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4世界森林狀況報告(1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4世界森林狀況報告(121頁).pdf(1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促進林業部門創新,邁向可持續未來世界森林狀況泰國。樹樁上長出新芽。封面照片:S 1020-5748(印刷)ISSN 2663-8037(在線)ISBN 978-92-5-138873-0 糧農組織,2024年保留部分權利。本作品根據知識共享署名4.0國際公共許可(CC BY 4.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s)公開。根據該許可條款,本作品可被復制、再次傳播和改編,但必須恰當引用。使用本作品時不應暗示糧農組織認可任何具體的組織、產品或服務。不允許使用糧農組織標識。如翻譯本作品,必須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
2、免責聲明:“本譯文并非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生成。糧農組織不對本譯文的內容或準確性負責。原英文版本應為權威版本?!北驹S可產生或與之相關的爭議和爭端均應友好解決。如果無法就爭端問題或仲裁之外的解決方式達成協議,相關各方應有權要求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貿法委)的仲裁規定進行仲裁。根據上述規定作出的仲裁裁決為任何爭議的最終裁決,對各方具有約束力。第三方材料和照片。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屬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圖形或圖片)的用戶,需自行判斷再利用是否需要許可,并自行向版權持有者申請許可。對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權而導致的索賠風險完全由用戶承擔。本作品中可能包含的照片不屬于上文公共許可范圍
3、。所有照片的使用征詢應遞交至:photo-libraryfao.org。銷售、權利和授權。糧農組織信息產品可在糧農組織網站(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zh)獲得,也可通過 publicationssalesfao.org購買。商業性使用的申請應遞交至: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關于權利和授權的征詢應遞交至:copyrightfao.org。世界森林狀況促進林業部門創新,邁向可持續未來ISSN 1020-5748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羅馬,2024 年目錄要點 v前言 vi方法 vii致謝 viii縮略語 i
4、x內容提要 xi第1章隨著世界面臨的威脅不斷升級,森林為全球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 1林業部門創新的必要性 2關于本出版物 3第2章盡管森林砍伐正在放緩,但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對林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 52.1最近的數據表明,一些國家的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 62.2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易受到野火和病蟲害等非生物和生物壓力的影響 82.3全球林木產量達到創紀錄水平,達每年約40億立方米 92.4近60億人使用非木材林產品 122.5到2050年的預測表明,對林木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但增幅浮動較大 142.6鑒于環境條件快速變化,對森林的需求不斷增加,林業部門需要加快創新步伐 18第3章需要以創新促
5、進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應對全球挑戰 213.1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推動力 223.2五種類型的創新正在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的潛力 233.3阻礙擴大創新規模的因素有四個 333.4創新可以創造贏家和輸家,需要采取包容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方法 36第4章通過18個案例說明林業部門創新可以多種方式實現積極變化 394.1通過創新,制止森林砍伐、促進森林養護 404.2通過創新,支持退化土地恢復、擴大復合農林業 534.3通過創新,促進森林可持續利用、建立綠色價值鏈 66第5章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最大限度發揮林業部門對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和其他全球挑戰的貢獻 815.1可通過五大扶持
6、行動鼓勵負責任和包容性創新,優化森林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 81術語表 87注釋 90|ii|表 1 20102020年森林面積年均凈增排名前十的國家62 2022年圓木產量(按主要用途列示)123 糧農組織的創新分類244 資本的五種形式,缺乏這些資本構成亞太區域林業部門采用創新技術的障礙36 圖 1 2022年全球林產品出口份額(按產品類別列示)102 19612022年世界圓木產量,包括工業圓木和薪材113 20002022年五種非木質林產品的產量趨勢134 2022年全球松子、森林蘑菇和松露出口量145 2030年和2050年全球圓木需求預測156 19612022年工業圓木的資源利用
7、效率177 知情參與式景觀管理法示意圖428 亞馬孫-塞拉多地區一個歷年中森林砍伐對不同農業集約化水平景觀水汽壓差和平均溫度的影響449 法律中心收錄的國家法律概況信息類型和來源7010 2021、2022和2023年法律中心的訪問次數71 插文 1 林業和農業糧食體系轉型22 林業部門33 加強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的數據收集和傳播流程84 通過增值提高森林的經濟效益165 創新生態系統236 以創新推動衡量、報告和核實方面的進步257 遙感與人工智能268 可為生物經濟作出貢獻的創新型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289 價值鏈中的技術創新2910 卡特拉建筑公司的例子3511 利用新型伙伴關系助力推動“聯
8、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取得進展84|iii|目錄 案例研究 1 建立培育多方治理機制,擴大綜合性可持續景觀管理412 利用有關森林在提高農業生產率中作用的新數據促進農業領域養護融資433 利用伙伴關系和技術創新力量減少大宗商品驅動的森林砍伐454 將新工具和新技術融入現有的社區森林管理模式,改善森林管理成果475 通過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和融資支持土著人民擔當森林守護者496 整合科學、技術和傳統知識,改進火災管理決策507 制定新的國家政策,為推廣復合農林業打造有利環境548 將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目標和營養需求納入恢復工作,防治荒漠化569 通過協作和數據互操作開發生態系統恢復監測平臺框架58
9、10 通過融入新技術、新實踐和植物新品種,增強傳統水芋園的韌性6011 完善森林資源地方治理,造福于農業和森林恢復6212 將為期20年的復合農林業倡議與碳交易結合起來,推廣可持續做法6413 通過集體組織的力量向小型林業企業提供無抵押小額信貸6714 法律中心:利用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推動野生生物可持續管理相關法律改革進程6915 利用數字技術提高木材跟蹤效率,促進可持續供應鏈7216 改善木材供應鏈的連通性,以減少浪費并提高可持續森林管理的可行性7417 應用新的林木加工技術,促進生物經濟,增強抗震能力7618 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實現農民主導的可持續森林和農業生產創新78|iv|要點 最近的數
10、據 表明,一些國家的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但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易受到野火和病蟲害等外部壓力的影響。到2050年的 預測 表明,對林木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世界上近四分之三的人口使用非木材林產品。在森林壓力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林業部門需要 更多創新,包括采用新的森林管理方法,向生物經濟轉型,抓住非木質林產品提供的機遇。林業部門擴大創新面臨 四大障礙:(1)缺乏創新文化;(2)存在風險;(3)各類資本形式的潛在局限;(4)缺乏政策法規支持??刹扇?五大扶持行動,推動林業部門擴大開展負責任、包容性和關鍵的創新:(1)提高認識;(2)提升創新技能、能力和知識水平;(3)鼓勵建立新型伙伴關系;(4)為創新提供更
11、多普惠融資;(5)打造激勵性政策和監管環境。|v|前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只有以同樣的速度進行創新才能一一克服。人類的非凡才智應該給予我們希望,讓我們規劃出一條通往可持續星球的道路,避免人類面臨的 威脅。創新是實現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和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是可持續發展目標9的重點,并隱含在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行動中。創新也是實現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和三大全球目標的重要加速器。這三大目標是:(1)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2)消除貧困,推動惠及所有人的經濟社會進步;(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利用。但創新無法憑空產生。它需要有扶持性政策、強有力和變
12、革性的伙伴關系、資金投入、開放和鼓勵創新的包容性文化以及承擔預估風險的意愿。糧農組織認識到科學和創新是解決林業問題的關鍵要素。我們于2022年制定了糧農組織首份 科學與創新戰略,闡述了我們打算如何在技術干預和規范性指導工作中加強科學與創新的應用。該項 戰略 在經過一系列包容、透明的磋商后,獲得了糧農組織理事會第170屆會議的核準,成為實施糧農組織 202231年戰略框架 的一項關鍵工具。戰略 強調需要考慮所有科學學科、所有知識以及所有類型的 創新。本期世界森林狀況報告重點介紹世界森林狀況,并以糧農組織 科學與創新戰略為基礎,探究林業部門通過科學與創新形成的變革性力量。報告全面概括振奮人心的發展
13、變化,包括從新技術到創新性成功政策和制度變化,再到面向森林所有人和管理者的全新融資方式。來自世界各地的18個案例將展現在現實條件下試行和實施的林業部門各種技術、社會、政策、制度和金融創新以及這些創新的組合應用。本報告指出創新方面所面臨的障礙和推動因素,并提出通過五大行動,在林業部門運用創新來解決問題并擴大影響。糧農組織在林業方面的工作旨在加快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的進展,建立更加高效、包容、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本期 世界森林狀況將為糧農組織擴大林業部門循證創新提供參考。我相信這也有助于支持糧農組織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方
14、在林業部門實現負責任、包容、必不可少的創新,以增強農業糧食體系的可持續性和韌性,為全人類打造更美好的世界和更美好的未來。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vi|方法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的內容源自糧農組織出版物和其他經同行評審的文獻、就林業部門創新對糧農組織工作人員的采訪、專門為本報告進行的林木需求分析預測以及18個案例研究。案例以競爭方式通過糧農組織工作人員和主要伙伴組織征集,并根據以下標準進行篩選:新穎性;影響(包括潛在影響);推廣潛力;是否支持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本報告由糧農組織技術編寫團隊編寫,該團隊由協調員、內部和外部撰稿人、審稿人和編輯組成。由糧農組織高級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組指導了內
15、容開發,并審閱了各章節草稿。本報告已由糧農組織專家(包括糧農組織區域和次區域辦事處工作人員)以及外部森林創新專家完成同行評審。編寫團隊根據評審意見對草案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報告終稿。報告終稿已通過糧農組織高層審閱和批準。|vii|致謝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在糧農組織林業司司長吳志民的總體指導下,由AmyDuchelle、LyndallBull、BenRoss、AnssiPekkarinen、JulianFox、SvenWalter和ThomasHofer組成的核心技術團隊編寫完成。報告受益于以下創新領域專家的貢獻:FabrizioBresciani、VincentGitz、EricHansen
16、、IngeJonckheere、CeciliaLuttrell、MokenaMakeka、DuncanMayes、RajatPanwar、SelvarajuRamasamy、EwaldRametsteiner、JamesRoshetko和LciaWadt;LauriHetemki提供了林木需求預測分析。AlastairSarre對本報告進行了編輯,AnnikaCobb、ChristineLegault、MalgorzataBuszko-Briggs、RobertoCenciarelli、SharonDarcy、MariaDeCristofaro、DonnaKilcawley和MarcoSant
17、arnecchi提供了額外支持。各章撰稿人和審稿人名單如下:各章作者和其他撰稿人第1章:核心技術團隊以及AlastairSarre。第2章:AnneBranthomme、ValeriaContessa、XavierdeLamo、ArvydasLebedys、MonicaGarzuglia、JulianFox、LauriHetemki、rjanJonsson、AdolfoKindgard、ChiaraPatriarca、AnssiPekkarinen、ShiromaSathyapala、KenichiShono、SimonaSorrenti、LaraSteil和SvenWalter。第3章:Er
18、icHansen和CeciliaLuttrell,以及Rmid Annunzio、SimoneBorelli、MarcoBoscolo、LyndallBull、BrunoCammaert、AmyDuchelle、JulianFox、IngeJonckheere、JarkkoKoskela、PetriLehtonen、QiangMa、MargaretMayer、DuncanMayes、CarolineMerle、GiuliaMuir、VahidNasir、RajatPanwar、AnssiPekkarinen、LaureanadePrado、BenRoss和AshleySteel。第4章:And
19、rFelipeAlvesdeAndrade、Rmid Annunzio、WardAnseeuw、ChristopheBesacier、MariaTeresadiBenedetto、HubertBoulet、FritjofBoerstler、NhayduBohrquez、LyndallBull、RamnCarrillo、ThomasCavanagh、DarioCipolla、AmyDuchelle、MaraAlejandraChauxEcheverri、YelenaFinegold、MargueriteFrance-Lanord、SerenaFortuna、JulianFox、PaulFuge、
20、LauraGuarnieri、WilliamdeGroot、FidaaHaddad、EricHansen、ThomasHofer、IngeJonckheere、PatrickKalas、RaushanKumar、ThaisLinhares-Juvenal、DavidMansell-Moullin、AdrianaLagos、RaissaMaldonadodeAlmeida、FedericaMatteucci、MargaretMayer、DuncanMayes、AndreaRomeroMontoya、PeterMoore、GiuliaMuir、PriyaPajel、SandraRatiarison
21、、LudmilaRattis、MarceloRezende、DavidSabogalHabedank、MoctarSacande、MariekeSandker、LucioSantos、EugenioSartoretto、BrettShields、KenichiShono、BiancaSipala、ElaineSpringgay、LaraSteil、JosVilialdoDiazDiaz、PetteriVuorinen、XiaZuzhang和AndrianaPatriciaYepesQuintero。第5章:LyndallBull、AmyDuchelle、EricHansen、CeciliaLu
22、ttrell、RajatPanwar、BenRoss和AlastairSarre。審稿人AstridAgostini、EdmundoBarrios、NoraBerrahmouni、CecileBerranger、RonnieBrathwaite、HenryBurgsteden、GretaCampora、BonnieFurman、VincentGitz、BoagenGu、JunHe、JippeHoogeveen、KittiHorvth、WilsonHugo、AnaIslasRamos、AlicjaKacprzak、WiryaKhim、IvanLanders、SamsonLemma、Antoine
23、Libert、PreetmoninderLidder、IndiraJoshi、ThasLinhares-Juvenal、AndreaLoBianco、MokenaMakeka、DuncanMayes、AlexandreMeybeck、CharlotteMilbank、RajatPanwar、SouroushParsa、PeterPechacek、SelvarajuRamasamy、EwaldRametsteiner、SimonRietbergen、JamesRoshetko、SorayaSadeghi、IlariaSisto、NicholasSitko、ValentinaSommacal、Ha
24、nsThiel、TomoyukiUno、TiinaVhnen、YahorVetlou、Tamaravan tWout、PuyunYang和EkremYazici。翻譯由糧農組織治理機構服務司語言服務處完成。R m i dA n n u n z i o、S a r aCasallas-Ramirez、FidaaHaddad、QiangMa、EkremYazici和LinbingZhuang對譯文進行了技術審查。糧農組織新聞傳播辦公室出版物及圖書館處為所有六種官方語言版本提供編輯支持、設計和排版以及制作方面的協調。|viii|縮略語AAD防治荒漠化行動AFR100非洲森林景觀恢復倡議AI人工智能A
25、IM4Forests“加速森林創新監測”計劃CBD生物多樣性公約CFM社區森林管理CIFORICRAF 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世界混農林業中心CIJS習慣和非正式司法系統CLT正交膠合木CRU碳清除單位CUBIFOR林產品測量應用程序(危地馬拉)EUDR歐盟關于零毀林、零森林退化供應鏈的法規EUR歐元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BS農民商學院FERM生態系統恢復監測框架FFF森林與農場基金FFS農民田間學校FLR森林和景觀恢復FOLUR全環基金第七次充資(GEF-7)糧食體系、土地利用和恢復影響計劃FOROM森林資源展望模型FRA全球森林資源評估FRL森林參考水平GDP國內生產總值GEF全球環境基
26、金(全環基金)GGW“綠色長城”倡議GtCO2十億噸二氧化碳ha公頃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AB國家森林研究所(危地馬拉)km公里(千米)LEAF加速森林融資促進減排m米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RV衡量、報告和核實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NDC國家自主貢獻NTFP非木材林產品NWFP非木質林產品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PILA知情參與式景觀管理法REDD+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以及森林保護、可持續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儲量的作用RSS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遙感調查SDG可持續發展目標|ix|縮略語SEPAL用于土地監測的地球觀測數據訪問、處理和分析系統SOFO
27、世界森林狀況SWM野生生物可持續管理(計劃)TND突尼斯第納爾UN聯合國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SD美元USDA美國農業部|x|內容提要隨著世界面臨的威脅不斷升級,森林為全球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本報告介紹世界森林最新狀況,探究可用以擴大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創新。盡管森林砍伐正在放緩,但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對林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最近的數據表明,一些國家的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例如,20212022年印度尼西亞的森林砍伐量估計減少了8.4%,2023年巴西亞馬孫行政區的森林砍伐量減少了50%。20002010年到20102020年期間,全球紅樹
28、林總損失率下降了23%。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易受到野火和病蟲害等非生物和生物壓力的影響。野火的強度和頻率正在不斷增加。2021年,北方森林占野火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四分之一。2023年,全球火災導致的排放量估計為6687兆噸二氧化碳,是當年歐盟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兩倍多。在美利堅合眾國,預計到2027年因病蟲害將導致2500萬公頃林地喪失20%以上寄主樹木胸高斷面積。全球林木產量達到創紀錄水平,達每年約40億立方米。估計2022年圓木采伐量約為20.4億立方米,與2021年相近。2022年薪材采伐量約為19.7億立方米,占林木采伐總量近一半(49.4%);這一比例在非洲較高,達到
