后,全球普遍存在的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在 2021 年基本保持不變,但重度糧食不安全狀
7、況有所加劇,因為本已深陷嚴重困境的人群處境不斷惡化。2021 年,全世界約有 23 億人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11.7%的全球人口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2020 年,全球估計有 22%的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6.7%消瘦,5.7%超重。農村地區、貧困家庭以及母親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發育遲緩和消瘦。城市地區和富裕家庭兒童超重的風險更高。純母乳喂養持續取得進展。2020年,43.8%的六個月以下嬰兒實現了純母乳喂養,比 2012 年的 37.1%有了穩步上升,但必須加快進展速度,方能實現 2030 年目標。農村地區、貧困家庭以及母親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女嬰更有可能接受母乳喂養。
8、要 點|6|要 點2019 年,在全球范圍內,近三分之一年齡在 15-49 歲的婦女(5.71 億)貧血,自2012年以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貧血影響更多農村婦女、貧困家庭婦女以及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婦女。2020 年,將近 31 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這比 2019 年增加 1.12 億人,原因是 COVID-19 疫情的經濟影響和抗疫措施造成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最近的一系列問題表明,在減少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方面,政策不再能實現邊際收益遞增。經濟脆弱國家的政府在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方面也面臨財政限制。各國政府開始重新審視當前采取的糧食和農業支持措施。2013-2018 年間,全世
9、界對糧食和農業的支持資金平均每年約為 63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針對農民個體,包括貿易和市場政策以及主要與生產或不受限制地使用可變生產投入相關的財政補貼。這些支持措施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場,而且沒有惠及到許多農民,損害了環境,也沒有促進營養食物的生產。對農業生產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主糧、乳制品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源食品上,特別是在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大米、糖和各種類型的肉類是世界范圍內獲得激勵措施最多的農產品,而水果和蔬菜生產總體上得到的支持較少,在一些低收入國家甚至受到了不利對待。貿易和市場干預措施可能成為提供營養食物的貿易壁壘,破壞健康膳食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在許多國家,財政補貼增
10、加了主糧及其衍生產品的供應且降低了價格,卻也阻礙了水果、蔬菜和豆類等無補貼或補貼較少商品的消費,并使后者的價格相對更為 昂貴。巧妙地利用實證、促進所有利益相關方參與、立足各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機構能力,并考慮到世界貿易組織現行規則下的承諾和靈活性、重新利用現有公共支持等做法有助于增加消費者獲得營養食物的機會。這將有助于降低健康膳食成本,提高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可負擔性,這是實現健康膳食的必要條件,盡管還不是充分條件。|7|在重新調整公共支持降低健康膳食成本時,如果農民由于資源限制而無法專注生產營養食物,政策制定者就必須避免可能出現的權衡取舍造成不平等結果。為避免犧牲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必須采用低排放強
11、度的技術來生產營養食物,并且需要根據膳食指南,減少高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排放強度高的產品。在農業對經濟、就業和生計至關重要的低收入國家和一些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政府需要增加支出,優先考慮提供更能夠整體性支持糧食和農業的服務。這對于縮小營養食物生產中的生產率差距至關重要,并使創收能夠改善對健康膳食的負擔能力。同時,這也離不開大量發展融資。僅僅調整目前對糧食和農業的公共支持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相互補充的農業糧食體系政策來促進健康的食物環境,賦權消費者選擇健康膳食。需要制定社會保護和衛生系統相關政策,以減輕支持調整后對最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造成的意外后果。還需要制定環境、
12、衛生、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政策,以加強在效率、平等、營養、衛生、減緩氣候變化和環境等領域調整支持措施的積極成果。政治、社會環境、治理、權力(不)平衡以及利益相關方的關注、思路和影響力差異也會影響這種調整能否取得成功。鑒于每個國家國情不同,調整相關工作需要在地方、國家和全球各級建立強有力的機構,并吸引和激勵來自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國際組織的利益相關方。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8|前 言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所做的努力正在面臨不斷加劇的挑戰。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進一步凸顯了農業糧食體系的脆弱性,社會不平等問題持續存在,加劇了全世界的饑餓問題和嚴重糧食不安全現象。
13、盡管在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進展,但兒童營養不足趨勢(包括兒童發育遲緩和消瘦、必需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仍令人嚴重關切。除此之外,成年人中哺乳期婦女貧血和肥胖問題也令人堪憂?,F有最新證據表明,由于疫情期間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世界各地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數增加了1.12 億,總數接近 31億。統籌考慮 2020 年收入減少的數據后,這個數字甚至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烏克蘭戰爭正在破壞供應鏈,進一步影響糧食、肥料和能源的價格。2022 年上半年,這導致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與此同時,越來越頻繁和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正在對供應鏈造成沖擊,低收入國家在這方面首當其沖。展望未來,過去20 年將兒童發育遲緩
14、率降低三分之一的這一進展 即發育遲緩兒童數量減少 5500萬 受到了氣候、沖突和疫情三重危機的威脅。不付出更多努力,處于消瘦狀況的兒童人數還會持續增加。本報告反復強調,沖突、極端氣候和經濟沖擊這些導致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主要驅動因素正在加劇,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負面事件是否會繼續發生,而是在于我們如何采取更果斷的行動,強化抵御未來沖擊的能力。|9|去年的報告重點介紹了農業糧食體系的轉型路徑,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22 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預測已大幅下調;因此,可用于投資農業糧食體系的財政資源更為有限。公共/私營部門伙伴關系對于農業糧食體系展開投資極為重要;要確保這種伙伴關
15、系最終造福于社區和最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強大的行業參與者,強有力的治理也是很重要的。本報告顯示,即使在公共資源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政府也可以對農業糧食體系開展平等和可持續的投資。每年,政府對糧食和農業的支持在全球范圍內幾乎達到 6300 億美元。但是,這種支持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扭曲了市場價格,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傷害了 小規模生產者和土著人民,同時也無法為兒童和其他需求最迫切的群體提供健康膳食。糧食進口國往往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對谷物,目的是保護本國農業部門不受國際競爭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相對于豆類、種子、水果、蔬菜和其他營養食物,相關支持措施可能不成比例地促進了谷物生產。這些政策在提供
16、足夠熱量方面促進了糧食安全,但在改善營養和健康成果方面的效果并不顯著,包括對兒童而言。有證據表明,如果各國政府重新調整了目前資源,優先考慮食品消費者,并鼓勵營養食物的可持續生產、供應和消費,將有助于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為所有人提高可負擔性。政府必須采取這一重要的轉變措施,“聯合國營養行動十年”所采用的多邊架構也應當給予支持。與此同時,為了調整貿易措施和財政補貼,必須考慮各國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的承諾和靈活性。|10|前 言本報告立足實證,緊緊把握去年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和東京“營養促成長”峰會營造的勢頭,以及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締約方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關于加強氣候韌性,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
17、預計成果。我們認識到,收入較低的國家缺乏公共資源,需要國際發展融資支持。在這些國家,農業是經濟、就業和農村生計的關鍵,億萬民眾處于饑餓、糧食安全缺乏保障和營養不良的境地。我們承諾將與這些國家合作,尋找途徑,在地方機構和民間社會的參與下,從整體著手,提供公共服務,支持農業糧食體系行為主體,同時打造公共/私營部門伙伴關系。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通過改革重新調整當前對糧食和農業的支持都需要其他政策的補充,推動轉變消費者行為,制定社會保護政策以減緩對最弱勢群體造成的意外后果。最后,改革必須多管齊下,涵蓋環境、衛生、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政策。我們謹此代表各自的組織堅定承諾,隨時準備支持各國政府,并將積極吸納更
18、多伙伴,以便在全球和國家層面促進政策協調。人人都擁有獲取安全的營養食物和可負擔的健康膳食的權利。為打造健康、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展開投資,就是對未來、對子孫后代的發展進行投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 譚德塞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 凱瑟琳拉塞爾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11|第一章 引 言距離實現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 2.1 和 2.2)的截止期限還有八年時間,全世界卻并未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正如本報告過去兩年中所指出的那樣,為了到 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 中諸多的具體目標,
19、必須以更低成本提供健康膳食,提高可負擔性。這意味著既要增加構成健康膳食的營養食物供應,又要推動向營養食物的消費轉變。目前實施的大多數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措施與促進健康膳食的目標并不一致。在許多情況下,實際上破壞了糧食安全和營養成果。此外,許多支持措施的分配是不公平的,會扭曲市場,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有可能以更具成本效益、更高效的方式分配公共預算,以幫助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從而以可持續和包容的方式使健康膳食更易于負擔,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今年的報告首先介紹世界各地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最新情況,包括有關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負擔性的最新估計數據。報告隨后深入探討“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提升健康膳食可負擔
20、性”這一主題,具體而言是降低營養食物相對于其他食品和民眾收入的成本,從而幫助各國更高效、更有效地利用通常十分有限的公共資源。n|12|第二章 世界各地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12|2.1糧食安全指標 有關消除饑餓和保障糧食安全的最新數據和進展 要 點 2021年,世界饑餓人數進一步增加,反映出各國之間和各國內部不平等現象的加劇。2015 年之后,食物不足發生率曾保持相對不變;但從 2019年到2020年,食物不足發生率從8.0%上升到9.3%,2021年繼續增至9.8%,盡管速度有所放緩。2021 年,全世界共有 7.02 億到8.28 億人陷入饑餓,其中 2019-2020年間增加 1.03
21、億人,2021 年 增加4600萬人(預測范圍的中間值)。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2019 年到 2020 年的饑餓人口 增加;2021年繼續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緩。2021年,面臨饑餓影響的人口在非洲共有 2.78億、亞洲為 4.25 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為 5650萬。預計到 2030 年,仍將有近 6.7億人面臨饑餓,占世界人口的 8%,與2015 年啟動 2030 年可持續發展 議程 時的水平相當。在 2020 年急劇增加之后,全球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在 2021年基本保持不變,但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有所加劇。2021年,全世界約有23 億人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1
22、3|2020 年,在COVID-19 疫情陰影下,糧食不安全方面的性別差距有所擴大。2020年-2021年間,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主要原因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以及亞洲的性別差距不斷擴大。2021年,全世界有 31.9%的女性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而男性為 27.6%。盡管人們希望全世界能夠更快擺脫危機且糧食安全將在 2021年開始從疫情中恢復,但 2020 年疫情期間饑餓現象出現急劇上升,2021年則進一步加劇。疫情影響和恢復方面的差距,加上社會保護措施的覆蓋范圍和持續時間有限,導致不平等日益擴大,進而造成實現 2030 年零饑餓目標方面的進展在 2021年進一步受挫。010020030
23、0400500600700800900068241012141618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百萬百分比食物不足發生率(百分比,左軸)食物不足人數(百萬人,右軸)12.3%8.6%7.8%8.0%8.0%9.3%9.8%8.7%8.9%9.8%10.5%805.5601.3571.6588.6618.4721.7767.9675.5701.9765.2828.0 圖 2 2021 年,全世界共有 7.02 億到 8.28 億人面臨饑餓。按照預測范圍的中間值(7.68 億人),與 20
24、20 年相比,2021 年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增加了 4600 萬;自 2019 年以來,受饑餓影響的人數比疫情前共增加 1.5 億注:*2021年的預測值用虛線表示。陰影區域顯示估計范圍的上下界。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14|第二章2015 年之后,食物不足發生率(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 2.1.1)曾保持相對不變;但從 2019 年到 2020年,食物不足發生率從 8.0%上升到9.3%,2021年又以較慢速度增至9.8%(圖 2)。據估計,2021年,全世界共有 7.02 億到 8.28 億人面臨饑餓(分別占世界總人口的 8.9%和 10.5%)。按照預測范圍
25、(反映因 COVID-19 疫情的持續后果而增加的不確定性)的中間值,與 2020 年相比,2021年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增加了4600萬;自2019 年以來,受饑餓影響的人數比疫情前共增加1.5 億。0102030405060百分比重度糧食不安全中度糧食不安全7.713.47.914.89.016.09.316.110.918.611.717.616.719.2 19.320.222.423.427.830.531.932.233.634.47.16.48.18.29.710.510.611.413.013.116.114.27.58.89.49.912.814.217.022.222.021.