29、90%。近60億人使用非木材林產品,其中包括全球南方27.7億農村用戶。目前已具備有關松子、森林蘑菇和松露的國際貿易數據:2022年這些產品的全球出口總額約為18億美元。到2050年的預測表明,對林木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但預測增幅浮動較大。全球圓木需求增幅可能高達49%(2020年至2050年間),主要由工業圓木需求推動,但這一預測存在較大不確定性。1961年至2022年間,林木利用效率提高了15%。鑒于環境條件快速變化,對森林的需求不斷增加,林業部門需要加快創新步伐。推動創新的三大要素是:(1)氣候變化等壓力不斷升級,需要新的森林和土地管理方法;(2)向以林木為主要投入品的生物經濟轉型;(3)
30、種類繁多的非木質林產品可為高達數十億小規模經營者提供機遇。需要以創新促進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應對全球挑戰。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推動力。創新也是實現糧農組織成員三大全球目標及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潛力的重要加速器。已經有一系列創新對林業部門產生了深遠影響。五種類型的創新正在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的潛力:(1)技術創新(分為數字、產品/流程、生物技術三個子類)。例如,遙感數據的開|xi|內容提要放獲取和云計算的便利化使用正在推動數字化方法的運用,從而生成高質量的森林數據,改進森林管理流程;(2)社會創新、(3)政策創新、(4)制度創新例如,通過新舉措,讓女性、青年和土著人
31、民更好地參與制定由當地主導的解決方案,推動多方伙伴關系,加強土地利用政策和規劃方面的跨部門合作,通過支持合作社提高小規模經營者的議價能力;以及 (5)金融創新例如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融資創新,提高現有森林的價值,加大恢復力度,增加小規模經營者獲得可持續生產貸款的機會。組合(“捆綁”)運用這些創新類型,可釋放強大的變革潛力。阻礙擴大創新的因素有四個:(1)缺乏創新文化;(2)存在風險;(3)各類資本形式的潛在局限;(4)缺乏政策法規支持。打造一種組織文化,認識和擁抱創新的變革潛力,可有助于降低創新過程中的風險,使利益相關方更好地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創新會創造贏家和輸家,需要采取包容和促進性別平等
32、的方法,避免造成傷害,確保所有社會經濟和種族群體中的男性、女性和青年能公平分享利益。為促進創新,必須綜合考慮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具體情況、觀點、知識、需求和權利。通過18個案例說明林業部門創新可以多種方式實現積極變化。案例研究是發掘和展示林業部門創新潛力的重要手段。本報告探討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區域和不同規模的先進流程、工具和技術,案例所提供的證據、知識及經驗教訓可在全球不同背景下應用。案例分為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三個類別。1.通過創新,制止森林砍伐,促進森林養護。此類創新包括通過多方治理模式,擴大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的綜合可持續景觀管理;利用森林促進提高農業生產率的新數據,為巴西森林保護工作提供資
33、金;利用伙伴關系和技術創新,減少加納大宗商品導致的森林砍伐;在哥倫比亞社區森林管理中引入創新工具和技術;結合科技和傳統知識,支持土著人民擔當森林守護者角色,推動由當地主導的綜合火災管理。2.通過創新,支持退化土地恢復,擴大復合農林業。此類創新包括通過制定新的國家政策,更好地支持印度的復合農林業;在撒哈拉和薩赫勒“綠色長城”地區,將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目標和營養需求與防治荒漠化的恢復行動結合起來;利用地理空間和其他數字技術整理傳播生態恢復示范方法,監測“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的實施進展;采用新技術、新做法和植物新品種,增強瓦努阿圖傳統水芋園的韌性;改善當地森林資|xii|源治理,為摩洛哥和突尼斯
34、的農業和森林恢復帶來惠益;通過一個長期項目,將莫桑比克復合農林業與碳交易結合起來。3.通過創新,促進森林可持續利用,打造綠色價值鏈。此類創新包括利用越南集體組織的力量,向小型林業企業提供無抵押小額信貸;利用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推動13個非洲國家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立法改革進程;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危地馬拉的木材跟蹤效率,促進打造可持續供應鏈;在巴西、圭亞那、巴拿馬和秘魯改善木材供應鏈連通性,以減少浪費并提高可持續森林管理的可行性;在斯洛文尼亞和美利堅合眾國利用新的木材加工技術,促進生物經濟,增強抗震能力;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實現農民主導的可持續森林和農業生產創新。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最大限度發揮林業部
35、門對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和其他全球挑戰的貢獻??赏ㄟ^五大扶持行動鼓勵負責任和包容性創新,優化森林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這五大行動是:(1)提高對創新意義的認識,打造一種通過創新促進積極變化的文化;(2)提升創新技能、能力和知識水平,確保林業部門利益相關方有能力管理創新和應用;(3)鼓勵建立變革性伙伴關系,降低林業部門創新風險,提供知識和技術轉讓機會,確立適當的保障措施;(4)確保提供更多普惠資金資源,鼓勵林業部門創新;(5)打造能激勵林業部門創新的政策環境。|xiii|秘魯從上方俯瞰亞馬孫雨林。S第1章隨著世界面臨的威脅不斷升級,森林為全球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要點 隨著世界面臨的威脅不斷升級,森林
36、為全球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本報告介紹世界森林最新狀況,探究可用以擴大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創新。世界在多方面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而采取必要行動,避免威脅的時間十分有限。以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描繪了一個沒有貧困、饑餓、疾病和匱乏且所有生命都能蓬勃發展的世界。但要想實現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就必須立即采取行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已導致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發生廣泛而迅速的變化;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升高1.1 C。1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已在所有區域造成眾多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廣泛不利影響以及相關損失和損害。歷史
37、上對當前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弱勢群體,現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卻尤為嚴重。1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當前的人類行為對更多物種在全球范圍內滅絕造成了更大威脅。在接受評估的動植物群落中,平均約25%的物種受到威脅,這表明約100萬個物種已經面臨滅絕,其中許多物種將在幾十年內滅絕,除非我們采取行動來減輕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各項驅動因素的影響。2 森林和樹木為應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在向更加高效、包容、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的過程中不可或缺(插文1)。通過停止森林砍伐、防止森林退化,可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38、而通過森林和景觀恢復,可消除大氣中的碳。碳也可儲存在壽命較長的木材產品中。森林對氣候的作用不僅僅是儲存和封存碳,還通過蒸散作用及森林的物理結構和化學作用為全球帶來巨大降溫效應。3這種額外的減緩作用與森林調節降雨、穩定當地氣候的能力相輔相成,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極端天氣,讓森林在適應氣候變化、增強抵御氣候變化的韌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森林蘊藏著地球上大部分陸地生物多樣性:例|1|第1章 森林為全球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和可持續利用森林、樹木和相關生態系統的重要性。2022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通過了首個科學與創新戰略,9以加強科學與創新在糧農組織技術干預和規范性指導工作中的運用。通過包
39、容和透明的磋商,該戰略得到了糧農組織理事會第170屆會議的核準。該戰略將創新定義為“獨辟蹊徑,無論是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還是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盿科學與創新戰略 是實施糧農組織 202231年戰略框架 的關鍵工具。10其范圍廣泛而包容,強調跨學科性,以考慮所有科學領域、科學家和非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并考慮所有類型的創新,包括源自土著人民和小規模生產者知識的創新。糧農組織林業委員會第26屆會議11認識到森林在應對全球挑戰所造成影響方面可發揮a 糧農組織 科學與創新戰略還在農業糧食體系背景下給出了創新的定義:創新用作動詞時,指個人、社區或組織對商品及服務的設計、生產或循環再生
40、過程中做出的變化以及對周圍體制環境做出的變化,這種變化在各自背景下是全新的改變,有助于推動向有助于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可持續糧食體系轉型。創新還可用作名詞,指該過程產生的變化。創新包括做法、規范、市場、體制安排等方面的變化,可能有助于建立與現狀不同的新的糧食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網絡。糧農組織 科學與創新戰略 將農業創新定義為“個人或組織在特定情況下首次應用全新或已有的產品、流程或組織形式的過程,目的是提高成效、競爭實力、沖擊抵御能力或環境可持續性,從而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促進經濟發展,或改進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如,森林為大約80%的兩棲動物、75%的鳥類、68%的哺乳動物提供棲息地。4森林和樹
41、木對人類的糧食安全和營養作出了重大貢獻,而復合農林業可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體系的韌性,提高農業生產率。5森林還能以多種方式增強社區和生計抵御威脅和危機的韌性,消除導致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和貧困的根本原因。森林是烹飪用薪材、野生食物、飼料和房屋建材的來源;森林可保護水資源,提供其他生態系統服務;森林還可緩沖極端天氣的影響。6n林業部門創新的必要性變革步伐加快以及應對全球挑戰的緊迫性,要求我們尋找多樣化、靈活、適應性強且可快速推廣的創造性解決方案。因此,當務之急是挖掘人類創造力并擁抱創新,包括在林業部門。全球范圍內正越來越認識到各類創新(技術、社會、政策、體制和金融)對于保護、恢復 插文1 林業
42、和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森林和樹木是農業糧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砍伐,特別是在熱帶地區,會造成當地氣溫升高,擾亂降雨模式,從而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對當地的影響,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后果。3森林為世界上大部分陸地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棲生地,而生物多樣性對當地生計和農業糧食體系的韌性至關重要。7野外采集的森林食物對許多林區居民的糧食安全和營養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偏遠地區以及在農業產量下降時(例如干旱期間)。8復合農林業和其他多元化生產體系往往比傳統農業更能抵御環境沖擊,有助于加強糧食安全和營養,提高作物生產率。8通過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增強森林對農業產生的惠益,對于向更加高效、包容、
43、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轉型至關重要,從而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 掉隊。|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的潛力,包括通過三種相互關聯的路徑。b會議鼓勵糧農組織動員各成員國及公共和私營部門從三個維度c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科學與 創新。關于本出版物糧農組織旗艦出版物 世界森林狀況每兩年出版一期,介紹有關森林與人類之間相互作用的數據和分析,每期有一個特定主題。本報告是對糧農組織每五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以及其他與森林相關出版物的補充。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重點介紹世界森林狀況,并以糧農組織 科學與創新戰略為基礎,探討在農業糧食體系轉型背景下,如何通過創新,促
44、進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本報告通過概述林業部門(“林業部門”定義見插文2)的創新,探討創新與糧農組織b 這三種路徑為:(1)遏制森林砍伐,加強森林養護(“保護”);(2)恢復退化的林地并擴大復合農林業(“恢復”);(3)可持續利用森林,構建綠色價值鏈(“可持續利用”)。c 經濟、社會、環境。20222031年氣候變化戰略、12糧農組織農業部門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戰略13以及糧農組織其他戰略和指導文件相關的重要意義。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分為五章:第1章是引言。第2章參考 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16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17和其他資料來源,介紹全球森林最新趨勢和林木產量預測,強調林業部門創
45、新對于應對挑戰的重要性。第3章介紹糧農組織的創新類型,概述森林部門創新的多樣性。第4章介紹18個案例,涉及支持林業部門創新的方法和技術。第5章討論推廣林業部門創新的扶持行動。n 插文2 林業部門本報告中,“林業部門”被定義為“與可持續森林管理、木材及其他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的提供和生產、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保障森林利益等相關的各種活動?!?4因此,林業部門涵蓋涉及森林*以及森林之外樹木(例如一些復合農林業和城市林業環境中的樹木)的所有活動以及各種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民間社會組織、生產者組織、合作社、私營部門組織、土著人民、弱勢和邊緣化人群、青年和女性等。本報告使用的“林業部門創新”一
46、詞涵蓋林業部門這一廣義定義下的一系列 創新。*糧農組織將“森林”定義為面積超過0.5公頃、樹高超過5米且樹冠覆蓋率超過10%的土地,或者指在原生境生長且有可能達到這些標準的樹木,不包括主要為農業或城市用地的土地。15|3|巴西帕拉州的火災和森林砍伐。S第2章盡管森林砍伐正在放緩,但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對林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要點 最近的數據表明,一些國家的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例如,20212022年印度尼西亞的森林砍伐量估計減少了8.4%,2023年巴西亞馬孫行政區的森林砍伐量減少了50%。20002010年到20102020年期間,全球紅樹林總損失率下降 了23%。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
47、易受到野火和病蟲害等非生物和生物壓力的影響。野火的強度和頻率正在不斷增加。2021年,北方森林占野火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四分之一。2023年,全球火災導致的排放量估計為6687兆噸二氧化碳,是當年歐盟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兩倍多。在美利堅合眾國,預計到2027年因病蟲害將導致2500萬公頃林地喪失20%以上寄主樹木胸高斷面積。全球林木產量達到創紀錄水平,達每年約40億立方米。估計2022年圓木采伐量約為20.4億立方米,與2021年相近。2022年薪材采伐量約為19.7億立方米,占林木采伐總量近一半(49.4%);這一比例在非洲較高,達到90%。近60億人使用非木材林產品,其中包
48、括全球南方27.7億農村用戶。目前已具備有關松子、森林蘑菇和松露的國際貿易數據:2022年這些產品的全球出口總額約為18億美元。到2050年的預測表明,對林木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但預測增幅浮動較大。全球圓木需求增幅可能高達49%(2020年至2050年間),主要由工業圓木需求推動,但這一預測存在較大不確定性。1961年至2022年間,林木利用效率提高了15%。鑒于環境條件快速變化,對森林的需求不斷增加,林業部門需要加快創新步伐。推動創新的三大要素是:(1)氣候變化等壓力不斷升級,需要新的森林和土地管理方法;(2)向以林木為主要投入品的生物經濟轉型;(3)種類繁多的非木質林產品可為高達數十億小規模
49、經營者提供 機遇。|5|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源評估遙感調查證實,全球森林砍伐量呈下降趨勢。16森林面積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森林砍伐;二是在曾作他用的土地上森林擴張。在全球范圍內,20102020年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即森林擴張與森林砍伐之間的差額)估計為每年470萬公頃,明顯低于前兩個十年(19902000年每年為780萬公頃,20002010年每年為520萬公頃)。表1列示的是2020年前十年間森林面積年凈增量排名前十的國家。為 202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收集的初步數據表明,在此前森林面積縮減排名前十的一些國家,其縮減速度已顯著下降。對印度尼西亞2021202
50、2年數據的初步審查表明,與20202021年相比,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減幅達8.4%。這是自1990年環境和林業部開始跟蹤年度森林砍伐情況以來,印度尼西亞有記錄的最低森林砍伐量;總體而言,砍伐率在此期間下降了近90%。19,20巴西亞馬孫行政區的森林本章介紹有關森林資源以及木制品和非木質林產品的最新數據,d并對未來林木需求做出預測。e鑒于火災和病蟲害等壓力因素對森林的影響日益增加,而森林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可發揮多重作用,本章將探討以創新方法實現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必要性。n2.1最近的數據表明,一些國家的森林砍伐量顯著減少2020年,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41億公頃,占世界陸地面積的31%
51、。18其中最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其次是寒帶、溫帶、亞熱帶。世界一半以上的森林(54%)分布在五個國家俄羅斯聯邦、巴西、加拿大、美利堅合眾國和中國(按面積降序排列)。十個國家合計占全球森林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除上述國家外,還包括澳大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度尼西亞、秘魯和印度(按降序排列)。1990年至2020年間,估計有4.2億公頃森林轉為其他用地。18在此期間,森林砍伐速度有所下降,從19902000年的每年1580萬公頃,降至20152020年的每年1020萬公頃。20152020年,非洲每年毀林面積為441萬公頃,南美為295萬公頃,亞洲為224萬公頃。2020年森林資d 非木質林產品包
52、括采用非森林、其他林地、森林以外樹木所產林木生產的生物制品。非木材林產品一般包括所有非木質林產品,再加上某些木質材料,例如薪材和零碎木料。e 本章并無意全面介紹世界森林狀況,因為為下期 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將于2025年發布)開展的數據收集工作仍在進行中;本章目的在于突出介紹有關森林資源的最新重要變化。表1 20102020年林面積年均凈增排名前十的國家排名國家年凈變化(1000公頃/年)1 中國1937 2 澳大利亞446 3 印度266 4 智利149 5 越南126 6 土耳其114 7 美利堅合眾國108 8 法國83 9 意大利54 10 羅馬尼亞41 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0。2