26、826.726.41.41.31.00.91.21.57.97.56.66.26.66.42014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全世界2014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非洲44.449.751.352.456.057.92014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亞洲17.617.721.121.325.824.62014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拉丁美洲及加勒比24.631.031.4 31.739.540.62014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北美洲和歐洲9.38.77.67.17.88
27、.021.222.725.025.429.529.3 圖 7 盡管除亞洲以外所有區域的糧食不安全狀況都有所加劇,但全球層面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仍保持穩定,而全球和各區域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都有所加劇注:總數差異是由于數字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小數點。資料來源:糧農組織。|15|這些數字表明,地區差異持續存在,非洲的負擔最為沉重。2021年,非洲五分之一人口(總人口的20.2%)面臨饑餓;相比之下,亞洲為 9.1%,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為 8.6%,大洋洲為 5.8%,北美洲和歐洲不到 2.5%。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大部分區域,2019 年到 2020 年食物不足發生率出現上升,之后 20
28、21年在大部分次區域繼續上升,但速度比之前有所放緩。最新的食物不足人數預測表明,到2030 年,仍將有近 6.7億人食物不足,比沒有發生疫情的設想情況下增加了7800萬人。同時,另一場危機正在逼近,可能會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的發展軌跡。在不久的將來,烏克蘭戰010203040507060男性 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男性 重度糧食不安全女性 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女性 重度糧食不安全百分比拉丁美洲及加勒比20142016201820202021亞洲20142016201820202021非洲20142016201820202021全世界20142016201820202021北美洲和歐洲20142016
29、201820202021 圖 10 在全球和各個區域層面,女性的糧食不安全發生率都高于 男性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16|第二章爭將通過貿易、生產和價格渠道對全球農業市場產生多重影響,給許多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蒙上陰影??沙掷m發展目標具體目標 2.1是對全世界的挑戰,不僅要消除饑餓,而且要確保人人全年都能獲得安全、有營養和充足的食物??沙掷m發展目標指標 2.1.2 根據“糧食不安全體驗分級表”確定的人口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 用于監測在實現確保人人獲得充足糧食這一宏偉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自糧農組織 2014 年首次開始收集糧食不安全體驗分級表數據以來
30、,全球層面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人數一直在增加(圖7)。2020 年,也就是COVID-19全球疫情暴發的那一年,其增長幾乎相當于過去五年的總和。2021年的新估計數顯示,與 2020 年相比,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基本保持不變,而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有所加劇。這進一步表明,主要是那些已經面臨嚴重困難的民眾的處境進一步惡化。2021年,估計全球人口的 29.3%(23 億人)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11.7%(9.237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糧食不安全中的性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圖 10)。2021 年,全世界有31.9%的女性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而男性的比例為 27.6%,
31、差距超過4 個百分點,2020 年則為 3 個百分點。2.2營養狀況:實現全球營養目標的進展 要 點 2020 年,全球估計有1.49億(22%)的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4500 萬(6.7%)消瘦,3900 萬(5.7%)超重。2030 年有關發育遲緩的目標取得了進展,而兒童超重情況正在惡化。農村地區、貧困家庭以及母親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發育遲緩和消瘦。城市地區和富裕家庭兒童超重的風險更高。純母乳喂養持續取得進展。2020年,43.8%的六個月以下嬰兒實現了純母乳喂養,比 2012 年的 37.1%有了穩步上升,但必須加快進展速度,方能實現 2030 年目標。010203040
32、5060702015203020302012202020302030201220202030203020122020203020302012202020302030201220192030203020122016202520252012低出生體重貧血(15-49歲婦女)純母乳喂養(六個月以下嬰兒)超重(五歲以下兒童)消瘦(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五歲以下兒童)肥胖(成人)百分比10.570.012.83.03.014.311.815.037.126.25.628.511.814.643.822.06.75.729.913.1虛線表示指標如期實現相關具體目標所需的最近一年發生率全球估計數。全球營
33、養目標 圖 14 實現 2030 年全球營養目標需要做出巨大努力。自 2012 年以來,六個月以下嬰兒純母乳喂養率(37.1%上升到 43.8%)和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率(26.2%下降至 22.0%)有了顯著改善,但即便如此,也必須加快進展速度,方能實現 2030 年目標注:1.消瘦是一種在一個日歷年過程中會頻繁而迅速地發生變化的緊急狀況。這導致難以利用現有數據得出可靠的時間趨勢。因此,本報告僅提供最新的全球和區域估計數。2.COVID-19 疫情的潛在影響沒有反映在估計數中。3.雖然 2010 年是世衛組織成人肥胖問題數據的基線,但為確保整個報告的一致性,此處以 2012 年為基線。全球成
34、人肥胖的目標是到 2025 年。資料來源:發育遲緩、消瘦和超重的數據基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衛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2021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兒童營養不良聯合估計,2021年 4月版。2022 年 5月2日引用。https:/data.unicef.org/topic/nutrition,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topics/joint-child-malnutrition-estimates-unicef-who-wb,https:/data.worldbank.org;純母乳喂養的數據基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35、2021 年。嬰幼兒喂養:純母乳喂養。見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監測兒童和婦女的狀況。2022 年 5月2日引用。https:/data.unicef.org/topic/nutrition/infant-and-young-child-feeding/;貧血的數據基于世衛組織。2021年。全球衛生觀察站(GHO)。見于:世衛組織。瑞士日內瓦。2022 年 5月2日引用。http:/apps.who.int/gho/data/node.imr.PREVANEMIA?lang=en;成人肥胖的數據基于世衛組織。2017 年。全球衛生觀察站。見于:世衛組織。瑞士日內瓦。2022 年 5月2日引用
36、。https:/apps.who.int/gho/data/node.main.A900A?lang=en;低出生體重的數據基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衛組織。2019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低出生體重聯合估計:2000-2015 年水平和趨勢。瑞士日內瓦。2022 年 5月2日引用。data.unicef.org/resources/low-birthweight-report-2019|17|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18|第二章2019 年,全球有近三分之一年齡在15-49歲的婦女(5.71億)貧血,自2012 年以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成人肥胖在所有區域都呈上升趨勢
37、,全球肥胖率已從 2012 年的 11.8%上升到 2016 年的 13.1%。2016 年是有可用數據的最后一年。本報告還評估了全球和各區域七個全球營養目標的水平和趨勢(圖14)。提出的估計數主要基于2020 年之前收集的數據,沒有充分考慮到 COVID-19 疫情的影響。對低出生體重的最新估計顯示,2015 年 14.6%的新生兒(2050萬)出生體重較低,與2000年的17.5%(2290萬)相比略有下降。最佳的母乳喂養方式,包括出生后六個月純母乳喂養,對于孩子的生存以及促進健康和認知發展至關重要。在全球范圍內,純母乳喂養率已從 2012 年的 37.1%(4990萬)上升到2020年的
38、43.8%(5940萬)。盡管如此,全球超過一半六個月以下嬰兒沒有獲得純母乳喂養的保護性好處。發育遲緩是指兒童的年齡別身高較低,會損害兒童的身體和認知發育,增加他們死于普通感染的風險,并使他們在以后人生中易于超重和患上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率穩步下降,從 2000 年估計的 33.1%(2.016 億)下降至 2020 年的22.0%(1.492億)。兒童消瘦是由營養攝入不足、營養吸收不良和/或頻繁或長期疾病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狀況。受影響的兒童非常瘦弱,免疫力低下,死亡風險較高。2020 年,五歲以下兒童消瘦率為 6.7%(4540萬)。超重和肥胖兒童面臨直接和潛在的長
39、期健康影響,包括以后人生中患上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更高。在全球范圍內,五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從2000 年的 5.4%(3330 萬)略微上升至 2020 年的 5.7%(3890 萬)。全世界大約一半國家出現上升趨勢。2019 年,15-49 歲婦女 貧血患病率估計為 29.9%。貧血婦女的絕對人數從 2000 年的 4.93 億持續增至2019 年的 5.708 億,這對女性發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影響,并可能導致不良妊娠和新生兒的結果。|19|在全球范圍內,成人肥胖的絕對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從2000年的8.7%(3.431億)增加到 2016 年的 13.1%(6.757億)。最新的全球估計數據將在
40、 2022 年底前公布。農村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發育遲緩和消瘦。城市地區和富裕家庭的兒童和成人,特別是婦女,分別面臨著更高的超重和肥胖風險。農村地區和貧困家庭以及母親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嬰兒以及女嬰更可能接受母乳喂養。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婦女更容易患貧血,她們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發育遲緩和消瘦。解決不平等問題對于實現 2030 年目標至關重要。雖然一些區域正在取得進展,但所有區域都存在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現象,實際情況可能比這些調查結果所顯示的更為嚴重,因為 COVID-19疫情對營養結果的影響仍在顯現。實現 2030 年全球營養目標將需要巨大的努力來消除嚴重的全球挫折。全球15-49歲婦
41、女貧血、兒童超重,特別是成人肥胖的趨勢需要扭轉,以取得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所需的進展。2.3健康膳食的成本和可負擔性:最新情況 要 點 COVID-19 疫情的經濟影響以及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措施導致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增加了成本,加劇了世界各地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情況。2020 年,全世界約有 31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比 2019 年增加 1.12億人。這主要是因為亞洲負擔不起健康膳食的人數增加了 7800萬,其次是非洲(2500萬),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以及北美洲和歐洲則分別增加了800萬和100萬。從 2019 年到 2020 年,亞洲的健康膳食成本上升幅度最為顯著(4.0%),其次
42、是大洋洲(3.6%)、拉丁美洲及加勒比(3.4%)、北美洲和歐洲(3.2%)以及非洲(2.5%)。本報告 2020 年版首次包括了對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負擔性的全球估計。這些都是衡量人們獲得營養食物和健康膳食情況的有用經濟指標。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20|第二章|20|2020年健康膳食的成本2020年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數 成本(每人每天美元)2019-2020年間的 變化(百分比)百分比 總數(百萬)2019-2020年間的 變化(百分比)全世界3.543.342.03 074.23.8非洲3.462.579.91 031.02.5北非3.57-0.757.2136.7-0.
43、8撒哈拉以南非洲3.442.985.0894.33.1東非3.373.487.4360.83.0中非3.342.285.4152.23.0南部非洲3.843.365.544.21.8西非3.452.785.7337.13.3亞洲3.724.043.51 891.44.3中亞3.114.021.57.56.9東亞4.726.011.0174.418.7東南亞4.024.253.9347.24.7南亞3.814.070.01 331.52.7西亞3.222.917.830.9-1.4拉丁美洲及加勒比3.893.422.5131.36.5加勒比4.234.152.013.93.5拉丁美洲3.562.