53、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主報告。羅馬。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tab01|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砍伐量在2023年(與2022年相比)顯著減少,降幅高達50%,f而該地區面積約占該國總面積 的60%。22 有關非洲大陸森林砍伐的最新數據支持了森林資源評估遙感調查的發現,g表明森林砍伐率正在下降。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制作的全球森林覆蓋變化及其驅動因素圖得出的統計數據,20162019年至20202022年間,非洲所有次區域和整個非洲大陸的每年森林砍伐率均有所下降。23然而,應謹慎解讀這些結果,并以將在 202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中發布的國家報
54、告數據為準。紅樹林紅樹林為數億沿海人口提供了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維持著豐富的食物網,并提供了穩定海岸、吸收養分和碳封存等調節服務。2023年,糧農組織發布了全球和各區域紅樹林面積調查結果,分析了2000年至2020年間的變化,旨在進一步了解驅動變化的因素以及這些變化的相對重要性如何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24該項研究采用了遙感技術與當地知識相結合的方法來估計紅樹林面積和變化,重點關注土地利用情況而不是土地覆蓋情況;這是首次進行此類全球紅樹林調查。據該項研究估計,2020年全球紅樹林面積為1480萬公頃,南亞和東南亞占全球總面積的近44%。2000年至2020年間,全球紅樹林面積凈減少28.4萬公頃
55、,相當于整體減少約1.9%。近兩個十年(即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f 巴西的亞馬孫行政區由阿克里州、阿馬帕州、亞馬孫州、帕拉州、朗多尼亞州、羅賴馬州、托坎廷斯州和馬托格羅索州以及位于44度子午線以西的馬拉尼昂州各城鎮組成。21g 根據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遙感調查數據,20002010年至20102018年間,非洲每年的森林砍伐量下降了23%。18全球紅樹林總損失率下降了23%,但紅樹林面積增長率也略有下降。紅樹林面積增減大部分發生在亞洲。2000年至2020年間造成紅樹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水產養殖業發展和自然退縮,h其次是將紅樹林轉化為油棕櫚種植園、稻田和其他形式的農業用
56、地。請注意,研究中使用的數據和方法無法區分不同類型的水產養殖活動,因此使用了“水產養殖”這一概括性說法。不過,紅樹林消失主要與池塘養蝦有關,極少數情況下也與池塘養殖有鰭魚類有關。因此,大多數水產養殖活動不會影響紅樹林。該項研究強調了自然退縮作為紅樹林損失驅動因素的重要性。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等氣候變化的影響都在威脅著紅樹林,并增加了當地社區遭受災害的脆弱性。盡管2000年至2020年間,全球紅樹林面積凈變化為負,但紅樹林的自然擴張大幅超越了因自然原因i消失的面積(高出63%,擴張294500公頃,消失186200公頃)。這一意外發現證明紅樹林具有韌性,可適應環境變化,并在合適的棲生地生存。
57、研究表明,需要關注土地利用造成的紅樹林消失,特別是在東南亞以及西非和中非,這兩個次區域在研究期間紅樹林面積損失最大。糧農組織仍在繼續努力改進其森林資源評估流程(插文3)。有關毀林等森林屬性的更多更新數據將于2025年發布下一份 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報告時公布。nh 自然退縮被定義為因河床、沉積物輸入或海平面的自然變化或運動,導致紅樹林生態系統局部滅絕。海平面上升和較嚴重天氣事件等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會加劇這種自然變化。i 自然原因包括海嘯等災害的影響。|7|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2.2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易受到野火和病蟲害等非生物和生物壓力的影響野火據估計,每年有3.43.7億公頃陸地
58、表面(接近澳大利亞大陸陸地面積的一半)受到火災影響。26,272023年估計有3.83億公頃土地(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j數據為準)遭受了火災。28但請注意,由于技術限制以及小型火災探測、時間和云層覆蓋等相關挑戰造成的測量不完整,實際過火面積可能大于這一數字。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哨兵二號衛星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0米)顯示2019年的總過火面積比MODIS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數據(分辨率為500米)估計的面積大120%。這證實了MODIS未繪制的火災尚未納入全球分析。29火是一種廣泛用于各種社會生態目的的土地管理工具,30但不受控制的火(野火)可對地方、國家和全球各級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59、野火的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加,包括在以前未受野火j MODIS是一種用于地球和氣候測量的衛星傳感器。插文3 加強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的數據收集和傳播流程 一系列創新工具和平臺正在改變土地和森林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傳播方式,包括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相關數據。*在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遙感調查過程中,糧農組織培訓了來自126個國家的800多名專家,并在40萬個地點收集了數據。2018年,糧農組織開發了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平臺,25以減輕各國的報告負擔,提高報告數據的一致性,并促進合作方在數據收集和分析過程中的互動。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助于改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數據和其他信息的傳播和使用,包括面向公眾傳播。該平臺
60、的推出使數據收集過程完全實現數字化,包括通過交叉檢查自動化,確保報告表格之間的一致性;通過記錄報告過程,增強機構記憶;通過共享對地理空間數據和產品,為報告工作提供支持;通過輕松下載數據,用于進一步分析。就202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而言,更強大的元數據支持可更好地記錄所報告的數據,改進基礎數據收集和分析系統。通過該平臺加強與以往提交的文件和報告周期的交叉檢驗和互操作性,也有助于避免人為錯誤造成的不一致,減少各國的報告負擔和成本,實現向靈活的報告流程過渡,使各國能夠在五年報告周期內利用新數據更新相關報告。*見糧農組織。無日期。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參見:糧農組織。https:/www.fao.org/
61、forest-resources-assessment/zh/|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影響的地區,特別是由于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造成的野火。例如,此前,北方森林野火約占全球野火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然而,到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新高(主要是由于持續干旱導致火災嚴重程度和燃料消耗增加),占野火排放總量的近四分之一。312023年,北半球的野火活動出現破紀錄增長。32加拿大估計發生了6868起火災,過火面積1460萬公頃,33為20年平均水平的五倍多。野火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氣候變化的結果,可加速碳循環中的正反饋循環,給全球氣候變化減緩工作帶來挑
62、戰。34衛星觀測結果表明,2023年,全球火災共排放了6687兆噸二氧化碳,k,28是估計歐盟當年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6億噸)的兩倍多。35將本土和其他傳統火災管理方法與現代技術和知識相結合,是世界各地的一項 創新。病蟲害氣候變化使森林更容易受到入侵物種的影響,導致森林的地理分布、物候以及種群動態等方面發生變化。36病蟲害和病原菌會影響樹木的生長和生存、林木質量以及提供碳固存等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世界各地的森林都很容易受到多種物種的入侵。37氣候變化和不良森林管理做法也會導致小蠹等本土病蟲害 暴發。38k 該估計基于全球火災整合系統數據集,該數據集利用來自衛星傳感器的火災輻射功
63、率觀測結果,整合生成野火和生物質燃燒排放的每日估計值?;馂妮椛涔β适呛饬炕馂尼尫拍芰康闹笜?,因此它衡量的是燃燒了多少植被。目前全球火災整合系統中整合的火災輻射功率觀測數據是TerraMODIS和AquaMODIS的活躍火災產品。病蟲害會對森林造成巨大威脅:例如,松材線蟲對中國、日本和大韓民國的原生松林造成了重大破壞。據大韓民國山林廳報告,1988年至2022年間,松材線蟲共造成了1200萬棵松樹死亡。39在美利堅合眾國,預計到2027年,病蟲害將導致2500萬公頃林地損失20%以上的寄主樹木胸高斷面積。40 全球范圍內對森林退化(包括病蟲害和疾病暴發)的監測尚處于早期階段,也很難量化所造成損害
64、的經濟成本,包括木材損失、樹木更新成本以及對當地社區生態系統服務和社會經濟成果的影響。39需要進行技術和政策創新,以更好地了解和應對火災、病蟲害等相互關聯的森林擾亂因素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并采取更加綜合的措施對其進行管理,增強森林和依賴森林人口的韌性。40n2.3全球林木產量達到創紀錄水平,達每年約40億立方米林產品生產和貿易統計歷來側重于木基產品,這是來自森林的主要產品,相關市場比較成熟。雖然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但對許多森林所有者和管理者來說,林木和木纖維產品仍然是林業最重要的收入和就業來源,占全球林產品貿易價值的大部分(圖1)。本節分析林木生產和貿易現狀,而下一節將討論非木質林產品,
65、這方面的數據正在增加。有關森林服務貨幣回報的數據不太容易獲得,因此此處未報告。但人們已認識到社會高度依賴于各類森林服務:例|9|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如,估計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森林服務。4 全球圓木采伐量(也是全球圓木產量和消費量的代用指標)在1961年至1990年間持續增長,過去二十年來相對穩定在每年約35億立方米(圖2)l,并從2010年左右開始再次增長。2022年全球圓木產量比1990年增加13%。鑒于在同一時期,世界人口增長了50%,世界人均國l 20世紀90年代的停滯背后有兩個政治因素:蘇聯解體和東西德統一。20012002年世
66、界經濟衰退和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是其中的原因。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74%,可以認為圓木產量增幅有限,人均林木產量過去幾十年有所下降。41 近年來,世界圓木每年采伐量約為40億立方米,其中約一半直接用作燃料(作為薪材)或用于木炭和木屑顆粒生產。其余的20億立方米林木采伐量中,大部分用作原材料(即工業圓木),用于生產鋸材、木基板材和木漿。大部分木漿和回收紙用于紙張和紙板生產。m m 涵蓋59個木制品類別、24個產品組以及超過245個國家和領土的詳細數據可在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林業數據庫中獲取,網址: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ta/FO。圖1 2022
67、年全球林產品出口份額(按產品類別列示)5760億美元天然橡膠竹蜂蜜軟木森林堅果樹膠和樹脂森林蘑菇鞣料提取物藤非木質林產品5%林木及木制品32%紙及紙制品37%紙漿和回收紙10%木制家具16%注:林木=未加工木材(圓木,又稱“毛坯木材”;包括原木、制漿材、其他工業圓木和薪材);木制品=除家具外所有轉化/加工產品(木炭、削片、木屑顆粒和木質燃料塊、鋸材、板材以及深加工木制品,如預制木屋、門、窗框)。木制家具也是一種木制品,但在這里列為單獨類別。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3。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林業生產和貿易。2023年12月29日訪問。https:/www.fao.org/faostat/zh/#
68、data/FO。許可:CC-BY-4.0;和UNComtrade。2023。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2023年12月29日訪問。https:/comtradeplus.un.org/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fig01|1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對林產品生產和貿易產生了相對較短期的影響:繼2020年大幅下降之后,幾乎所有主要木基產品的全球生產和貿易量在2021年均創下歷史新高。由于全球供應鏈中斷,加上消費需求放緩和一些國家出臺新的貿易限制措施,2022年大多數木制品的生產和貿易量均有所減少。與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工業圓
69、木采伐量幾乎沒有變化,為20.4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圖2)。2022年,全球貿易量大幅下降17%,至1.19億立方米,其中37%出口到中國。全球貿易萎縮量中一半是因俄羅斯聯邦實施原木出口限制措施所致。17,42 薪材在林木總產量中所占份額木質生物質,特別是來自森林的薪材和木炭,為烹飪和取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能源。2021年,全球約有23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29%)依賴木質生物質烹飪和取暖,這些人大部分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43薪材在全球圓木產量中所占份額從1961年的60%下降到2022年的49.4%(表2),而同年(2022年),非洲的這一份額為90%,亞洲為60%。172018年
70、,工業圓木產量歷史上首次超過薪材(圖2)。薪材通常被認為是最便宜、最可靠的能源,特別是對于全球南方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受 圖2 19612022年世界圓木產量,包括工業圓木和薪材圓木總產量19701980199020002010202019651975198519952005201510億立方米0.51.01.52.02.53.03.54.04.5 工業圓木薪材停滯期19912009年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3。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林業生產和貿易。2023年10月15日訪問。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ta/FO。許可:CC-BY-4.0。|11|第2章 森
71、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災害和人道危機影響的人來說。廣泛使用薪材引起的主要擔憂包括其對森林退化和森林砍伐的影響、用簡陋爐灶燒火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以及對木材高附加值用途的潛在影響。薪材大多數(82%)在非洲、亞洲和南美生產和消費,其余部分在歐洲和北美(13%)以及世界其他地區(5%)(表2)。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工業圓木產于歐洲和北美,39%產于非洲、亞洲和南美。n2.4近60億人使用非木材林產品據估計,全球有58億人使用非木材林產品,其中包括全球南方27.7億農村用戶。44全球約50%的人口利用野生物種(物種總數估計為50000個),70%的窮人為獲取食物、藥品、能源、收入或其他用途利用野生物種
72、。45女性作為傳統知識的主要持有者、可食用野生植物的采集者,在非木材林產品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她們在小規模非木材林產品貿易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男性更有可能擁有和管理較大的企業)。除了體力要求外,當地社會規范、個人安全問題和家庭責任也可能限制女性從事非木材林產品開發的機會。46 許多非木材林產品具有重要價值。在印度,非木材林產品為約2.75億人提供生計,當地人口和土著人民最高達40%的收入來自這些產品;47在歐洲,非木質林產品(定義見腳注d)的價值(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市場以及自我消費 表2 2022年圓木產量(按主要用途列示)薪材工業圓木圓木總產量世界(10億立方米)1
73、.972.044.01占圓木總產量的份額(%)49.450.6非洲+亞洲+南美(10億立方米)1.610.792.40占世界總量的份額(%)823960歐洲+北美(10億立方米)0.261.171.43占世界總量的份額(%)135736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3。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林業生產和貿易。2023年10月15日訪問。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ta/FO。許可:CC-BY-4.0。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tab02|1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部分)估計為每年233億歐元。48在馬拉維,最近一項全國性調查
74、表明,22%的人口食用野生綠葉蔬菜,這有助于落實每日水果和蔬菜消費量建議。49野生動物的肉是很多土著狩獵人兼采集人的傳統食物。最近估計表明,巴西亞馬孫州62個城市的野生動物肉類消費量為每年10691噸;其貨幣價值(3510萬美元)與該地區魚類和木材產量價值相當。50過去45年來,伊基托(位于秘魯亞馬孫地區)的野生動物肉類銷量以每年6.4噸的速度增長,與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一致。51內陸魚類,無論是直接由自家捕撈還是通過商業性內陸漁業捕撈,通常都屬于林產品,因為這些魚類高度依賴高原、河岸和漫灘林區淡水的質量、數量和時間以及這些森林和水流創造的河內棲生地。2021年,全球內陸捕撈漁業產量估計為114
75、0萬噸。52圖3顯示了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報告的全球五種主要非木質林產品的產量趨勢??傮w而言,過去20年產量一直呈增長趨勢。松子、森林蘑菇和松露已具備新數據可查(2022年),其中一個原因是糧農組織為非木質林產品設立了新的貿易代碼(圖4)。目前(自2022年起)還可監測非洲李樹皮貿易量(據報道在體內和體外研究中李樹皮展現出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特性53)。由于對可持續性的擔憂,李樹皮貿易已受到密切關注。圖3 2000-2022年五種非木質林產品的產量趨勢0501001502002503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76、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蜂蠟野生動物肉類天然蜂蜜森林堅果天然橡膠指數(2000年=100)注:2000年至2022年間,堅果和天然橡膠的產量增幅最大(分別為165%和113%);蜂蜜、野生動物肉類和蜂蠟增幅較小。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食用堅果和蜂蜜等可食用林產品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并對天然和可持續來源的食物興趣日濃。新技術也在推動產量增長方面發揮了作用。天然蜂蜜和蜂蠟既包括林產品,也包括農產品。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3。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作物和牲畜產品。2023年12月29日訪問。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
77、ta/QCL。許可:CC-BY-4.0。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fig03|13|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最近,有關非木質林產品的數據有所增加,讓人們了解到一系列曾被認為市場價值不大、主要是林區居民生活中使用的森林資源。人們開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許多非木質林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通??膳c木制品的市場價值相媲美并相互補充。n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改進有關非木質林產品的統計方法和監測工作,以更好地制定循證政策與計劃,充分釋放這些資源的潛力,包括在發展生物經濟的背景下。n2.5到2050年的預測表明,對林木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但增幅浮動較大森林及其可