44、521.0117.36.9中美洲3.472.127.843.19.8南美洲3.612.718.474.25.3大洋洲3.073.62.70.71.0北美洲和歐洲3.193.21.919.85.4國家收入分組 低收入國家3.202.788.3454.23.0中等偏下收入國家3.702.969.42 230.72.9中等偏上收入國家3.762.915.2374.010.9高收入國家3.354.01.415.33.3注:健康膳食成本是在每人每天 2017 美元基準費用(在本報告 2020 年版中公布,并在今年的報告插文 6 中概述最新信息)基礎上,利用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中關于每個國家食品消費價格指數
45、及其購買力平價匯率的數據預測到 2019 年和 2020 年。2020 年,每個區域和國家收入分組中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表示為加權百分比(%)和總人數(百萬)。對于國家收入分組,2021年世界銀行收入分類用于 2019 年和 2020 年。資料來源:糧農組織。表5 2020年,由于成本增加,約有31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21|COVID-19 疫情的經濟影響以及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措施對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明顯而重要。2020 年底,全球消費者食品價格比過去六年中任何一個月都要高。這直接轉化為 2020 年世界所有區域和幾乎所有次區域的健康膳食平均成本增加(表 5)。健康膳食的可負擔性衡量膳
46、食相對于收入的平均成本;因此,隨著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可能是膳食成本、收入或兩者變化的結果。2020年,抗疫措施使全世界和大多數國家陷入經濟衰退,人均收入下降的國家比最近若干年任何時候都多。然而,盡管 2020 年估計的可負擔性反映了糧食價格沖擊,但由于還沒有 2020 年的收入分配數據,該估計數中尚未體現收入受到的沖擊。因此,一旦獲得收入分配數據,考慮到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和收入損失的綜合影響,估計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據估計,2020 年,全球和世界各區域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數都有所增加。2020 年,將近 31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比 2019 年增加 1.12億人(表 5
47、)。這一增長主要由亞洲 推動,2020 年亞洲無力負擔健康膳食的人數增加了7800萬,其次是非洲(2500萬),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以及北美洲和歐洲則分別增加了800萬和100萬。n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22|第三章世界各地的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成本幾何,對膳食影響有多大?要 點 鑒于饑餓、糧食安全和營養方面的挫折以及世界面臨的經濟、衛生和環境挑戰,幫助每個人都能更經濟地獲得健康膳食至關重要。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審查目前對糧食和農業部門的政策支持情況,以確定最需要的政策改革。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支持糧食和農業,包括貿易和市場干預措施、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財政補貼以及一般性服務支持。這些
48、政策可以影響健康膳食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2013-2018 年間,全世界對糧食和農業的支持資金平均每年約為 6300億美元。其中約 70%針對農民個體,體現為貿易和市場政策以及主要與生產或不受限制地使用各類投入品相關的財政補貼??偟膩碚f,對農業生產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主糧、乳制品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上,特別是在高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大米、糖和各種肉類是世界范圍內獲得激勵措施最多的食物,而水果和蔬菜的生產者總體上得到的支持較少,在一些低收入國家甚至不鼓勵生產。3.1 綜合回顧:目前向糧食和農業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支持糧食和農業,包括產生價格激勵或抑制因素的貿易和市場干預措施
49、(例如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管制)、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財政補貼以及一般性服務支持(圖17)。這些政策影響所有利益相關方和食物環境的部分環節,并可能影響健康膳食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2013-2018 年 間,全 世 界對 糧食和農業的支持資金平均每年約為6300 億美元。以農業生產者個體為對象的支持資金按凈額計算平均每-150-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農業生產者支持對生產者的財政補貼價格抑制-135價格激勵 338產出補貼,10投入補貼92一般性服務支持 111對消費者的補貼72基于生產要素的補貼 73與生產脫鉤的其
50、他補貼6910億美元(2013-2018年平均)圖 18 全球糧食和農業支持措施的資金規模和構成(單位:10 億美元;2013-2018 年平均)資料來源:農業激勵聯合會。即將發布。農業激勵措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2022 年 5月4日引用。http:/ag-incentives.org,其中包括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匯編的經合組織、糧農組織、美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數據。政策效果政策工具指標對糧食和農業部門的支持對農業生產者的支持財政支持價格激勵預算轉移支付/公共開支貿易和市場干預措施名義援助率 邊境措施(如進口關稅/配額、出口稅/禁令、出口補貼)市場價格管制其他支持糧食和農業支持資金總額名義保
51、護率 產出補貼 投入補貼 基于生產要素的補貼 與生產脫鉤的其他 補貼對農業生產者的支持 食品補貼 現金轉移支付 實物轉移支付 食品券對(中間和最終)消費者的財政補貼公共開支:基礎設施 研發和知識轉移服務 視察服務 營銷和推廣 公眾持股一般性服務支持其他農業糧食體系政策(如土地使用條例、有關食品銷售和食品營養強化的條例、國內食品稅)圖 17 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工具和指標注:“其他支持”包括報告第 4.2 節詳細討論的其他農業糧食體系政策。資料來源:改編自糧農組織、開發計劃署和環境署。2021年。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機遇 轉變農業支持用途,促進糧食體系轉型。羅馬,糧農組織。|23|24|第三章年將近4
52、460 億美元(包括針對農民的價格激勵和抑制因素),平均相當于部門支持資金總額的 70%和全球產值的 13%。各國政府每年花費約1110 億美元向該部門提供一般性服務,而食品消費者每年平均收到 720億美元(圖18)。不同國家收入分組和不同時期對糧食和農業的政策支持不同??傮w而言,價格激勵措施和財政補貼在高收入國家使用最為廣泛,在一些中等收入經濟體,特別是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越來越受歡迎。歷史上,低收入國家一直實施政策,推動抑制價格的措施,以促進消費者以更低價格獲得食物。這些國家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財政補貼的資源有限,也沒有足夠資金支持有利于整個糧食和農業部門的一般性服務。|24|表6 201