78、持續管理通過生產可再生材料和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并通過增強生物多樣性、支持生計和創收,在生物經濟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木可能會發揮關鍵作用。2022年版 世界森林狀況 對未來林木在生物經濟中的潛在作用進行了分析。此后,美國農業部利用森林資源展望模型(FOROM),對世界圓木和林產品需求進行了新的預測。這些預測基于四種全球氣候變暖和經濟增長情景:(1)升溫程度低、經濟適度增長;(2)升溫程度高、經濟低速增長;(3)升溫程度高、經濟適度增長;(4)升溫程度高、經濟高速增長。模型依據的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四種n 這并不是要削弱許多非木質林產品對于當地生活消費的重要性,這些用途仍然相當重要。圖
79、4 2022年全球松子、森林蘑菇和松露出口量18億美元干香菇5.4億美元去殼帶殼松露雞油菌香菇牛肝菌松茸新鮮或冷藏蘑菇和松露4.01億美元松子8.87億美元資料來源:UNComtrade。2023。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2023年12月29日訪問。https:/comtradeplus.un.org/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fig04|1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54其中假設了不同的氣候政策。圖5顯示了到2030年和2050年的全球圓木需求量,其依據是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和趨勢預測(專為本報告估計,見圖5說明)。55趨勢預測假設
80、未來圓木需求變化與根據20122022年期間數據估計的趨勢一致,可視為一切照舊 情景。根據預測,2022年至2030年,世界圓木產量將增長48%,具體取決于不同情景,因此預計近期增長適度。2022年至2050年,產量可能會增加632%(長期預測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以圓木體積計算,預計到2050年增量介于2.4億立方米至12億立方米之間,具體取決于不同情景。圖5 2030年和2050年全球圓木需求預測10億立方米4.05.55.04.52.03.53.02.50.01.51.00.5薪材工業圓木趨勢預測(基于20122022年趨勢)升溫程度低、經濟適度增長(美國農業部,2023年)升溫程度高、經
81、濟適度增長(美國農業部,2023年)升溫程度高、經濟低速增長(美國農業部,2023年)升溫程度高、經濟高速增長(美國農業部,2023年)202220302050202220302050202220302050202220302050202220302050注:本圖不包括糧農組織類別中的“其他圓木”(即用于鞣制、蒸餾、火柴桿、桿材等的圓木),該類別占圓木總產量的34%。資料來源:本報告的趨勢預測由赫爾辛基大學的L.Hetemki根據20122022年期間的數據估計而來;美國農業部(2023)預測數據來自Johnston,C.M.T.、Guo,J.和Prestemon,J.P.。2023。2015
82、2070年 美國資源規劃法 劃定區域和全球林產品市場數據,歷史數據(19902015年)和利用森林資源展望模型做出的預測(20202070年),第二版。參見:林務局研究數據檔案館。https:/doi.org/10.2737/RDS-2022-0073-2https:/doi.org/10.4060/cd1211en-fig05|15|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應該指出,圖5中的預測參考了有關現有市場的數據。因此,預測不包含對新產品或可能處于開發早期階段的產品的未來需求。此外,美國農業部利用森林資源展望模型進行估計時采用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沒有明確包括(例如)替代林產
83、品和基于化石的產品這一驅動因素。該模型的其他局限性包括未能及時納入新數據以及某些產品類別混合(例如工程木制品、生物燃料和化學品)。糧農組織還做了其他估算,包含了三種新興林產品的潛在影響,這些產品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大規模替代不可再生材料的木制品:(1)用于建筑的重型木結構/正交膠合木;o(2)用溶解木漿制成的人造纖維素纖維,主要用于紡織工業;(3)作為生物能源的薪材。56據估計,2050年與2020年相比,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將使圓木消費量每年增加2.72億立方米,相當于在此期間全球圓木消費量(產量)總增長(基準o 重型木結構(masstimber)包括一系列產品,例如正交膠合木、釘接集成材、膠合層壓
84、木材(“膠合木”)、銷接組合木、基于單板的大塊木板、柱梁和重型木地板,通常由鋸材、單板或膠合板制成,有時是三者的組合,用于現代多層建筑。57+新產品)約49%。請注意,該預測側重于對木制品的需求。采用多種途徑,將提高采伐量與加工效率、再生和植樹造林等相互結合,包括在復合農林業中開展此類活動和借助恢復工作,就能以可持續方式保障供應,滿足新增需求,支持生物經濟。57為了與傳統的林業部門展望研究保持一致,上文的討論重點是對林產品和圓木的數量增長預測。但就國民經濟和林業部門收入而言,這些產品的價值可能比數量更重要(插文4)。對薪材的需求可能會減少圖5總結的預測表明,薪材消費量將小幅增加或略有下降,具體
85、取決于考慮未來五種經濟和人口增長情景中的哪一種。糧農組織對各種模型進行模擬綜合計算后,展示出不同消費量,主要取決于關于發展中經濟體傳統使用薪材的基本假設以及未來林木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作用。56在此項綜合計算中,估計2050年全球森林薪材消費量介于23億立方米至27億立方米 插文4 通過增值提高森林的經濟效益根據最新分析,58歐盟僅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9%,但按價值計算卻占全球林產品出口的43%(2022年為1270億美元)。17而相比之下,非洲的森林面積幾乎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6%,但僅占世界林產品出口額不到2%。這是因為非洲約90%的林木采伐后被用作取暖和烹飪所需的燃料,而且其出口的大部分
86、木材都未經加工(即圓木)。因此,非洲僅僅留住了木材不到10%的價值。如果非洲能生產和出口更多成品和半成品,就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目前的就業機會與那種情形相比不到10%。59一些非洲國家正在努力提高木材出口的附加值。例如,加蓬自2010年起禁止原木出口,旨在鼓勵國內開展木材加工;隨后,2009年至2022年,其鋸材產量幾乎增加了四倍(從280萬立方米增至1030萬立方米),圓木出口幾乎降至零(從2009年的170萬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1萬立方米)。加蓬政府還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政策措施來發展本國林業部門。60|1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之間,與2022年相比分別增加17%和37%。有幾個主要趨勢
87、將影響未來薪材消費,包括:人口增長,特別是在非洲和南亞;太陽能和風能等替代能源的推廣;采用更高效的技術,例如現代化爐灶;以及限制或鼓勵使用薪材的政策。對工業圓木的需求可能增加一些趨勢,例如向生物經濟轉型和新產品開發,可能會增加2050年及此后對圓木的需求。對包裝紙、鋸材和膠合板等現有產品的需求預計也會增加;而相反,一些傳統上重要的木制品(例如,新聞紙、印刷紙和書寫紙因受數字通訊影響)產量正在下降,從而減少了用于這些目的的工業圓木需求。例如,本報告的一項估計p表明,按照當前趨勢,繪圖紙產量將持續下降,到2030年,用于此目的的圓木需求將減少1.33億立方米。林木利用效率圖6顯示,1961年至20
88、22年,生產每一單位體積的成品鋸材、木板以及紙張和紙板所需的p 如果2012年以來的趨勢持續下去,那么世界繪圖紙消費量將從2022年的9320萬噸下降到2030年的5630萬噸。根據主要使用機械漿和再生紙的新聞紙在繪圖紙產量中所占份額,可以假定繪圖紙生產包含約90%的原生木纖維和10%的再生紙。此外,考慮到化學漿主要用于印刷紙和書寫紙,可以假定約86%的繪圖紙用化學木漿制造,14%用機械木漿制造。因此,采用糧農組織的木材換算系數,即化學漿為每噸4.25立方米,機械漿為每噸2.56立方米,可估計出如繪圖紙產量下降趨勢符合上圖預測,那么到2030年,對圓木的需求將減少1.33億立方米。61 圖6
89、1961-2022年工業圓木的資源利用效率197019801990200020102020196519751985199520052015立方米/噸2.12.22.32.42.52.62.72.8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3。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林業生產和貿易。2023年10月15日訪問。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ta/FO。許可:CC-BY-4.0。|17|第2章 森林正面臨氣候相關因素的壓力工業圓木數量減少了約15%,q其中2000年以來減少了約5.7%;換句話說,與1961年相比,2022年利用相同數量的圓木,成品產量可增加15%。如果這種效率提高
90、的趨勢在未來幾十年能夠持續下去,那么到2040年有可能少用1.16億立方米的工業圓木,就可以生產出與今天相同數量的產品。未來林木供應的不確定性圓木的未來供應很容易受各種不確定性影響,例如政策干預、經濟刺激、人工林發展以及最近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森林干擾所引起的不確定性。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以及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氣溫升高可能會加快水氮供應充足的森林凈增長。相反,氣候變化可能增加野火、病蟲害、風暴、干旱等干擾因素的發生頻率、強度、空間范圍和持續時間,62可能給可收獲生物質造成重大損失。此外,氣候變化還可能導致北方森林的采伐量出現從軟木轉向硬木的長期變化。63,64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國能夠
91、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本國森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而這又部分取決于該國為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阻止生物多樣性流失而做出的政策決定。例如,有關森林碳、生物多樣性和其他方面的政策可能會限制木材生產;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優先考慮非木質林產品的效益,林木產量就會下降。56 影響未來圓木供應的另一個因素是可用于生產的森林面積(包括人工種植林和天然再生林)。2020年,天然再生的溫帶和北方森林為全球提供了約44%的工業圓木產量,人工林提q 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中以立方米為單位報告的林產品體積已采用換算系數換算為噸。供了剩余的46%。56復合農林業和橡膠木種植園也生產工業圓木(可能占剩余的10%),56但目前尚未就
92、此進行系統性分析。41天然再生的溫帶和北方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預計將增加,表明這些森林的木材產量有可能增加(但會受到上文所述不確定性的影響)。65一些研究估計,到2050年,人工林面積可能會增加2000萬至4000萬公頃,可滿足不斷增長的林木需求,66但其生產能力將取決于多種因素,例如種植時間、氣候狀況、使用的樹種、采用的管理方法等。n2.6鑒于環境條件快速變化,對森林的需求不斷增加,林業部門需要加快創新步伐面對快速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變化,森林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須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氣候變化正導致野火和病蟲害等壓力增加,這些因素的影響與未來對林木的需求可能增加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如
93、何改善森林和土地管理并加快造林。向以木材為主要投入品的零碳生物經濟轉型離不開下游創新,以實現產品和用途的多樣化并提高效率。在生物經濟背景下重新關注大量非木質林產品所提供的機會,將催生旨在創建和改善價值鏈并可能為數十億小規模經營者提供生計的創新。鑒于需求多樣化且在不斷增長,需要新的方法來平衡林木生產、非木質林產品和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關系,并最大限度地發揮發展、生物多樣性和氣候效益之間的協同作用。|1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迫切需要大范圍開發高效務實的解決方案,以推動創新的大規模應用。下一章將展示,科技與創新已經給林業帶來了快速變化,這些科技創新包括從森林數據收集的創新,到木材加工技術的進步,再
94、到組織小規模經營者、擴大其經濟實力的新手段。第四章將介紹在各種背景下引入創新的案例,第五章將提出五大扶持行動以及相關的具體行動,以利用創新促進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顯而易見,創新及其有效部署對于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確保林業的未來至關重要。n|19|芬蘭一件由木材制成的連衣裙。木基紡織品正在取代塑料紡織品,為時尚提供了一種新的可持續方法。糧農組織/SofiaIlmonen第3章需要以創新促進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應對全球挑戰 要點 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推動力。創新也是實現糧農組織成員三大全球目標及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潛力的重要加速器。已經有一系列創新對林業部門產生了深遠
95、影響。五種類型的創新正在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的潛力:(1)技術創新(分為數字、產品/流程、生物技術三個子類)。例如,遙感數據的開放獲取和云計算的便利化使用正在推動數字化方法的運用,從而生成高質量的森林數據,改進森林管理流程;(2)社會創新、(3)政策創新、(4)制度創新例如,通過新舉措,讓女性、青年和土著人民更好參與制定由當地主導的解決方案,推動多方伙伴關系,加強土地利用政策和規劃方面的跨部門合作,通過支持合作社提高小規模經營者的議價能力;以及(5)金融創新例如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融資創新,提高現有森林的價值,加大恢復力度,增加小規模經營者獲得可持續生產貸款的機會。組合(“捆綁”)運用這些
96、創新類型,可釋放強大的變革潛力。阻礙擴大創新的因素有四個:(1)缺乏創新文化;(2)存在風險;(3)各類資本形式的潛在局限;(4)缺乏政策法規支持。打造一種組織文化,認識和擁抱創新的變革潛力,可有助于降低創新過程中的風險,使利益相關方更好地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創新會創造贏家和輸家,需要采取包容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方法,避免造成傷害,確保所有社會經濟和種族群體中的男性、女性和青年能公平分享利益。為促進創新,必須綜合考慮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具體情況、觀點、知識、需求和權利。|21|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定 下REDD+框架s相關的基于結果的支付制度的發展以及森林碳市場的增長,重點關注(政策、
97、制度、金融和社會)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在建筑行業,以采用重型木結構為特征的創新發展迅猛,其中部分原因是建筑規范的更新、計算機數控加工技術的應用、降低人造環境碳強度的愿望以及開發可持續建筑模式的新機制。一些創新類型具有互補性并需要先后實施。例如,通過一項新政策后,可能需要機構進行制度改革才能有效實施,而這進而又可能需要改變社會行為和規范。不同類型的創新也可能產生不同規模的影響:例如,社會創新可能始于基層,但可能倒逼省級或國家級政策變革,從而推動更廣泛的制度創新。創新需要時間,不同類型的創新以不同的速度發展。扶持性組織框架和規則可加強政策創新。如果政策和制度創新相互重疊并得到廣泛社會觀念和規范的支持
98、,則更有可能獲得成功。本章將按照糧農組織的分類法,概述林業部門的創新,包括介紹說明性范例及第4章的案例研究。第5章將列舉五大扶持行動,如果采取這些行動,將有助于釋放創新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在人類應對全球挑戰過程中所作的貢獻。ns REDD+=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以及森林保護、可持續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儲量的作用。3.1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推動力科學、技術和創新是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的核心,出現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眾多具體目標中??茖W和技術被認為是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各項目標之間沖突的杠桿。67創新是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實現糧農組織成員三大全球
99、目標r的重要加速器,有助于提高生產率、質量、多樣性、效率以及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性,支持 2030年議程 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根據糧農組織的 科學與創新戰略,9創新在本報告中被定義為“獨辟蹊徑,無論是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還是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糧農組織確定了五種創新:技術創新、社會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表3)。這一分類法便于描述各種創新,可適應應用創新的不同目標和背景。本文件采用該分類法來組織介紹林業部門出現的各種不同創新。創新通常以各種類型出現,因為行動主體和行動網絡,即整個創新“生態系統”(插文5)必須相互協調起來,才能促進創新和采納創新。例如,開放獲取
100、遙感服務方面的進步和強大的云計算能力(技術創新),增強了各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有效衡量、報告和核實的能力。這又反過來促進了與 巴黎氣候變化協r(1)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2)消除貧困,推動惠及所有人的經濟社會發展;(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利用。|2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3.2五種類型的創新正在增強森林和樹木應對全球挑戰的潛力糧農組織高度重視通過實證和負責任創新增加知識,加速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包括最邊緣化人群)的利益,并為大眾生計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將受益于各類新創新(表3)。下文將分別探討每類創新的貢獻。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激增
101、推動了森林管理的改善,為氣候和生物多樣性行動以及可持續森林價值鏈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此處探討技術創新的三個子類:數字技術創新、產品/流程創新t和生物技術創新。數字技術。u遙感技術以及數據管理和傳播方面的進步有助于以透明的方式向決策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提供和傳播森林和土地利用數據,從而加深對森林效益及其保護、恢復和t 在糧農組織的分類中以及在本出版物中,產品創新和流程改進主要被視為技術創新類別,盡管也與社會、政策、制度和金融創新相關。u 在本報告中,“數字技術”一詞指能夠生成、存儲或處理數據的設備、系統、電子工具和軟件,見uric(2020)使用的定義。71 插文5 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是由創新生態系統
102、內的行動主體和實體元素(例如產品、服務和技術工具)之間眾多復雜的相互作用決定的,可定義為“對于一個或一群行為主體的創新表現非常重要的行動主體、活動、實體元素、機構和關系(包括互補關系和替代關系)不斷演化的集合”。68運作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可提供創新所需的總體經濟和制度環境。69創新生態系統本身是由一系列影響創新運作環境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其他因素塑造的。在創新生態系統中,不同行動主體以復雜的方式互動,并與實體元素和其他資源互動,最終觸發創新產生或為創新的采納提供有利條件。68 行為主體和實體元素之間的互動是多樣且復雜的:例如,這種互動可能包括農業、林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利益相關方參與相互學習
103、和信息交換,以開發綜合管理景觀的方法,或者制造公司采用新的在線營銷服務,從而激勵開發新的木基產品。不同行動主體受到不同價值觀和潛在結果的激勵,而這些價值觀和潛在結果本身可能是多方面且復雜的。例如,私營部門可能主要受利潤驅動,但實現利潤可能需要參與旨在維持經營所需社會許可的活動,而這又可能會產出公共產品。相反,盡管公共部門有義務提供公共產品,但它也需要私營部門的參與,因此需要制定有利的政策,確保既維持私營部門的利潤,又提供所需的公共產品。由于這種互動發生在動態變化的系統內,因此是不可預測的,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創新的軌跡和發展很少是線性的,通常會涉及復雜的事件鏈和反饋循環,在此過程中新想
104、法能得到完善和調整。70創新還可能產生更廣泛的累積或破壞性影響,最終重塑運營環境的性質。|23|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可持續利用必要性的了解。利用遙感數據的開放獲取和強大方便的云計算平臺,可以開發能生成高質量數據的方法,支持 巴黎協定 下對于環境狀況的衡量、報告和核實工作以及供應鏈驗證等目的(插文6)。人工智能的出現有望大幅提高分析海量遙感數據的能力(插文7)。其他數字創新已經出現,可用于監測和保護瀕危物種、繪制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圖以及評估森林和樹木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例如,TreeGOER(“樹木環境條件范圍全球觀測”)數據庫72提供了38個生物氣候、8個土壤和3個地形變量中大多數
105、已知樹種的生存環境條件范圍信息。在具備充足代表性觀測結果的情況下,這些范圍信息可用以初步評估條件的適宜性,對面臨氣候變化影響的非常見樹種可能特別有價值。72 技術能促進由個人或社區主導的監測活動,并有助于匯集專業知識和各種跨文化知識體系。例如,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遙感調查(RSS)16就是根據來自126個國家的800多名專家分析的數據完成的。為提高商品可追溯性而建立的“森林數據伙伴關系”(案例研究3)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它提供的公共登記冊可免費登記農場/田地邊界,提供的數據管道可使用公共數據,讓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提交和獲取與特定商品價值鏈相關的地理參考數據。技術創新與社會創新相結合
106、,正在促進當地社區和土著人民參與森林監測與衡量、報告和核實(案例研究5)以及火災管理(案例研究6)。由于利益和政策不同,各國之間圍繞協調森林數據收集和共享開展的國際合作和治理可能很復雜。93亞馬孫合作條約組織94和剛果 表3 糧農組織的創新分類技術創新技術是科學和知識的應用,用以開發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法,從而增強農業糧食體系的可持續性。在特定環境下以新的方式引入、改造或使用技術時,技術就具有創新性。社會創新社會創新指開發和采用新想法(方法、產品、服務和模式)來滿足社會需求并創建新的社會關系或合作。社會創新是對影響社會互動的緊迫社會需求和性別不平等現象做出的新反應,旨在改善人類福祉并為女性及最弱
107、勢和邊緣化群體賦能。在本報告中,社會創新與政策和制度創新放在一起討論。政策創新政策創新包括用于政策對話、政策設計和政策制定的新流程、工具和做法,從而為解決復雜問題創造更有利環境。政策創新涉及制定或調整立法、政策和戰略,通過綜合方法和多方參與來應對新出現的挑戰和社會需求或現有體系的低效問題。在本報告中,政策創新與社會和制度創新放在一起討論。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指導集體行動并產生于集體行動的新規則、新組織和新流程。制度創新可能涉及正式和非正式的組織和制度安排的運作、治理結構、多方參與方式、參與性決策流程以及文化規范的變化。當人或組織通過網絡關系戰略性地動員其他人來修復或替換制度時,就會發生制度創新。
108、在本報告中,制度創新與社會和政策創新放在一起討論。金融創新金融創新通過開發新的資金來源或吸引新的合作伙伴來幫助產生新增發展資金,通過減少交付時間或成本來提高資金流效率,并改善資金覆蓋范圍,使資金流更加注重結果并造福于青年、女性和弱勢群體。注:本分類法不同于傳統的商務文獻,傳統的商務文獻通常將創造產品和改進流程視為不同的類型(Damanpour和Gopalakrishnan,2001)。產品創新指創造或開發新產品或服務或顯著改進現有產品或服務。產品創新引入了為用戶增加價值的新功能或特性,例如,通過發明或對現有產品的改進滿足新需求或解決問題。流程創新是新方法、新技術或新系統的實施。流程創新通過引入
109、新方法、新技術或組織變革來優化生產方法、簡化程序、降低成本、節省時間或提高質量。在糧農組織的分類中以及在本報告中,產品創新和流程改進主要被歸入技術創新類別,盡管它們也與社會、政策、制度和金融創新相關。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2??茖W與創新戰略。羅馬;糧農組織。2023a。技術??茖W、技術和創新。參見:糧農組織。羅馬。2023年10月9日引用。https:/www.fao.org/science-technology-and-innovation/technology/zh;糧農組織。2023b。創新??茖W、技術和創新。參見:糧農組織。2023年10月9日引用。https:/www.fao.o
110、rg/science-technology-and-innovation/innovation/zh;和Damanpour,F.和Gopalakrishnan,S.。2001。組織中采用產品和流程創新的動態關系。管理研究雜志,第38(1)期:第4565頁。https:/doi.org/10.1111/1467-6486.00227|2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插文6 以創新推動衡量、報告和核實方面的進步 近年來,隨著遙感數據的質量、數量和豐富度的提高(特別是由于可以免費訪問Landsat檔案和哨兵衛星數據),利用遙感技術來評估森林面積變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由于有了技術創新和新開發的開源數字
111、公共產品,各國獲取和分析衛星圖像來創建土地覆蓋(變化)地圖和收集樣本數據的能力大大提高。7375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提交的森林參考水平(FRL)資料中,超過90%使用了糧農組織的Open Foris76和“用于土地監測的地球觀測數據訪問、處理和分析系統(SEPAL)”等平臺77來測量、監測和報告森林和土地利用情況。78支持通過遙感技術估計森林面積(變化)的科學也在進步,7982例如,目前可通過樣本估算森林面積,而不是通過像素計數(地圖面積統計)來計算。*,80,8284Sandker等人(2021)闡述了這一進步的重要性,85提供了兩個例子,例中通過像素計數估計的森林砍伐面積分別被高估
112、了3倍和15倍。通過后分類法創建變化圖時,這種方法容易導致錯誤升級,面積估計不準確的風險特別高。86盡管像素計數法是早期(即20142016年)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報告FRL時評估森林砍伐面積的主要方法,但各國已逐漸轉向基于樣本進行面積估算。87,882022年,提交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的所有FRL都使用基于樣本的評估方法來評估森林砍伐情況,有力地表明數據質量已有所改進。89 衛星圖像數量增加,加上科技創新,使得不同規模的系統性土地監測成為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可免費提供全球樹木覆蓋圖,如全球森林變化圖90和熱帶濕潤森林圖。一些國家已利用這些全球產品,特別是全球森林變化產品,
113、90作為森林面積變化評估的臨時措施。85,91 各國在利用空間數據進行衡量、報告和核實(MRV)方面取得了巨大飛躍。60個森林國家提交的所有84份FRL資料均使用Landsat作為主要信息投入,其中36份資料還使用了哥白尼計劃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目前正在使用挪威國際氣候和森林倡議衛星數據計劃的高分辨率圖像,特別是用于收集參考數據。已有21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提交了REDD+結果,2006年至2021年間取得的減排成果總計137億噸二氧化碳(或平均每年約8.5億噸)。此項氣候行動是由科技創新推動的,可實現良好的衡量、報告和核實(MRV)。然而,關鍵挑戰仍然存在,例如,國家能否以可
114、持續方式使用空間數據并通過MRV相關科技創新符合新的MRV核算標準(例如REDD+交易架構/REDD+環境卓越標準)。92其中一些挑戰將通過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新近資助的“加速森林創新監測”計劃得到解決。*像素計數法是直接利用地圖報告面積統計數據(不考慮分類錯誤)。大多數地圖在所有比例上都存在錯誤和偏差,特別是對于較小的面積變化類別,因此像素計數并不可靠。通過對航空影像和衛星影像等遙感數據進行視覺解讀開展的樣本單元觀測,通常被認為比地圖數據質量更高,不僅可以提供有關地圖準確性的信息,還可以用來糾正分類錯誤導致的地圖面積估計,并計算估計值的置信區間。|25|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
115、案河流域森林伙伴關系95等區域組織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合作和數據共享,推動了重要環境數據的交換。然而,要想確定誰是數據的所有者和控制者可能存在爭議,爭議焦點是數據應該歸政府還是私營部門以及數據是可公開訪問還是屬于專有信息。96,97另外還存在隱私和安全問題,而如何平衡透明度與保護敏感數據(例如瀕危物種所處位置)也是一項挑戰。在各種情況下,都需要縮小數字性別差距和城鄉差距,具體方法是制定明確的目標,將婦女、青年、土著人民和農村社區納入其中,例如,增加使用智能手機和信息通訊技術的機會、數字掃盲以及使用電子商務和公共服務。46技術創新與其他類型創新(即社會/政策/制度和金融創新)之間的聯系將在相關章節進
116、一步探討。插文7 遙感與人工智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從2008年起向公眾全面開放其檔案和數據,通過Landsat和哥白尼計劃徹底改變了衛星圖像的獲取方式,使得數據使用量迅速增加,推動了大量創新和研究,特別是在時間序列分析領域;此舉還激發人們為氣候變化和糧食不安全等全球挑戰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空間和分析儀器投入使用,從而增加可用于近實時監測地球及其資源的數字信息量。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是集成技術解決方案的一個關鍵范例,它在過去十年中實現了從桌面計算到云計算的范式轉變。98 最近的發展增加了人工智能(AI)在遙感數據分析方
117、面的潛力,其在森林監測方面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人工智能將有助于對無人機、衛星和空間站每天收集的大量現有和未來光學、雷達和激光雷達數據進行自動分析。人工智能還將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以近乎實時的方式描述和監測地表變化,找出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潛在影響產生可操作的結果。99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廣泛使用改變了軟件和其他數字工具的開發方式。深度學習算法可以翻譯、總結和糾正人類生成編程代碼中的語法錯誤,從而顯著提高自動化處理鏈的質量和效率,并將數月的人工壓縮為數天甚至數 小時。100人工智能有助于制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和退化的努力。例如,零毀林法規要求可追溯至農場或田地層面。101只有通過自
118、動處理大量數據,才能在如此細粒度的層面上開展盡職調查,即劃定各個農場的邊界、跟蹤邊界變化以及描述土地覆蓋情況甚至土地利用特征。這種細節水平和適應性可通過人工智能來實現。人工智能在管控哺乳動物、植物和無脊椎動物入侵方面也具有巨大潛力。目前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使用量增加有著多重擔憂,例如人工智能可能被用來偽造盡職調查證據??傊?,人工智能的使用應基于道德、透明和包容性做法,避免產生不良結果的風險。|2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產品/流程。用于制造林產品的各種技術展示出助力生物經濟轉型、發展木制品可持續價值鏈的前景。幾乎任何可以用原油制造的東西都可以用木質纖維素原材料(例如樹木)制造,而且非木質林產品也具
119、有巨大的潛力(插文8)。技術進步正在提高森林價值鏈的效率(插文9)。協作平臺和數字物流中心重新定義了供應鏈動態,為采伐者、森林承包商和公司帶來了巨大效益(案例研究16),有助于優化物料流,降低成本,通過供應鏈實時可見地提高效率,加強溝通,減少錯誤和延誤,并實現及時決策。例如,危地馬拉開發的一款應用程序正在提高原木和其他木制品體積估算的效率和準確性,從而使林木加工商能夠更好地控制庫存,并為合法、可持續的供應鏈提供支持(案例研究15)。關于全球南方林業部門采用技術創新的研究很少。仍有機會采用更多新技術來改善可持續森林管理并提高價值鏈效率,盡管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應在哪些方面投入最大努力才能
120、產生最大影響。多年來已在一些森林管理者和加工者利用的相對簡單的創新方面開展了投資和應用,這可能會在其他地區獲得巨大回報。具體例子包括改進分級、物流、下一代鋸木設備、太陽能烘干機以及從傳統薪材向現代生物能源過渡。生物技術。創新技術正被應用于基因研究和樹種改良,以提高樹木的產量、抗病能力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129通常,樹木育種是通過循環選擇進行的,涉及育種、測試和選擇的重復循環。森林樹木的遺傳多樣性高、壽命長、性成熟晚、再生周期長,給育種者帶來了獨特的挑戰。69這些樹木很大程度上未被馴化,育種者必須經常使用野生種群而不是已知品種。因此,傳統的樹木育種工作是耗資耗時的過程。然而,基因組學和其他遺傳
121、技術的進步使樹木育種周期從幾十年縮短到不到十年?!盁o育種育種”的基礎是利用DNA標記和先進的譜系重建方法來發現優良樹種。130此外,選定的基因型可以作為森林管理的常規工作進行測試,而不需要專門的田間試驗。131無育種育種法為傳統樹木育種提供了一種快速、低成本的替代方案。野生生物管理工作也在利用基因研究方面的創新來了解和保護(特別是瀕危)生物種群。132社會、政策和制度創新在林業部門,社會、政策和制度創新之間的關系是動態變化的,此處將這三種創新類型放在一起討論。社會創新源于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互動,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案;133社會創新的一個關鍵特征是鼓勵公眾參與和增強包容性。134
122、來自不同背景的利益相關方及早參與多學科干預方法,有助于培養主人翁意識并催生能體現各方不同需求和觀點的創新。社會創新可通過政策和制度創新來支撐。政策可設定總體目標和指導方針,相關機構則通過調整、建設能力、合規監控、提供反饋等活動來落實這些目標和指導方針。機構可在協調政策目標、培養專業能力、制定和執行法規以及充當各方參與、協作和知識共享的平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機構和政策之間通過反饋循環,可以實現適應性管理和持續改進。135鼓勵利益相關方之間合作創新的新方法,有助于確保社會創新與現有政治架構、政策框架和當地用戶良好契合。其中包括將土著和習慣法納入國家|27|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 插文8
123、 可為生物經濟作出貢獻的創新型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人造環境中的木材。建筑中使用的木材是長期碳儲存的一種選擇,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102木材作為人造環境中首選材料的勢頭正在增強,其中一個原因是技術創新,例如重型木結構和可替代化石產品的木材衍生涂料。103熱改性、糠?;鸵阴;静?04是技術改進的例子,可在不使用有毒化學品處理的情況下生產持久耐用的木制品。絞合和單板技術便于利用速生木材資源,如桉樹和楊樹人工林來生產重型木結構。105 已對建筑中使用重型木結構造成的火災風險進行了大量測試。因此,目前已具備關于可預測炭化速率的良好模型和知識;而政策標準和法規(例如歐盟的Eurocode 5和北美的PR
124、G320)都考慮到了防火性能。查閱正交膠合木大規模防火測試相關文獻后發現,在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使用此類材料不會顯著增加火災風險,不過該項研究也強調需要開展更多研究。106 用于生物提煉廠的木質生物質。生物提煉廠可將原始生物質轉化為原材料和最終產品,107通常會將生物質的三種主要聚合物分離為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越來越多地用于生產可替代化石資源的創新型材料和 產品。木基紡織品。2000年至2018年,使用木質纖維素纖維制造的紡織品每年增長6.3%(增速明顯高于棉花和合成纖維),到2019年,木基紡織纖維占全球市場的7%。108,109下一代紡織纖維技術將開始回收紡織纖維,從而支持材料的更
125、大循環。纖維素基塑料。纖維素基塑料是一種使用纖維素或纖維素衍生物制造的生物塑料,以軟木作為主要原材料,但也可以用玉米秸稈和甘蔗渣等農業殘留物制造。儲能。林業公司正在與電池生產商聯手,用從木質中提取的碳化硬木質素取代石墨等化石衍生原材料。110用生物質制造的納米纖維素也越來越多地用于電化學能源系統,因為納米纖維素多孔、輕質且堅固,可以更好實現離子和電子轉移,提高系統效率。111平臺化學品。利用化學、水解和生物轉化,可將木質聚合物精煉成平臺化學品。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適用于從藥品到生物基涂料和粘合劑等多種應用。新型粘合劑、涂料和泡沫技術可用木質素和納米纖維素替代苯酚和聚氨酯等化石材料,正在形
126、成商業化生 產。112114這些技術具有顯著的環境優勢:例如,瑞典一家生物提煉廠使用樺木生產木基丁二醇(化學工業中使用的一種溶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化石替代品少52%。115 非木質林產品。許多野生林產食物,包括魚類,富含微量營養素,營養成分高。116,117多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質譜、紅外光譜和納米技術等新技術和現有技術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探究林產食物對健康膳食的營養價值。118消費者對健康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興趣日濃,促使人們探索非木質林產品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營養屬性,以生產“營養保健品”,作為功能性食品或新型食品。116,119,120創新型微過濾技術增加了天然蠟在食品、化妝品、藥品和包裝中
127、的使用。121123森林中還有種類繁多的昆蟲,可利用到快速增長的食用昆蟲產業中。124,125|2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法規的機制、參與性土地利用規劃以及社區化野生生物保護。這一點對于土著人民至關重要,因為在多民族玻利維亞國,ElCeibo他們的土地權、領地權和資源權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實現與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全球目標,就需要開展地方行動,136,137因此鼓勵關注下放型、由地方管控、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在林業部門政策和制度方面,地域層面的創新側重于加強地方治理機制、增強社區權能以及促進特定景觀和地域的可持續森林管理。通過讓女性、土著人民、小農和小企業等邊緣群體參與進來,相關機構
128、在保證創新包容性方面也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十年中,人們開發了各種景觀和轄區管理方法以及相關的基礎工具,例如利益相關方風險知情和循證決策法,138以支持當地多方進程。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當地知識以及當地和土著人民對社區土地和資源權利主張的合法性,一些創新不斷涌現,以更好地管理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保護的區域,同時更好地整合傳統生態知識。例如,在柬埔寨的蒙多基里森林項目中,有13個非木材林產品采集團體簽署了 插文9 價值鏈中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給許多工業木材價值鏈帶來了巨大變化,通常會提高效率。例如,數字化技術促進了林木采伐作業自動化,其中機器使用傳感器和人工智能在森林中行走,識別最佳的可采伐樹木
129、,然后精確執行砍伐任務。這提高了機器生產率并改善了機器操作人員的工作 條件。機器視覺也是鋸木廠木材分級和產量優化的關鍵技術。該技術能夠檢測鋸材的表面瑕疵,例如節疤和裂紋,從而促進木材自動化分級。該技術還有助于修邊和修整流程,以去除明顯瑕疵,從而提高木材價值。激光掃描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已用于原木分解優化,以最大限度提高回收率并生產更高等級的木材。因此,機器視覺技術可通過減少浪費和最大限度提高總產量,在可持續林木生產中發揮關鍵作用,為鋸木廠帶來切實的成本節約和更快的投資 回報。技術進步使得“智能”工裝的設計和開發成為可能,可用于(例如在林木采伐和加工過程中)監測林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狀況。這些系統
130、可實時監測心率、體溫和體力消耗水平等生命體征,并跟蹤空氣質量和溫度等環境因素。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可確定潛在的健康風險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當檢測到異常情況時,智能工裝系統會向工人發出警報和反饋,使他們能夠及時關注并避免不安全行為。126此類創新在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森林價值鏈中的應用并不均衡。例如,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工業4.0,即以互聯互通、高級分析、自動化和先進制造技術為特征的先驅時代,在美利堅合眾國的初級木材加工業中并不普遍。127在瑞典,2016年發表的研究表明,與森林采伐的高度自動化相比,瑞典木材加工業的自動化普及率較低。128要想在全球林業部門公平地部署技術創新,需要多方合作、
131、透明的伙伴關系和有利的政策環境等。|29|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13份社區森林協議,有助于這些團體避免與森林采伐特許權安排發生沖突。139當地行動主體,包括不同性別、年齡組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通過共同努力,可加強機構能力、社會資本和技能(例如通過生產者合作社),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134在薩赫勒地區“綠色長城”倡議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案例研究8),女性領導的恢復委員會以及協商和參與進程新機制等創新使得共同設計更有效的干預措施成為可能。在摩洛哥,政府制定了一項資金激勵計劃,鼓勵加入牧業協會的森林用戶遵守森林恢復區禁牧的規定,并由社區負責保護各自的林地,從而使超過10萬公頃的退化林地
132、得以恢復(案例研究11)。在巴拉圭,政府正在糧農組織援助的貧困、重新造林、能源和氣候變化項目下,為脆弱的森林社區提供收入支持,推動重新造林。140林業部門正在涌現出混合式機構,其創新型治理模式結合了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社區管理結構的要素。141此類機構能更好地整合不同利益相關方并培育多方伙伴關系,從而促進更具包容性的決策。142這一點在哥斯達黎加的合作造林項目中可以觀察到。當地政府為私人土地所有者參與重新造林提供激勵,而環境組織則協助開展項目實施和監測。143分析表明,森林管理委員會和森林認證認可計劃等自愿性非政府認證計劃制定的森林治理標準對某些政府政策、法律和執法活動產生了影響。144 其他