53、3-2018年按國家收入分組分列的糧食和農業部門支持措施 占產值的比重國家收入分組價格激勵機制財政支持(公共支出)對生產者的補貼一般性服務對消費者的補貼高收入國家9.5%12.6%3.9%4.6%中等偏上收入國家10.8%4.9%3.0%0.2%中等偏下收入國家-7.6%4.1%2.5%2.6%低收入國家-9.5%0.6%2.3%0.6%資料來源:糧農組織,基于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匯編的經合組織、糧農組織、美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數據。在中等收入國家,對農業生產者的財政補貼僅占生產總值的 5%,而高收入國家幾乎占13%(表 6)。一般性服務支持表示為占生產價值的份額,低收入國家(2%)低于高收入國
54、家(4%)。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對消費者的財政補貼(無論是最終補貼還是中間補貼,如給予加工廠的補貼)集中在高收入國家。不同食品類別和商品的政策支持不同。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向所有食品類別提供支持,特別是主糧(包括谷物和根莖類作物),其次是乳制品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在高收入國家,這三個食品類別內的支持以價格激勵和財政補貼的形式平等地提供給生產者。另一方面,2013-2018 年間,對于水果和蔬菜以及油脂,財政補貼(約占生產價值的11%)大大高于價格激勵。|25|費者的最低價格或管理價格)絕大多數針對小麥、玉米、大米以及糖等農產品,目的是穩定或提高農業收入,同時確保為保障糧食安全而提供主糧。不過,這
55、些政策可能會加劇世界各地存在的不健康膳食。分配給某些特定農產品或生產要素的財政補貼有助于顯著增加生產和降低谷物(特別是玉米、小麥和大米)以及牛肉和奶類的價格。這對糧食安全、農業收入產生了積極 影響,并間接支持更好技術和新型農業投入品的開發和使用。另一方面,這些補貼實際上對生產營養食物造成(相對)阻礙,鼓勵一些國家采用單作制度,導致不再種植某些營養農產品,還阻礙一些得不到同等支持的食物的生產。通過一般性服務提供的公共支持進一步從整體上促進糧食和農業部門的行為主體受益,這原則上對小規模農戶、婦女和青年有利。但是,這種類型的支持大大低于通過價格激勵和財政補貼向生產者個體提供的支持,而且這種支持在高收
56、入國家更為廣泛。在某些情況下,研發等服務偏向于主糧的生產者。n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一貫通過壓低農場交貨價格的政策從而不鼓勵大多數產品的生產,但這些國家向農民提供財政補貼,特別是針對主糧、水果和蔬菜以及油脂。對于低收入國家的大多數食品類別來說,價格激勵是負面的,從主糧(主要是谷物)的-7%到其他作物(如糖、茶、咖啡)的 1%不等。3.2糧食和農業政策如何影響膳食?許多國家的公共支持金額龐大。按其分配方式,既可能支持也可能會阻礙降低營養食物成本、幫助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健康膳食的努力。邊境措施影響國內市場糧食的供應、多樣性和價格。雖然其中一些措施針對的是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重要政策目標,但各國政府可以采取
57、更多行動,減少水果、蔬菜和豆類等營養食物的貿易壁壘,以增加這些食品的供應和可負擔性,從而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在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市場價格控制措施(如對消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26|第四章調整對糧食和農業的政策支持,提高健康膳食可負擔性的備選方案 要 點 在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中等收入國家,調整目前對糧食和農業的公共支持,增加消費者獲得營養食物的機會,可有助于實現降低健康膳食成本、提高可負擔性的目標。研究發現,調整現有財政補貼的用途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健康膳食的可負擔性,特別是在補貼從針對生產者轉向消費者時。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減貧、農
58、業收入、農業總產出和經濟復蘇方面存在潛在的權衡取舍關系。通過調整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控制在全球范圍內轉變價格激勵機制,也可以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提高可負擔性,盡管影響比財政補貼要少。采用這個方案,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會下降,還能普遍避免潛在的權衡取舍。在將公共支持轉向降低健康膳食成本時,如果農民由于資源限制而無法專注生產營養食物,政策制定者就必須避免可能出現的不平等取舍 問題。農業糧食體系內外還需要其他關鍵政策,作為政策調整的補充,以確保食物供應鏈、食物環境和消費者行為向健康膳食模式轉變。此外,可能需要制定政策減輕調整可能帶來的顧此失彼,特別是短期收入損失或對生計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對最弱勢群體
59、的不利影響。糧食和農業政策的成功調整還將取決于政治、社會環境、治理、權力(不)平衡以及利益相關方的關注、思路和影響力,以及為促進改革進程及預防和管理沖突而建立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框架的影響。|27|4.1以不同方式重新分配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資金,促進降低營養食物成本的潛在影響 專門為本報告編寫的一份基于模型的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設想場景的新分析指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可以將現有對糧食和農業的公共支持加以調整,促進提高健康膳食的可負擔性。這些場景模擬使用不同政策工具重新分配當前支持農業生產者的預算。模擬針對各地理區域所有國家,目的是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提高可負擔性。這種重新分配在 2023-2028
60、年間線性實施,并對 2030 年的影響進行了審查。在這些場景中,重新分配的預算指向實現健康膳食的“高優先級”食物。這些食物類別目前在每個國家/區域的人均消費水平尚未達到計算健康膳食成本的食物膳食指南所界定的該國家/區域的建議水平。一個基于實證的普遍看法是,調整世界所有地區對農業的現有公共支持,將其用于促進營養食物的生產(消費量低于膳食要求的食物種類),將有助于在全球范圍內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提高可負擔性,特別是在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取消或減少對健康膳食關鍵產品的邊境支持和市場價格控制措施,可降低其價格,特別是在邊境保護程度較高的市場(表 8)。其結果是,全球人口中能夠負擔得起健
61、康膳食者的比例會增加(2030 年與基線相比增加 0.64 個百分點),而健康膳食的成本下降幅度相對大于平均膳食成本下降幅度(分別為1.7%和 0.4%)。轉向成本更低、更可負擔的健康膳食的同時,全球農業產出將下降。這體現為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所有收入分組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有所下降,除了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農業產量有所增加)。其他影響包括全球農業收入小幅增長(增長 0.03%)。不過,對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控制在農業支持資金總額中占很大比例的低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而言,調整對農業收入的影響是負面的,且幅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28|第四章度大于全球平均變化。在全球
62、范圍 內,對極端貧困的影響微乎其微;極端貧困在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小幅增長,被其他收入組別國家極端貧困的減少所抵消。另一方面,模擬表明,與調整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管制相關資金的用途相比,調整給生產者的財政補貼用途對于提高健康膳食可負擔性的影響幅度更大,兩者分別為 0.64 和0.81個百分點(表10)。該做法還可以降低全球極端貧困和食物不足人口所占比例。然而,一個重要的負面影響是,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增加(1.5%),原因是農業生產增加,包括乳制品等高蛋白食品的消費量增加以滿足膳食所需,特別是在中等偏下收入 國家。相反,盡管財政補貼仍然針對“高優先級”食物,但由于消費者獲得了財政補貼,健康膳食的成
63、本比前兩種調整方案下降得更為明顯,無論是絕對值(2030 年與基線相比下降3.34%)還是相對于平均膳食而言。負擔得起健康膳食的人口所占比例增加(幾乎增加了0.8 個百分點),但由于收入效應,略低于對生產者財政補貼的場景(表 12)。糧食安全與營養公平氣候食物不足發生率健康膳食的 可負擔性健康膳食負擔 能力的收入差距極端貧困(每天少于1.90美元)農業收入農業生產(量)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全世界-0.080.64-0.460.000.03-0.06-0.98國家收入分組高收入國家-0.010.000.00-0.012.750.361.07中等偏上收入國家-0.040.23-0.14-0.020.0
64、3-0.13-1.11中等偏下收入國家-0.121.35-0.970.03-1.58-0.29-2.14低收入國家-0.200.31-0.37-0.06-0.81-0.22-1.81注:報告全本中提供完整表格,包括按地區分列的細目。*關于糧食安全和營養指標以及赤貧,政策設想的結果以與2030年基線設想相比的百分點變化報告,而其他指標的結果以2030年基準設想的變化百分比報告。資料來源:Glauber,J.和Laborde,D.。即將出版。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以可持續和包容方式提供負擔得起的健康膳食:關鍵在何處?。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背景文件。糧農組織農業發展經濟學工作文件,2
65、2-05。羅馬,糧農組織。表8 調整邊境措施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年(相對于基線的變化*)|29|在這種場景下,重要的積極協同作用包括減少極端貧困和降低食物不足程度,部分原因是低收入國家的農業收入增加。此外,農業生產減少帶來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相比之下,由于沒有補貼,該場景會對生產者造成沉重打擊。在全球范圍內,農業收入和農業生產下降(2030 年相對于基線分別下降3.7%和0.2%)。無論是通過邊境措施和市場控制,還是通過財政補貼,決策者都必須調整其支持資金的用途,考慮到如果小規模農戶(包括婦女和青年)由于資源限制而無法專門生產營養食物所可能出現的造成不平等的權衡取舍。低收入國家(或
66、許還有一些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不僅是在調整農業支持的用途方面達成妥協,以實現與降低營養食物成本密切相關的若干包容性農業轉型目標??紤]到這些國家的預算較低,政府還必須調動大量資金,以加強提供下列服務:(1)一般性服務支持,必須優先考慮這一服務,以有效彌補在以包容和可持續方式生產營養食物方面的生產力差距;(2)向消費者提供財政補貼,以增加糧食安全與營養公平氣候食物不足發生率健康膳食的 可負擔性健康膳食負擔 能力的收入差距極端貧困(每天少于1.90美元)農業收入農業生產(量)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全世界-0.050.81-0.53-0.04-0.940.271.50國家收入分
67、組高收入國家0.000.17-0.01-0.05-3.291.53-0.49中等偏上收入國家-0.040.51-0.190.00-1.46-0.192.64中等偏下收入國家-0.081.52-1.14-0.091.590.100.92低收入國家-0.110.22-0.26-0.02-0.80-0.123.90注:報告全本中提供完整表格,包括按地區分列的細目。*關于糧食安全和營養指標以及赤貧,政策設想的結果以與 2030 年基線設想相比的百分點變化報告,而其他指標的結果以 2030 年基準設想的變化百分比報告。資料來源:Glauber,J.和 Laborde,D.。即將出版。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
68、支持以可持續和包容方式提供負擔得起的健康膳食:關鍵在何處?。2022 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背景文件。糧農組織農業發展經濟學工作文件,22-05。羅馬,糧農組織。表10 將給生產者的財政補貼轉用于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年(相對于基線的變化*)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30|第四章其負擔能力。在這方面,國際公共投資支持將是緩解向更高的一般性服務支持過渡的關鍵,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為利用調整提供的機會,各國將不得不在多邊談判桌上聚集在一起。在調整邊境措施、市場價格管制和財政補貼的用途時,必須考慮到各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現行規則下的承諾和靈活性,以及正在談判的問題??傊?/p>
69、,調整措施支持健康膳食中具有較高優先級的食物將有助于全球經濟復蘇,條件是通過減少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管制或將財政補貼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手中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可能存在需要考慮的權衡取舍關系。因此,結果會因國家收入分組和地理區域而有所不同。4.2確保調整產生影響所需的農業糧食體系內外補充政策 為使相關調整產生最大效果,推動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提高可負擔性,將需要其他農業糧食體系政策以及農業糧食體系以外的政策和激勵措施。經過協調和實施,這些補糧食安全與營養公平氣候食物不足發生率健康膳食的 可負擔性健康膳食負擔 能力的收入差距極端貧困(每天少于1.90美元)農業收入農業生產(量)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全世界
70、-0.050.77-0.44-0.06-3.74-0.20-0.18國家收入分組高收入國家-0.050.15-0.01-0.06-13.84-0.71-1.16中等偏上收入國家-0.040.84-0.25-0.04-2.35-0.02-0.31中等偏下收入國家-0.051.14-0.85-0.08-0.85-0.160.21低收入國家-0.140.05-0.14-0.221.610.362.26注:報告全本中提供完整表格,包括按地區分列的細目。*關于糧食安全和營養指標以及赤貧,政策設想的結果以與 2030 年基線設想相比的百分點變化報告,而其他指標的結果以 2030 年基準設想的變化百分比報告
71、。資料來源:Glauber,J.和 Laborde,D.。即將出版。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以可持續和包容方式提供負擔得起的健康膳食:關鍵在何處?。2022 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背景文件。糧農組織農業發展經濟學工作文件,22-05。羅馬,糧農組織。表12 將財政補貼從生產者轉向消費者以支持健康膳食的影響,2030年(相對于基線的變化*)|31|充政策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提供支持(圖 24)。首先,它們可以提供激勵(或抑 制),支持食物供應鏈、食物環境和消費者行為向健康膳食模式轉變。其次,它們可以減輕調整的意外后果或取舍,特別是如果這些后果包括減少弱勢和處境不利群體獲得營養食物和健康膳食的機會