133、創新旨在 鼓 勵 土 地 利用決 策 和規劃工作采取跨部門綜合方法(例如,見案例研究7),因為人們已日益認識到土地利用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對景觀中可持續森林管理采取綜合施策的重要性。145此類創新包括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景觀綜合干預法;基于生態系統的氣候變化適應;氣候智能型農業,將可持續農業實踐與森林保護相結合;旨在實現生物多樣性凈增益的生物多樣性抵消;使農業供應鏈與毀林脫鉤等。經合組織-糧農組織 農業供應鏈毀林和盡職調查商務手冊 采用創新方法,將森林相關概念引入農業企業領域,幫助各公司制定和實施全面政策,應對大宗商品驅動的毀林風險,從而使其業務受益。146 各種組織創新正在幫助提高小規模經營
134、者在森林管理和決策中的參與度。147有些創新涉及將小型生產者集中起來形成較大群體,從規模經濟中受益。包含多個參與或決策級別的組織設置可改善市場條件,優化小規模經營者產品的價值。分層的組織結構讓不同層面發揮不同作用,例如,在地方層面提高當地生產能力、加強土地權屬;在國家以下層面增加價值并提供服務;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倡導政策變革。148在多民族玻利維亞國,ElCeibo是代表 1300個可可生產農戶的一級生產者團體,149但它又隸屬于二級協會COPRACAO,該協會通過與政府談判,引入了一個價值3700萬美元的激勵計劃,目前正在使小規模經營者受益。在越南,地方合作社組建了規模更大的省級傘式組織,以促
135、進增值、收入和就業;例如,越南肉桂和八角茴香合作社等肉桂種植者團體隸屬于越南農民協會,后者幫助改善了全國小規模肉桂生產者的市場準入、決策和可持續資源管理狀況。150 創新可增加小型生產商和大型加工公司進入市場的機會。例如,手機應用程序可以讓生產商與買家建立直接聯系,并提供市場分析和交易支持服務。合作社等聚合模式使小生產者|3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能聚合形成量產以滿足市場需求,幫助他們繞過中間商,獲得更好的價格。數字登記可增加獲得社會保護和正規就業的機會。例如,在肯尼亞,森林與農場基金(FFF)幫助450個貧困木炭生產者將其自身信息登記到國家社會保障秘書處建立的增強型統一登記冊中,讓每個家庭
136、都能通過國家干旱管理局的緊急抗旱計劃獲得每月30美元的現金補助。151,152 小規模生產者團體實施了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和財務監督制度,保障對當地優先重點的再投資。在巴西,COOMFLONA合作社將林木和非木質林產品產生的利潤分配給多個基金,包括醫療保健和教育基金,這些基金主要使COOMFLONA成員受益。153在埃塞俄比亞,阿布羅(Aburo)森林管理和利用合作社銷售乳香,并通過審計委員會確保財務管理透明。154沖突解決、公正和權屬安全方面也出現了創新。例如,緬甸的LaMyang社區森林藤竹商業集團正在通過社區森林合法登記和后續業務發展,來解決自然資源使用方面的沖突。155推動促進性別平等政策
137、、性別均衡就業以及實施對性別敏感型監測和評估機制,是政策和制度創新,能確保將性別問題納入考量范圍。在印度的聯合森林管理計劃中,森林管理委員會要求委員會成員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為女性,以保證決策過程中的代表性。156在尼泊爾,社區森林用戶團體必須制定戰略,確保在其執行委員會中實現性別均衡。157提高青年參與度的組織創新包括量身定制能力發展計劃,利用技術和社交媒體平臺,保證青年在決策論壇中的代表性,開展教育活動,提供實習機會等。森林監測方面的創新工具和方法正在加強當地社區、土著人民、民間社會組織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關系。ForestLink158和GlobalMangroveWatch159小程序利用移
138、動電話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讓社區能夠實時舉報非法采伐活動。LandMark160平臺為土著和社區團體提供了繪制和記錄其土地的工具(案例研究5),幫助強化林區的習慣法權利主張。在中國,“生態護林員”政策為貧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社會保護,并輔之以培訓和技能發展;經過培訓后,這些護林員負責巡視有風險的森林,報告森林災害,并防止森林資源遭到潛在損害和破壞。此項政策凸顯了五種創新類型之間的重要聯系,具有減輕貧困和改善環境的雙重 效益。138,161金融創新林業部門的金融創新正在不斷增加,主要是為了彌補林業部門的資金短缺問題,激勵向綠色經濟轉型,方便小型生產者獲得融資,確認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投資者通常
139、認為林業項目存在風險,主要是因為生產優質木材所需的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以及許多森林相關活動的非正式性(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129,162164最近的一項綜述研究165確認以下方法可增加熱帶地區融資:打造有利的制度環境;技術援助;通過基金經理或項目協調員管理的金融工具,匯集不同來源的資金;通過不同策略應對規模、風險和投資者對回報的預期等 問題。公共(國內和國際)融資仍然是森林和其他自然解決方案的主要資金來源。162增加國家投入的創新包括財政改革、激勵措施以及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實施可持續融資計劃。|31|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一些國家已制定了新的公共財政轉移機制。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在
140、森林景觀恢復(FLR)和可持續土地管理項目中采用了一種創新型投資方法,向地方政府直接提供綠色融資,而傳統的融資方法往往要通過項目實施機構和非政府組織。166 讓私營部門,特別是私人資金參與進來,可增加可持續森林開發和保護所需的資金。這種參與已促成了涉及擔保、綠色債券和風險投資以及各種債務和股權工具的混合融資模式的發展。養老基金的創新發展有助于將可持續森林管理和保護原則納入投資活動。養老基金越來越多地考慮到了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參與影響力投資,并支持以林業部門為重點的綠色債券和可持續投資。其他創新旨在通過激勵措施減少投資的環境足跡,使金融部門更好地擔當起環境和社會責任。林業部門影響力投資創新正
141、在將資本引入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同時也產生經濟回報。森林韌性債券就是一個例子,它為森林恢復項目提供資金,并根據所取得的環境成果產生回報。投資者日益認識到,僅憑資金回報不足以評估企業是否真正具有持續性,特別是考慮到環境風險加劇的問題(如世界經濟論壇 全球風險報告167等文獻中所述)??沙掷m性和氣候因素正成為許多金融機構和公司的關鍵標準,被越來越多地納入其決策和報告工作中。SCRIPT(軟商品風險平臺)、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和TraseFinance等創新旨在提高透明度,減輕軟商品供應鏈和投資中與環境影響和毀林相關的風險。糧農組織正與全球林冠項目合作,推行“零毀林”和“森林友好”融資的共同
142、規則或標準。168,169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財務報告標準也出現了創新。例如,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發布了最初兩項IFRS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超過100個國家要求在其境內運營的公司采用IFRS標準);澳大利亞計劃實施與氣候相關的強制性財務披露要求;歐盟已制定了 可持續財務披露條例,以促進知情投資選擇。歐盟分類系統提供的框架可用于識別環境可持續經濟活動,對向可持續發展過渡產生了積極影響。170FinanceMap等平臺和“問責框架倡議”等追責框架旨在提高金融部門的透明度,促使其采用可持續做法。一些地方正在籌措資金,通過為偏遠地區的個人和社區開發最后一英里金融基礎設施和更適合的創新產品,覆蓋并幫助
143、發展“缺失的中間層”,171如中小型林業企業和依賴森林的社區(包括土著人民)團體。163,164,172這些創新包括定制金融產品、小額信貸計劃和社區投資模式。手機銀行大大改善了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林業和農業生產者及其組織正在試點合作社模式、村民儲貸協會和新型抵押模式,并取得了可喜成果。173在越南,森林與農場基金(FFF)促進了“綠色基金”的發展,這是一種創新型小額信貸機制,不需要抵押,能為小規模生產者提供更多資金(案例研究13)。傳統的融資機制往往無法解決與環境外部性和森林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相關的市場失靈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估計,2022年以價格激勵和財政轉移支付形式流向農業的對自
144、然有害的資金達到5000億美元,是自然友好型資金(對自然有利的資金流)的三倍多(1540億美元)。162旨在通過改進公共政策激勵金融部門的創新舉措包括重新分配對自然有害的補貼以及考慮和納入與對森林有害的產品和活動相關的社會和環境成本。自然資本核算創新|3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為森林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定價)強調生態系統服務估值和空間分析技術的結合,并努力將與森林相關的社會文化價值以及自然資本核算納入決策進程。許多生態系統服務缺乏成熟市場。因此,森林價值鏈中的經營者在獲取私人融資方面面臨挑戰,因為他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等基本公共產品的貢獻沒有得到回報,從而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已經出現了一些創新做法
145、,利用生態系統服務市場進行融資(例如,與碳、水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環境績效模式,有時稱為有償環境服務)。莫桑比克正在實施一個長期項目,旨在通過增加碳交易機會激勵復合農林業發展(案例研究12);在烏干達,鋸材生產補助計劃正在通過碳積分為土地所有者提供重新造林激勵。REDD+激發了多項金融創新,以激勵森林保護和相關溫室氣體減排。REDD+融資的一個關鍵做法是基于成果的支付制度,即各國根據經核實的減排量獲得報酬。綠色氣候基金啟動了一個5億美元的試點計劃,是REDD+基于成果的支付項目的第一個資金來源。該計劃核準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和巴拉圭的減排成果。相關創新
146、包括:建立碳市場,用于買賣REDD+項目和計劃產生的碳積分;建立綠色債券和影響力投資基金等融資機制;采用全轄區和嵌套式REDD+模式,將不同規模的項目聯系匯總起來,并向地方政府、當地社區和項目實施者分配經濟利益;私營部門通過伙伴關系和企業投資參與REDD+。如前所述,衡量、報告和核實制度的創新對于核準成果、確保REDD+融資透明度至關重要。n3.3阻礙擴大創新規模的因素有四個林業部門開展和采納創新面臨四大障礙:(1)缺乏創新文化;(2)存在風險;(3)各類資本的潛在局限;(4)缺乏政策和法規支持。具體如下:缺乏創新文化創新文化是一種鼓勵好奇心、創造力和冒險精神的文化,174但當前文化可能不喜歡
147、新想法和“外來者”,從而限制了創新的范圍以及采用新工具、新產品、新流程和新方法的意愿。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行為主體(見插文5)都有自身希望維護的做法和習慣,這種“路徑依賴”175可能會阻礙變革,因為既得利益者總是要維護自身的歷史地位和市場份額。176他們可能在創新有機會起步之前,通過市場掌控和游說來壓制創新。在某些情況下,一個行業甚至可能雇傭一些組織來壓制來自本部門之外的創新,以此作為維護自身地位的手段。177因此,要顛覆現有系統以實現創新是一項重大挑戰。此外還可能需要通過文化轉變,擺脫歷史上的主導觀點(即認為創新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增加經濟收益、增強競爭力),確立更有抱負的觀念。這意味著要承
148、認創新具有多面性,應該有助于實現廣泛的目標和價值,例如與可持續生計、社會福祉、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目標和價值。如果一種文化認同并擁抱創新帶來的變革潛力,就可以降低創新流程的風|33|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險,并使利益相關方有能力超越以往的業務模式,去應對當前和未來挑戰。所有森林利益相關方都有能力促進和支持創新文化,通過能盡量減少不利后果的方法解決問題,消除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所面臨的結構性障礙。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打造創新文化可能需要一種推力,通過這種推力來更新技能、慣例、行為以及與創新生態系統中其他行動主體的聯系,從而促進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梢允褂靡恍┕ぞ邅韼椭鷦摻ㄓ兄趧?/p>
149、新文化的適當環境,例如聯合國創新網絡開發的“創造激勵機制和機遇”工具,該項工具能提供方法,用于鼓勵創新并最終在組織內打造能促進創新的文化。178例如,表彰和獎勵創新有助于培育有利于創新的文化,通過提高個人技能并使項目與個人價值觀和興趣保持一致也可以激勵創新行為。最重要的是,創新文化還需要人們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保持創新狀態”。風險創新本質上是有風險的,很大一部分創新(可能高達95%)179未能符合利益相關方的期待。規避創新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強化創新生態系統中的路徑依賴,阻礙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插文10)。新產品或新工藝的引入涉及一系列交易成本,必須考慮失敗的風險,特別是在資本少、風險承受能力
150、低的情況下。此外,在未適當考慮具體背景(即創新是否適合具體理由、具體地點)的情況下采用創新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專為大規模運營而設計的創新可能會為大公司帶來規模經濟,提高其競爭優勢,但卻可能使小規模經營戶和其他邊緣化群體和社區面臨風險。129為減輕此類風險,可以推動邊緣化行為主體參與創新,并激勵開發適合小規模運營且適合具體背景的小型 創新。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優先考慮融入傳統或本土知識,創新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在數據驅動的技術創新領域,還可能出現與數據收集、使用和所有權相關的特定風險,例如與市場集中度以及小規模經營戶與大公司和大組織之間互動相關的風險??衫谜叻ㄒ巵矸乐挂虿捎眉夹g創新而出現的
151、不平等和利益分配不均問題。71,180優先考慮降低風險雖然有利于短期穩定,但可能會阻礙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所必需的創新。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可通過支持人們了解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過程、促進合作來實現風險與穩定之間的適當平衡。各類資本的潛在局限Roshetko等人(2022)關于亞太區域林業部門采用創新技術情況的研究發現,各類資本(人力、自然、物質、金融和社會資本)的潛在局限是采納新技術時面臨的障礙(表4)(同一研究將缺乏政策法規支持列為一種新障礙)。129這一發現可能同樣適用于其他地區和其他創新類型,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受到五類資本的不同局限。例如,某個
152、地區可能嚴重缺乏金融資本,而另一地區面臨的主要局限或障礙則是缺乏自然資本(如缺乏利用森林和林產品的機會)。正如產品可以設計成易于拆卸(例如,為了提高循環利用的潛力)一樣,便于采用的設計也可以提高創新的成功率?!耙坏肚小钡姆椒ㄗ⒍〞允「娼K,例如,如果沒有電或互聯網|3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即缺乏物質資本),數字化解決方案就不太可能有用。許多創新產品成本高,只有擁有較多資源(金融資本)的人才能采用,182而且不接地氣的設計即使很好,也不太可能成功(社會資本)。例如,改良爐灶可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和燃料消耗,183但卻很難推廣,原因是前期成本高、用戶不愿意改變傳統烹飪習慣、缺乏滿足特定社區需求
153、的定制解決方案;此外,人們對傳統用火產生的煙霧在驅蟲方面的作用也缺乏 認識。184,185缺乏社會資本阻礙了許多創新型森林恢復項目,導致規劃不善、物種選擇不當、土地整理不善以及難以確保社區動員和參與等問題(缺乏長期資金金融資本是另一個主要障 礙)。186,187缺乏社會資本(例如市場準入難、缺乏培訓和能力發展)也是以森林資源為替代性生計類創新(如發展生態旅游、非木質林 插文10 卡特拉建筑公司的例子 重型木結構制造商卡特拉(Katerra)是一家初創建筑公司,有希望通過縱向一體化的新商業模式和重型木結構模塊化生產,徹底改變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筑施工方式。盡管預制房的整體商業概念前景廣闊,但該公司在
154、投資超過20億美元后于2021年宣布破產。181北美的其他重型木結構制造商也在2021年至2023年間宣布破產或停止運營。建筑行業與各種現存關系和舊的商業經營方式緊緊捆綁在一起,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導致對變革十分抵觸,畢竟走老路通常更容易,誰都不想與替代產品的供應商建立新聯系。產品生產、可持續林木采伐)成功率較低的重要因素。其他問題還有市場波動導致缺乏金融資本、除當地或小眾市場外對林產品的需求有限。188,189難以通過習慣法獲得土地和資源(自然資本),可能會阻礙當地社區和土著人民參與林業部門創新。缺乏政策法規支持Roshetko等人(2022)的研究發現,(在亞太區域)有時政策制定落后于技術
155、發展,且政策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難以支持技術采用。129這是創新的一個固有問題,因為幾乎毫無疑問,創新所處的政策法規環境極可能會限制或扭曲創新的采用,也可能導致對創新缺乏監管,讓創新朝著危險方向發展。這表明不斷調整政策和監管環境對于創新應用的重 要性。n|35|第3章 需要以創新擴大森林解決方案3.4創新可以創造贏家和輸家,需要采取包容和促進性別平等的 方法政策制定者傾向于認為創新必然是好的,越多越好。但創新可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造成整個行業倒閉、公司破產和就業崗位流失。此外,創新帶來的變革可能會損害最脆弱群體和社區,190因為他們往往最沒有能力適應創新帶來的快速變化。191例如,對一
156、些人來說,先進的遙感技術和方法很難獲取和使用,而且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讓壞人更容易找到犯罪目標,例如高價值的樹木。消費品的改進和成本降低可能導致消費量增加,而在許多情況下這可能并非人們希望看到的結果。192 因此,創新要促進(或者至少不妨礙)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努力避免意外后果和潛在有害影響?!柏撠熑蝿撔隆笔且粋€理想的概念,要求創新過程透明互動,讓不同行動主體和創新者通過該過程共同確保創新過程及其適銷產品的(道德倫理)可接受性、可持續性和社會期待。193“負責任創新”還涉及包容性,意味著要考慮并整合所有利益相關方的不同現狀、觀點、需求和權利,包括當地社區、土著人民、女性、青年以及貧
157、困和邊緣化群體。為確保新的開發活動能滿足用戶需求并最大程度地減少潛在有害影響,必須確保傳統上被排斥的群體有發聲機會。融合不同觀點和視角(包括來自林業部門之外的觀點和視角),有助于形成多元思維,這得益于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經驗。194換句話說,利益相關方的多樣性以及他們之間的權力差異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想法和潛在合作伙伴的多樣性。此外,如果不同群體以真正包容的方式參與創新,那么這些群體就更有可能接受創新。隨著互動網絡的拓寬和多樣 表4 資本的五種形式,缺乏這些資本構成亞太區域林業部門采用創新技術的障礙 人力資本缺乏技能、知識和經驗;對“新的”創新持謹慎態度;不確定采用創新可能產生的意外影響
158、。自然資本獲取森林、土地和自然資源及其資產和產品的機會有限。物質資本缺乏道路、市場、電力、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缺乏資源自下而上地對創新技術進行“簡化”和調整,以適應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具體需求。金融資本利用金融資本、信貸和價值鏈的機會有限。社會資本對森林、土地資源及其資產和產品的治理權和權屬有限;獲取信息的機會有限;缺乏透明度;決策參與有限。資料來源:改編自Roshetko,J.M.、Pingault,N.、QuangTan,N.、Meybeck,A.、Matta,R.和Gitz,V.。2022。亞太林業部門創新技術路線圖。羅馬,糧農組織和印度尼西亞茂物,國際林業研究中心,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
159、IAR)森林、樹木和混農林業研究計劃。|3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化,創新的潛力及其應用也會不斷增長。打造一種扶持性、推動性文化是負責任創新的重要決定因素。無論創新來自林業部門內部還是外部,也無論創新是否涉及新技術和新工藝、是否為在新背景下經過調整的成熟解決方案,都必須努力避免產生不良影響。避免掉入創新陷阱的潛在方法包括學習他人經驗、采用最佳實踐原則以及落實保障措施。負責任創新為打造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林業部門提供了一條前進 之路。n|37|巴布亞新幾內亞利用AIM4Forests計劃創新傳統,保護古老森林。技術創新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監測全球森林的能力。糧農組織/CoryWright第4章通過
160、18個案例說明林業部門創新可以多種方式實現積極變化 要點 案例研究是發掘和展示林業部門創新潛力的重要手段。本章探討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區域和不同規模的先進流程、工具和技術,案例所提供的證據、知識及經驗教訓可在全球不同背景下應用。案例分為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三個類別。1.通過創新,制止森林砍伐,促進森林養護。此類創新包括通過多方治理模式,擴大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的綜合可持續景觀管理;利用森林促進提高農業生產率的新數據,為巴西森林保護工作提供資金;利用伙伴關系和技術創新,減少加納大宗商品導致的森林砍伐;在哥倫比亞社區森林管理中引入創新工具和技術;結合科技和傳統知識,支持土著人民擔當森林守護者角色,推