72、。使營養食物更可及、更可負擔是消費者能夠選擇、偏好以及購買健康膳食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因此,促進食物環境和消費者行為向健康膳食模式轉變的補充政策至關重要。相關政策可以包括:實施強制性限制或自愿目標,以提高加工食品和飲料產品的營養質量;頒布有關食品銷售的立法;以及實施營養標簽政策和健康采購政策。將土地使用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 提高營養食品的可及性和降低價格增加健康膳食的可負擔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農業收入減少減貧成果減少經濟復蘇放緩邊境措施和市場價格控制財政補貼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改善最弱勢群體獲得健康膳食的機會收益和協同作用權衡取舍補充政策其他系統政策其他農業糧食
73、體系政策社會保障制度政策環境系統政策衛生系統政策增加消費者對健康膳食的選擇更廣泛的健康、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糧食安全和營養促進消費者行為的轉變減輕或緩解調整的意外后果 圖 24 對支持調整至關重要的農業糧食體系內外補充政策資料來源:糧農組織。|32|第四章治理和相關利益相關方的激勵措施。一般來說,政治經濟學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構成、維持和改變公共和私人行為主體群體及其利益和關系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因素。這包括影響日常決策議程及其結構的制度設置,即“游戲規則”。制度、重視程度和思路是影響農業和糧食政策支持的動態因素。治理指的是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組織和過程,通過這些規則、組織和過程,公共和私人
74、行為主體表達他們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決策。在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措施時,需要考慮和有效管理三個廣泛的政治經濟因素:(1)政治背景、利益相關方觀點和政府意愿;(2)權力關系、利益和不同行為主體的影響;(3)促進和實施調整所需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框架。管理這些要素的動態和機制見圖25,報告全本中有詳細探討。鑒于每個國家政治背景的多樣性,地方、國家和全球各級存在強有力的機構至關重要,還必須吸引和激政策與其他補充政策結合起來解決食物荒漠和食物沼澤問題也非常重要。鑒于調整可能導致可能對一些利益相關方產生不利影響的取舍。在這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制定社會保護政策,以減輕可能的權衡取舍,特別是短期收入損失或對生計的
75、不利影響,尤其是對最弱勢群體的不利影響。環境、衛生、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政策對于加強在效率、平等、營養、衛生、減緩氣候變化和環境等領域調整支持資金的用途的積極成果是絕對必要的。保護那些膳食不能提供所有營養的貧困和弱勢群體的衛生服務尤其重要。不充分解決交通運輸領域效率低下和存在的問題也會破壞和導致調整工作無果而終。4.3影響調整政策支持的政治經濟和治理動態 調整糧食和農業支持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將取決于地方、國家和全球范圍內的政治經濟、|33|勵來自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國際組織的利益相關方支持調整工作。對于許多國家來說,農業糧食體系的轉型路徑提供了一個框架,通過這個框架來引導調整的努力。
76、中小企業和民間社會團體的參與,以及透明的治理和保障措施,以防止和管理利益沖突,將是平衡農業糧食體系內不平等權力的關鍵。n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概要 監測和評價可能妨礙或促進政策調整的權力利益、資源和意識形態之間的(不)平衡利益相關方 農民和其他價值鏈行為主體 企業/中小企業 消費者 國際組織政府 國家和國家以下各級主管部門 政府間機構 立法機關治理機制、多利益相關方/同盟、立法和機構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系統政治背景 圖 25 與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有關的政治經濟和治理動態資料來源:糧農組織。|34|第五章 結 論今年的報告讓我們充分確認,全世界在努力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
77、營養不良方面正在倒退。距離到 2030 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期限,我們只有八年時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中諸多具體目標的差距每年都在擴大,而到 2030 年的時間正在縮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 方面各方付出了重要努力,但在更具挑戰性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這些努力還不充分。當前的經濟衰退環境使許多政府增加預算對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展開投資面臨更多挑戰。與此同時,利用現有資源可以、而且需要做很多事情。本報告的一項主要建議是,各國政府應著手重新考慮如何重新分配現有公共預算,提高效率和有效性,降低營養食物成本,提高健康膳食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并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不讓任何人掉隊。n第一章2022年世界
78、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全本 將于2022年10月發布)糧農組織,2022年 CC0640ZH/1/07.22保留部分權利。本作品根據署名 非商業性 使用 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間組織許可公開。世界糧食安全 和營養狀況 調整糧食和農業政策,提升健康膳食可負擔性今年的報告讓我們充分確認,全世界在努力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方面正在倒退。當前,距離 2030 年只有八年時間,可持續發展目標 2 中諸多具體目標卻越來越難以企及。實際上,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 方面各方付出了重要努力,但在更具挑戰性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這些努力還不充分。最近導致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趨勢的主要驅動力量(即沖
79、突、極端氣候和經濟沖擊)加劇,營養食物價格高昂,不平等現象日益惡化,將繼續對糧食安全和營養構成挑戰。面對這一情況,農業糧食體系必須實現轉型、提高韌性,通過可持續和包容方式為所有人提供成本更低的營養食物和負擔得起的健康膳食。報告開篇介紹世界各地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最新情況,包括有關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負擔性的最新估計數據。報告承認目前的經濟衰退背景導致多國政府更難增加預算和投資于農業糧食體系轉型,而這正是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 所必備的要素。因此,報告隨后深入探討政府如何通過政策支持糧食和農業部門,并根據證據提出建議。報告對目前世界各地主流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措施進行了評估,以便更好地了解所涉資金
80、的數額、獲得支持最多的活動和行為主體(或相反,最不受鼓勵的行為主體),以及這些支持措施推高營養食物相對成本和助長不健康膳食的途徑。然后,在分析和證據的基礎上,本報告提出指導意見,說明哪些糧食和農業政策支持措施組合可以幫助降低營養食物成本,以及應如何管理由此產生的權衡取舍關系,以確保農業糧食體系不僅更高效,而且更可持續、更包容。一個重要建議是,各國政府必須著手重新考慮如何重新調整使用現有公共預算,提高成本效益和效率,通過可持續方式降低營養食物成本,增加健康膳食的供應并提高可負擔性,不讓任何人掉隊。最后,本報告仔細研究了農業糧食體系內外對調整支持措施十分重要的補充政策,以及阻礙或有利于進行調整的政治經濟因素和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