161、動由當地主導的綜合火災管理。2.通過創新,支持退化土地恢復,擴大復合農林業。此類創新包括通過制定新的國家政策,更好地支持印度的復合農林業;在撒哈拉和薩赫勒“綠色長城”地區,將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目標和營養需求與防治荒漠化的恢復行動結合起來;利用地理空間和其他數字技術整理傳播生態恢復示范方法,監測“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的實施進展;采用新技術、新做法和植物新品種,增強瓦努阿圖傳統水芋園的韌性;改善當地森林資源治理,為摩洛哥和突尼斯的農業和森林恢復帶來惠益;通過一個長期項目,將莫桑比克復合農林業與碳交易結合起來。3.通過創新,促進森林可持續利用,打造綠色價值鏈。此類創新包括利用越南集體組織的力量,
162、向小型林業企業提供無抵押小額信貸;利用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推動13個非洲國家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立法改革進程;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危地馬拉的木材跟蹤效率,促進打造可持續供應鏈;在巴西、圭亞那、巴拿馬和秘魯改善木材供應鏈連通性,以減少浪費并提高可持續森林管理的可行性;在斯洛文尼亞和美利堅合眾國利用新的木材加工技術,促進生物經濟,增強抗震能力;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實現農民主導的可持續森林和農業生產創新。|39|第4章 18個案例為制止森林砍伐、維護世界森林,已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做出努力,產生了大量創新,例如森林實時監測方面的重大進步有助于落實REDD+基于成果的支付,促進森林碳市場的增長。在關鍵大宗商
163、品可追溯性方面也已取得進步,以實現不損害森林的商品生產;還有通過景觀綜合干預法連通各部門的政策創新。對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在森林管理方面關鍵作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讓創新更注重增強政策制定和森林融資方面的包容性。以下六個案例將介紹旨在提高森林監測數據質量、獲取森林監測數據、改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創新,以此作為制止森林砍伐和養護森林的手段。本章將介紹18個林業部門創新案例,這些案例取自糧農組織工作人員和伙伴組織提交的工作成果,包括全球不同背景下的先進流程、工具和技術樣本,分為三個路徑:森林保護、森林恢復和可持續森林利用(雖然許多案例同時對兩個或三個路徑有所貢獻)。每個案例都可被視為創新組合,因為每個
164、案例都涉及不止一種創新和創新類型(即技術、社會、政策、制度和金融創新,見表3)。在每個案例中,作者都對每種類型的相對重要性進行了從1到10的主觀評分,以大小不一的葉狀表示。4.1通過創新,制止森林砍伐、促進森林養護 停止森林砍伐將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v同時有助于保護地球上的大部分陸地生物多樣性,維持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最新科學研究表明,森林通過一系列非碳生物物理過程(例如蒸散作用、地表反射、氣溶膠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產生顯著的降溫效果。研究估計,保護好熱帶森林可使全球降溫比之前預想的多出2040%。195除了這種緩解氣候影響的額外作用,森林還可調節降雨量,穩定當地甚至更遠地方的氣候,從而
165、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極端天氣,讓森林在適應和抵御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未來的農業生產率,尤其是在熱帶地區,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森林提供的氣候調節服務。v 按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4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案例研究1 建立培育多方治理機制,擴大綜合性可持續景觀管理地點:肯尼亞、尼日利亞合作伙伴:糧農組織、全球環境基金、肯尼亞林務局、肯尼亞農業和畜牧業研究組織、尼日利亞林業研究所、尼日利亞各州的REDD+單位、Solidaridad網絡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土地利用部門和利益相關方之間缺乏協調,阻礙了在景觀和國家層面平衡森林目標和農業目標的努力。在尼日利亞,可可和棕櫚油等高價值農作物的生產
166、已導致嚴重的環境退化,包括森林砍伐和生態系統服務減少。在肯尼亞,對于維持當地經濟和生計至關重要的埃爾貢山水塔景觀正受到農業擴張、非法伐木和其他人為壓力的威脅。與國家政策制定和行動密切結合的景觀綜合干預法,有助于改善多方治理機制,解決上述問題和其他共同問題。各種景觀綜合干預法還有助于減少農業和林業之間的沖突,增強協同效應。創新。需要通過新的內部組織和協作方式,尋求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來應對與農業相關的毀林等復雜挑戰。糧農組織的知情參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與式景觀管理法(PILA)展示了如何在干預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跨部門合作的原則,以改善實地成果。PILA是一種指導性、結構化和量身定制的方法
167、,匯集了糧農組織一整套先進的工具和做法,以支持在景觀綜合管理中做出知情決策。各國可通過PILA框架,在林業、農作物和畜牧生產、土地和水資源、地理空間數據、變革性治理、權屬、融資和多方參與流程等領域獲得技術支持和專業知識。PILA通過提高國家的技術和機構能力,支持景觀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和生產者組織)以綜合、包容、有針對性的方式規劃景觀管理。通過整體性景觀評估,PILA從家庭調查和衛星圖像中獲取可靠數據,跨部門開展工作,確保作出知情、綜合 決策。PILA在兩個方面代表了糧農組織為各國提供支持的組織和文化轉變。首先,PILA強調全進程的包容性,同時著力加強全系統的國家能力,以增強國家自主權和承諾。
168、其次,PILA包括并整合了國家和糧農組織各技術司所有相關部門(如農業、環境和規劃)。此外,PILA將景觀與國家進程聯系起來,包括增強生產者組織的能力,使其能夠開發新的市場、獲得可持續融資,以促進建立不損害森林、具有包容性的商品價值鏈,從而為實現預期的大規模影響創造動力(圖7)。成果和影響。PILA正在肯尼亞和尼日利亞實施的全環基金第七次充資(GEF-7)糧食體系、土地利用和恢復影響計劃(FOLUR)中進行試點,以推動在制定和實施綜合、包容性景觀管理計劃方面開展跨部門合作。在肯尼亞,埃爾貢山水塔景觀的生態系統恢復和社區自然資源管理活動將通過綜合參與式規劃進程得到加強,有助于加強當地社區在循證決策
169、中的參與。為制定景觀發展愿景,共同開發可持續轉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41|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1型路徑,各利益相關方需要清楚地了解景觀中的現有(和未來)機會,以開展更可持續的生產、管理、保護和恢復活動。PILA的應用還通過將實地數據納入利用糧農組織的OpenForis套件開發的地理空間模型,改進了肯尼亞恢復潛力的測繪工作(確定在哪些地區開展生態系統恢復具有生物物理適宜性且最具成本效益)。76在尼日利亞,PILA正在增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綜合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并與國家級REDD+單位密切合作,改善高質量空間數據的獲取,以實現更明智的綜合景觀管理。推廣潛力。預計將采用規劃法,在四個區域通過2
170、5個FOLUR國家項目加強國家綜合景觀管理框架。PILA正在為實現綜合景觀管理目標以及將其推廣到國家層面提供創新支持。PILA可以以基于需求的方式應用于景觀、商品和糧食體系,特別是處理農業與林業的關系,目的是將成功做法移植到其他國家。PILA還可以在其他現有計劃(例如世界銀行的可持續和韌性景觀全球伙伴關系以及GEF-8糧食體系綜合計劃)中進行復制,這些計劃正為各國的綜合土地管理和規劃進程提供支持,指導其向多元化和可持續的價值鏈過渡。圖7 知情參與式景觀管理法示意圖聯合制定愿景聯合規劃橫向(景觀層面,知情景觀管理)市場合規情境化政策分析可持續生產標準和原則可持續金融標準集體行動參與式評估聯合監測
171、和學習縱向(可持續價值鏈)有利環境零毀林商品價值鏈綜合景觀管理資料來源:案例研究作者本人。|4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案例研究2 利用有關森林在提高農業生產率中作用的新數據促進農業領域養護融資地點:巴西合作伙伴: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亞馬孫環境研究所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1985年至2022年間,巴西亞馬孫-塞拉多地區(亞馬孫和塞拉多生物群落交匯處)超過13%的土地被清理后用于農業生產,其中包括砍伐了518萬公頃森林和林地。196大宗商品生產在巴西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2022年,大豆收成創新高,197使巴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9%,出口收入也相應增加。但擴大農業生產造成的森林
172、砍伐會導致當地氣溫上升和水汽壓差增加,最終引起農作物減產(圖8)。198平均而言,不同景觀中大豆產量存在差異,其中30%與亞馬孫-塞拉多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有關,因為森林會產生降溫效果。此外,森林砍伐會降低農作物和牲畜在熱浪和長期干旱期間的復原能力,因此,盡管農業面積有所增加,但總產量可能會下降,這會抵消森林砍伐帶來的任何短時間優勢,同時危及提升農業生產率的長期目標。198鑒于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不斷增加,199在亞馬孫和塞拉多開展高強度耕種的生產性景觀中保留剩余森林的好處愈加明顯。已引入了一些保留森林的經濟激勵措施,例如巴西政府的生態增值稅(ICMS)和REDD+基于成果的國際支付制度,200但還
173、需要采取更多措施,防止進一步砍伐森林,同時為已開發地區的生產集約化提供支持。創新。數字創新正在幫助巴西加深對森林在緩沖極端氣候方面的好處(除了碳儲存和封存之外)的了解。相關創新包括MODIS提供的陸地表面溫度和蒸散數據等產品、TerraClimate提供的全球陸地表面每月氣候水平衡數據以及MapBiomas提供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數據。谷歌地球引擎和新的R軟件包等工具正在推動開展此類研究所需的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例如,利用新的數字產品,已確定巴西亞馬孫地區有森林覆蓋的土著人口居住區氣溫平均比森林砍伐率較高的未受保護地區低2 C。201成果和影響。通過新的數字產品獲得更多知識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設
174、計景觀,最大限度地提高氣候抵御能力和農業生產率,例如,顯示需要多大森林面積才能調節氣候,優化農業生產,并維持林區之間的連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知識和工具的進步使人們能夠更好地遵守環境法,如環境保護地配額和原生植被保護法。由亞馬孫環境研究所牽頭的CONSERV項目等舉措正在利用繪圖功能來確定本地植被剩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43|第4章 18個案例 圖8 亞馬孫-塞拉多地區一個歷年中森林砍伐對不同農業集約化水平景觀水汽壓差和平均溫度的影響注:森林砍伐地區的觀測值標為紅色,森林覆蓋地區的觀測值標為綠色。1=巴西帕拉州CapitoPoo;2=巴西巴伊亞州FormosadoRioPreto;3=巴西帕拉
175、州SoFlixdoXingu;4=巴西馬托格羅索州Querncia;5=巴西馬托格羅索州Sapezal。資料來源:案例研究作者本人;(地圖)MapBiomas項目。2024。巴西年度土地覆蓋和利用地圖系列第8冊。參見:MapBiomasBrazil。https:/doi.org/10.58053/MapBiomas/VJIJCL 和ClimatologyLab。2024。Terraclimate。2024年6月14日訪問。https:/www.climatologylab.org/terraclimate.html。許可:CC01.0通用。0250500公里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76、10月 11月 12月2.01.51.00.5飽和水汽壓差(kPa)302826平均溫度(C)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3.02.01.0飽和水汽壓差(kPa)282420平均溫度(C)2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2.01.51.00.5飽和水汽壓差(kPa)27.525.022.520.0平均溫度(C)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321飽和水汽壓差(kPa)32282420平均溫度(C)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3210飽和水汽壓差(kPa)平均溫度(C
177、)330.027.525.022.5|4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2 案例研究3 利用伙伴關系和技術創新力量減少大宗商品驅動的森林砍伐地點:加納合作伙伴:糧農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谷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利華、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國 務院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近幾十年來,森林砍伐有所減少,但棕櫚油、可可、大豆和牛肉等商品的可持續生產仍然面臨挑戰。認識到這一點后,有關產自零毀林供應鏈的產品的法規已經生效,例如歐盟關于零毀林、零森林退化供應鏈的法規(稱為EUDR)。通過加強對土地利用的監測和對商品供應鏈的跟蹤,人們可以了解大宗商品對森林的影響,支持設計和實施能解決毀林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178、,促進農業生產和糧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EUDR等法規對大宗商品生產者具有重大影響:例如,在加納,可可生產者可能無法獲得合規所需的技術解決方案和數據?!吧謹祿锇殛P系”的目標是確保所有各方都能獲得一致、經過驗證的開源地理空間森林風險商品數據。小農戶和土著人民(最容易受新法規要求影響的群體)尤其需要有針對性的技術解決方案(用于地理定位)來證明其合規表現。作為數字公共產品聯盟的成員,糧農組織正在牽頭開展森林數據伙伴關系關于森林和大宗商品監測數字公共解決方案的創新工作流程。余量,從而激勵農村生產者保護自身土地上的森林。CONSERV項目采用各種方法,例如采納技術創新、提供財政激勵以及實施有效機制,確
179、保在可持續生產活動中優先考慮森林養護。迄今為止,該項目已保護了23處私人地產上共約21000公頃土地,可能避免了22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過去,監測法定環境制約措施的實施情況是全國環境保護地配額制度的瓶頸。202然而,隨著技術的改進,現在可以為不同區域排定優先順序,以最大限度緩解地方層面的氣候變化。推廣潛力。估算森林對農業生產的價值可以為土地所有者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有可能彌補不能開拓新林區用于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但要想將此類計劃推廣到巴西以外,將需要借助國際金融機制,因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許多好處超越了國界。這一過程需要有基于用戶付費原則的收入來源以及核實森林養護情況的流程。執法也至關重要;如
180、果沒有政府監管、金融機構監督以及強制土地所有者合規的供應鏈壓力,就不會有需求,也就不會有市場。保護現有森林對于可持續農業體系至關重要,需要得到認可和重視。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3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45|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3創新。森林數據伙伴關系已與Linux基金會合作,在歐洲團隊倡議零毀林中心的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農業旗艦框架內,共同開發和部署符合零毀林法規的免費開源數字解決方案。森林數據伙伴關系正在通過結構性證據趨同法,根據可訪問性、包容性、可比性和互操作性原則,幫助所有生產者合規。通過證據趨同法,所有生產者可以更簡便地獲取關于任何規模森林、大宗商品、土地利用變化的可分析數據,從而
181、生成遵守零毀林法規所需的數據。該方法包含以下模塊:OpenForisGround應用程序,由谷歌和糧農組織聯合開發,使用戶能夠定位或劃定其農場邊界;資產登記冊(由Linux基金會的AgStack開發),是一款免費、可尋址且不可發現的田地/農場邊界公共登記冊,沒有任何其他屬性(即田地是匿名的,不攜帶個人或任何其他 信息);以及 數據管道,使用戶能夠獲取公開的地理空間和時間數據,例如特定地塊的土地覆蓋變化和土地利用圖層,在OpenForis套件的不同數字公共產品中實施,協助各國監測和報告森林和土地的利用情況。成果和影響。該伙伴關系的一個重點領域是加納的可可生產,早期成果包括制定與毀林相關的可可基準
182、數據和路徑。該方法正在加納和西非區域NASA-SERVIR中心(區域組織之間的伙伴關系,旨在幫助各國利用地球觀測衛星和地理空間技術提供的信息進行能力建設)進行實地測試。其成果是對減少可可造成的毀林進行可靠、系統的監測、核查和問責。處理環境正在向公眾開放,加納政府也正在借此支持可可生產者為自身農場的EUDR零毀林聲明提供 證據。推廣潛力。該伙伴關系提供的地理空間數據生態系統在調整后,可適用于其他商品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此外,該伙伴關系下制定的數據共享協議和地理定位標準可用于與法規無關的其他用途。糧農組織正在“加速森林創新監測(AIM4Forests)”計劃203計劃下,利用該伙伴關系下開發的技術
183、創新,向秘魯和越南提供類似的技術支持。鑒于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正在制定零毀林法規,AIM4Forests提供的支持將在2024年有所增加。更寬泛地說,該伙伴關系有可能利用聯合國各機構、大型民間社會組織以及主要數據和技術公司的集體影響力,通過其技術解決方案促進重大變革。與加納遙感專家共同開展CollectEarth相關培訓。糧農組織/FrankOwusu|4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開發了名為“森林生命之源”的森林管理和毀林防控戰略,采用綜合方法制定,用以確定新型森林治理方法是否可同時制止毀林、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以及解決農業和林業之間的矛盾。這
184、需要各部委(包括農業部)、地區環境主管部門、學術界、私營部門、土著人民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利用不同活動(例如,使用木材和非木材產品、財政激勵措施、設立苗圃、復合農林業系統和恢復行動)來實現社區森林管理,使合作伙伴和外部利益相關方認識到景觀層面干預措施可快速產生真正和有影響力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吧稚础钡男袆又攸c是承認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的治理及其與可持續森林管理相關的傳統做法,促進和鞏固森林價值鏈,促進“協作性(associativity)”。w其他方面的努力也有助于加強社區森林管理。例如,在制定國家REDD+戰略(稱為ENREDD+)時,與社區利益相關方的磋商證明了將社區林業納
185、入實現國家氣候目標的機制的潛在好處。將社區林業納入ENREDD+下的財政激勵和基于成果的支付制度有助于為社區森林管理提供更可持續的資金基礎,還可幫助改善基于社區的森林監測工作,并增加社區森林企業的市場準入機會。確保社區森林管理資金可持續的其他創新方法包括采用“市場分析和開發法”以及森林與農場基金(FFF)的干預思路;采用性別和代際方法;由多學科小組在每個社區林業試點地點提供技術援助;與當地社區組織簽訂合約,為項目活動提供后勤和技術服務。w 就社區林業企業而言,“associativity”廣義指一群人之間的協作。案例研究4 將新工具和新技術融入現有的社區森林管理模式,改善森林管理 成果地點:哥
186、倫比亞合作伙伴:糧農組織、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哥倫比亞)、國家以下級別環境主管部門、社區組織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在哥倫比亞,由土著人民和社區管理的土地和森林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3%,其形式包括土著保護地、農民保護地和哥倫比亞非洲裔人群保護地。這些土地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文化以及碳儲存和水管理非常重要。社區森林管理制度在哥倫比亞已經實行了幾十年,但持續存在的挑戰阻礙了該制度的有效性,包括耗時長、缺乏協調的地方官僚程序、對法規缺乏了解以及缺少可持續融資。創新。新的扶持政策和戰略合作有助于振興社區林業企業,加強森林治理。哥倫比亞已實施了新的社區森林管理模式,重點是協作治理,以此作為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造
187、成的排放、促進氣候行動的手段。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4|47|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4成果和影響。通過社區森林管理試點所獲得的知識改善了林業和農業之間的協調關系,進而提高了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推動了國家氣候目標的實現,并增強了林區之間的連通性。新的社區森林管理模式推動了ENREDD+的實施,有助于遵守與合法獲取和使用木材和非木材林產品相關的森林立法,還加強了社區處理和獲得各區域自治主管部門頒發的使用許可證和授權的能力。該方法正式承認社區森林管理是實現森林保護、減緩氣候變化、增進社區福祉目標的重要工具,并鼓勵將性別和青年視角納入森林規劃和管理的設計。鑒于社區森林管理對土著人民、非洲裔哥倫比
188、亞人和當地社區的生計十分重要,在政策框架中正式承認這種方法有助于使傳統知識在森林保護中的關鍵作用合法化并得到關注。該戰略在社區林業企業和私營部門中介機構之間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其效果是降低了社區林業生產者的市場準入成本并增強了其企業的生存能力,從而增加了收入并為林業就業開辟了新的途徑。各種合作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私營企業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的領導下開展了合作。最初,盡管哥倫比亞法律中有所規定,但農民土地上的集體采伐許可證并不普遍,但隨著社區森林管理模式的實施,已經出現了成功的案例。最近的國家發展計劃通過2023年第2294號法令,在第49條中重申了農民森林特許權,為一些地區實施社區森林管理創造了
189、機會,而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該模式正在12個?。ㄟ@些省森林砍伐現象普遍,長期開展社區林業管理),至少有30個社區森林管理舉措正在實施,其中大部分在亞馬孫地區。在國家層面,約有271000公頃土地接受社區森林管理,土著人民、農民和非洲裔共近3400個家庭參與。推廣潛力。作為“森林生命之源”戰略的一部分而開發的社區森林管理模式前景廣闊,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其固有的適應性、哥倫比亞廣闊的森林資源以及可開展森林治理的集體土地。該模式的適應性和可復制性體現在從2018年4個省的4個試點擴大到2023年12個省的30項舉措。該模式對社區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同時有助于保護自然資源;它可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
190、流失作出貢獻,同時加強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該模式在該國的遏制亞馬孫森林砍伐計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區領導者在考察托洛河流域和南海岸地區黑人社區理事會的領地,該理事會正在通過社區森林管理開展養護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舉措。UN-REDD計劃|4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案例研究5 通過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和融資支持土著人民擔當森林守護者地點:全球合作伙伴:國際土地聯盟、世界資源研究所、LandMark指導小組成員,包括Nusantara土著人民聯盟、亞洲土著人民契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中心、亞馬孫流域土著組織協調機構,同時還代表全球領土社區聯盟、奧吉克人民發展計劃、基伍地區俾格米人發展綜合計劃
191、,以及代表非洲森林生態系統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可持續管理網絡、權利與資源倡議、世界流動土著人民聯盟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土著人民擔當廣袤森林最有效守護者所起的關鍵作用。204,205然而,隨著農業開發活動和基礎設施不斷發展,這些林地和領土面臨的壓力和威脅正在增加。鑒于土著人民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土著人民必須擁有人力、法律和技術資源繼續努力保護和恢復森林,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排除在有關其領土的決策之外。技術知識和能力有限,缺乏承認其土地和碳權利的法律框架,資金不足,惠益共享和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程序不足,都是土著人民參與森林政策機制和利用氣候融
192、資新機遇時面臨的主要風險和 障礙。創新?!凹铀?森林創新監測(A I M4-Forests)”計劃203將為土著人民提供創新技術和技術解決方案,幫助他們獲得對其領土的認可,提高他們的森林監測能力,同時使他們能參與利用新的氣候融資機遇。通過與土著人民和社區土地全球平臺(稱為LandMark)x以及土著人民主導的實踐群組合作,AIM4Forests還將促進自下而上和同伴間的學習和知識生成,從而幫助土著人民通過利用創新技術并制定路徑,更多地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努力。成 果 和 影 響。最 近 剛 剛 啟 動 的AIM4Forests計劃正幫助土著人民開展領土測繪和森林監測,
193、并提升自身的數據和能力,爭取對自身土地權屬的承認,并利用與氣候相關的融資機會。這既能加強土著人民擔當森林和其他資源管理者的權利,也能實現更包容、公平和可持續的惠益共享。測繪和監測能力的提高最終將鞏固土著人民的地位,使他們能夠從自身領土內的保護和可持續森林管理活動中獲得基于成果的報酬,并獲得應有的碳積分。例如,截至2023年9月,已有26國政府向“加速森林融資促進減排(LEAF)”聯盟提交了符合要求的碳融資提案,y但其中只有一個(來自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涉及得到承認的土著人民領土。必須確保土著人民有能力參與氣候融資(如果他們有興趣)并公平獲得應有的惠益,這一點很重要。x LandMark是一個全球
194、平臺,提供有關全球土著人民和社區土地的地理參考信息。y LEAF聯盟匯集公共和私人買家,從通過實施轄區REDD+計劃減少森林砍伐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手中購買大量高質量森林碳積分。LEAF聯盟要求采用TREESREDD+環境卓越標準,這是由REDD+交易架構制定的標準,用于量化、衡量、報告和核實轄區和國家范圍內REDD+活動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和清除量。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5|49|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5推廣潛力。盡管土著人民擁有或管理著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但他們的領土權在世界許多地方仍未得到承認。206通過繪制土著領土地圖和收集高質量數據來增強土著人民的權能,有助于提高土著領土的受關注度,支持
195、土地確權工作,這是防止森林砍伐和破壞、減少生物多樣性流失和碳排放的最佳、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通過該項目有可能加強和復制由土著人民主導的大面積測繪和監測舉措,203為他們參與氣候融資奠定基礎。案例研究6 整合科學、技術和傳統知識,改進火災管理決策地點:全球概念,東南亞試點合作伙伴:全球火災管理中心合作伙伴、大韓民國山林廳、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森林、泥炭地和永久凍土區的野火燃燒時間越來越長,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許多地區的火災季也在延長。34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預計將使野火更加頻繁和嚴重,34因此有必要加大防火投資。野火造成的許多負面影響對最貧窮人口而言尤為嚴重,因為他們適應
196、火災狀況變化的能力最弱。當代火災管理和決策輔助工具通?;谛录夹g和防火科學,但可能沒有充分考慮火災作為土地管理工具的意義,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并且這些工具可能沒有吸收土著和其他傳統社區掌握的大量火災管理知識。創新。由糧農組織和合作伙伴牽頭的全球火災管理中心z正在支持各社區和各國開發地方一級的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將傳統知識和科學知識與最新技術相結合,以減少野火對生計、景觀和氣候的負面影響。此項創新的前z https:/www.fao.org/forestry-fao/firemanagement/101248/en/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6圭亞那貝瑟尼村的特許權談判為土著青少年提供了了解其習慣土地
197、邊界的機會,有助于發展代際監護權。糧農組織/美洲印第安人協會|5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6提是影響社區的火災問題需要社區主導的解決方案。它提供了一種量化整合消防科學和傳統消防知識的程序,從而做到一些土著領袖所說的“兩條腿走路”。正在開發的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基于以下各項:模型現有的火災危險評級和預警系統;數據有關火災天氣、氣候、火災活動以及燃料和植被的最新信息;以及 知識融合土著、文化和傳統的火災管理知識和專長。合作伙伴正在為野火管理(預防、探測和預滅火)和有計劃焚燒規劃(包括傳統和土著用火法)構建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這些工具與火災行為直接相關,根據火災天氣和植被數據、借助可燃物消
198、耗和蔓延速度量化的物理模型估算而來(這種對火災發生、蔓延和造成損害可能性的測算是火險評級系統的產物)?;馂念A警系統在火災季到來前幾周甚至幾個月提供未來火險信息,并為規劃和決策工作提供信息;該系統能整合干旱指數、當地關于天氣系統和趨勢的傳統知識以及氣候影響等因素。這些工具與當地社區共同開發,參考了他們的消防知識和最佳做法。這一做法正在通過“綜合風險管理確保森林未來”機制在東南亞開展試點。成果和影響。新的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將現代科技與當地社區和土著人民的火災管理知識、專長和需求相結合,賦予人們更大力量。當地消防管理人員可利用這些工具獲取火災危險和預警信息,以預測和應對野火威脅,同時規劃和安全開展
199、傳統的焚燒活動。各社區也能在極端火災危險情況發生之前實施綜合消防計劃,包括有計劃焚燒,以實現傳統火災和土地管理目標。推廣潛力。已開發的創新型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將為各國消防機構和世界各地類似機構提供藍圖、整合火災科學和傳統知識的方法以及社區火災管理決策輔助工具范例。這些成果將納入獲得廣泛國際支持的全球火災管理中心,作為加強國家綜合火災管理能力(包括通過關注社區)的一種方式,從而確保廣泛推廣和應用。印度尼西亞占碑省礦質土上的林火。糧農組織/BrettShields|51|菲律賓種植紅樹林可以增強沿海社區的韌性。糧農組織/BenjoSalvatierrai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4.2通過創新,支持
200、退化土地恢復、擴大復合農林業 世界陸地總面積的近75%,特別是森林、牧場和濕地,受到退化和形態轉化的負面影響,而且這一數字可能在30年內升至90%以上。207生態系統退化造成的每年經濟損失估計為4.3萬億至20.2萬億美元,給32億人造成負面 影響。208 為應對這一挑戰,森林和景觀恢復工作正在加速開展,為此聯合國大會宣布啟動“生態系統恢復十年(20212030年)”。森林和景觀恢復通常涉及整個景觀,其中多種土地利用方式相互作用,此項工作的目標是恢復退化地區的生物生產力,并在已恢復的土壤和植被中創建長期碳匯。據全球森林和景觀恢復伙伴關系稱,世界上超過20億公頃遭受毀林和退化影響的景觀具有森林和
201、景觀恢復潛力。據估計,到2050年,通過森林和景觀恢復活動再造和新造的森林可實現的全球減排潛力為每年39億噸二氧化碳。209 通過發展復合農林業進行景觀恢復有可能應對各種全球挑戰。復合農林業體系往往比傳統農業更能抵御環境沖擊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不同體系類型和當地條件,復合農林業體系可保留類似天然林5080%的生物多樣性,210可通過充當安全網來加強糧食安全和營養,還可提高作物生產力。人們對復合農林業作為應對氣候危機的變革性解決方案重新產生了興趣,這一點從復合農林業被納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40%的非附件一締約方的國家自主貢獻(包括緩解和適應兩方面)中可見一斑。211,212此外,在實施
202、REDD+戰略的73個發展中國家中,約半數已將復合農林業確定為解決森林砍伐問題的一種手段。211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第六次評估報告特別提到,復合農林業是一種有效的氣候變化適應 選擇。213 以下六個案例為具有推廣潛力的森林和景觀恢復與復合農林業創新范例。|53|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7 制定新的國家政策,為推廣復合農林業打造有利環境地點:印度 合作伙伴:農業和農民福利部(印度)、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世界混農林業中心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印度將復合農林業作為一種傳統土地管理系統加以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至少50年來一直積極參與復合農林業相關研究。過去估計該國的復合農林業面積為1740萬
203、公頃至2320萬公頃。214然而,復合農林業至今仍未獲得全面的技術或機構支持,也未被納入任何部委的職責范圍。因此,復合農林業通常被政策所忽視,而這個問題并非印度獨有,反映出復合農林業處于農業、林業、環境和鄉村發展交叉領域所具有的多面性。復合農林業需要樹木、作物和牲畜管理方面的多種專業知識。缺乏全面的推廣服務使農民難以開展復合農林業;此外,政府推廣機構對當地農民掌握的復合農林業知識缺乏認知,使得提高現有復合農林業績效和促進創新變得更加困難。其他障礙包括監管框架和激勵措施不足(某些情況下還存在限制性法規)、缺乏針對農民的機構融資和安全網、缺乏高質量種植材料以及市場準入不足。這些加上其他挑戰都意味著
204、印度擴大復合農林業缺乏有利環境。創新。認識到這些結構性問題后,印度政府已通過農業和農民福利部并在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世界混農林業中心的推動下,于2014年制定了跨部門國家復合農林業政策。該政策旨在系統性消除擴大和推廣復合農林業時所面臨的障礙,其目標是通過復合農林業提高生產率,滿足社會對木材、糧食和非木材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該政策對于印度實現將全國樹木覆蓋率增加33%的目標也至關重要,從而促進完成該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其最終目標是促進改善農村農業人口的生計,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系統。此項政策是世界上首個在國家層面促進復合農林業發展的政策。它通過打通自然資源管理各領域,實現了現有復合農林業各項職責
205、和計劃的融合、加強和擴展,同時簡化了與農田中樹木采伐和運輸相關的法規。根據該政策,政府建立了土地登記數據庫和市場信息系統,確保土地權屬安全和市場準入。政策還提供了一個共同平臺,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共同規劃和確定優先事項和戰略;加強部際協調、計劃融合和財政資源調動;同時充分利用能力發展以及技術和管理支持。成果和影響。國家復合農林業政策提供了多種貨幣和非貨幣激勵措施,以促進該國的復合農林業發展。例如,2016年,印度政府批準了第一份復合農林業預算,價值1.5億美元。該政策的實施增加了森林以外的樹木數量:政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7|5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7策生效一年后,印度森林調查報告稱
206、森林以外的樹木總體積增加了8870萬立方米。根據最新估計,印度目前正在超過2840萬公頃土地上開展復合農林業,214估計該國65%的木材和近一半薪材來自農場種植的樹木,盡管潛力還要大 得多。215 對復合農林業的大力支持引發了對推廣技術的投資,例如,許多手機應用程序被證明有助于彌補推廣服務的不足,幫助農民利用技術,因地制宜開展復合農林業。例如,奧里薩邦于2021年發布了一款復合農林業應用程序(在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世界混農林業中心的支持下開發),該應用程序通過統一平臺提供有關樹木、作物以及成套方法的全面信息。該程序有助于該州的農民和推廣人員確定適合農場的農林業物種,并為他們提供有關綜合農林業體系
207、、種植材料供應和種苗地點的詳細信息。輸入地區、季節、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干預類型等關鍵參數后,該應用程序會就合適的作物、樹木和農藝方法提出建議,并推薦樹木和作物的最佳組合。該應用程序已被120多個國家/地區的用戶下載(盡管原本僅針對奧里薩邦),表明社會對此類支持有著明確需求。推廣潛力。印度的國家復合農林業政策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幫助各國制定出本國的復合農林業政策或戰略,其中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岡比亞、肯尼亞、尼泊爾、盧旺達、南非和美利堅合眾國;尼泊爾(2019)的國家政策也是參考印度的經驗制定的。制定國家政策和戰略是創造有利環境、可持續推廣復合農林業的關鍵途徑。作為政策創新的補充,開
208、發應用程序是個重要解決方案,有助于彌補推廣服務不足,幫助農民利用技術,并使復合農林業適應當地環境??衫矛F有數據庫開發全球復合農林業應用程序,并通過國家伙伴關系實現本地化。此類應用程序有助于利用新數據不斷取得改進,加強監測、設計和實施。工人們正在印度北阿坎德邦林業研究所苗圃里管護復合農林業所用樹苗。糧農組織/GiuseppeBizzarri|55|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8 將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目標和營養需求納入恢復工作,防治荒漠化地點:布基納法索、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蘇丹合作伙伴:糧農組織、“綠色長城”倡議所涉國家機構和協調單位、
209、鄉村社區、泛非“綠色長城”機構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非洲聯盟于2007年啟動了“綠色長城”倡議,作為對薩赫勒地區荒漠化、干旱和氣候變化所造成不利影響的緊急應對。然而,該倡議的大規?;謴托袆雍苌偃獙档厣鐓^面臨的社會經濟挑戰,如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和貧困問題,因此導致恢復行動的總體成功率較低。相反,土地退化和相關的生物多樣性流失,加上日益惡化的環境條件,導致該地區急性營養不良問題遲遲無法解決,許多人長期遭受饑餓。薩赫勒地區的國際干預措施并未充分認識到恢復行動在解決營養不良方面的潛力,特別是通過“家門口”的解決方法,即通過優化利用本地植物多樣性來改善營養的消費 途徑。創新。認識到景觀與生計之間的密
210、切關系后,糧農組織的防治荒漠化行動(AAD)計劃216制定了大規?;謴陀媱?,將氣候和營養目標融入其干預措施中。其核心創新是將農村社區的植物相關知識和利益作為干預過程的核心,優先考慮農村社區對種植物種的偏好及其社會經濟需求。農村社區偏好的200多種野生物種中有三分之一是可食用植物,且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許多野生植物物種,包括許多可食用物種,通常富含微量營養素,營養含量 極高。116,117 該項目還為源自野生植物的非木質林產品開發了五個主要價值鏈,旨在增加收入,從而激勵人們保護本土農業生物多樣性,并為各家各戶提供直接經濟救助(特別是讓女性和青年受益)。野生可食用水果和堅果是特別受關注的焦點,糧農
211、組織對尼日利亞索科托州的評估發現,高達86%的家庭食用這些水果和堅果。除了要在適當的時間種植適當的樹種,還需要供應遺傳特性多樣的優質樹種,才有助于生態恢復。2019年,糧農組織與加納和肯尼亞的研究機構合作,在六個“綠色長城”倡議所涉國家進行的種質資源利用評估表明,由于供應瓶頸,僅依靠官方公共種子系統(例如國家樹種中心),不足以開展大規?;謴突顒?。糧農組織通過創新模式,動員生活在天然種林附近的農村人群參與培訓,讓這些社區不僅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樹種和恢復目標,還能夠直接履行自身的種子保存和管護職能。由女性領導的合作社負責供應實現恢復目標所需的種子(和其他遺傳材料)。這些合作社代表著社會創新,使社區
212、能夠宣傳和推廣種子篩選、收集和繁育的科學方法。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8|5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8成果和影響。六年來,糧農組織與600個村莊的10萬多戶家庭合作,從超過10萬公頃的已退化農林牧生產土地上110種精選出來的高耐性本地木本和草本植物物種那里收集了15萬公斤種子。對重新綠化和生長率的獨立遙感評估已展示出積極影響,包括出人意料地在生態恢復地塊之外(平均)1公里遠的植被有所增加,而各社區也通過收割牧草而快速獲得回報。協商和參與進程對于在恢復植被的同時滿足營養、健康和生計需求至關重要。糧食不安全體驗已急劇減少,aa在塞內加爾從46%降至15%,在尼日爾從69%降至58%,在尼日利
213、亞從90%降至25%。這些干預措施估計封存了38.4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各社區都在積極管理各種種植的植被,在三個雨季后平均實現了60%的幼苗成活率和較高的生長率。218,219推廣潛力?!熬G色長城”倡議力求在2021年至2030年間恢復薩赫勒地區1億公頃的退化土地,這是增強生物多樣性、韌性和營養前景前所未有的機會。糧農組織防治荒漠化行動計劃的成功源自農業、林業和衛生部門的社會和組織創新,包括由女性領導的恢復委員會、通過協商決定種植流程以及營養敏感型恢復活動。這些創新做法與促進高效收集雨水的機械化整地等技術創新相結合,已成為該地區生態恢復、氣候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aa
214、該評估采用了糧農組織的糧食不安全體驗分級表。216 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20224鑒于“綠色長城”倡議距離實現1億公頃目標還很遠,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提高恢復率的有效方法。上文介紹的創新為人們樹立了榜樣,讓當地社區能夠利用生態恢復獲得明顯的利益。這些創新在南部非洲和中亞等其他地方的旱地農林牧一體化系統中也具有巨大潛力。布基納法索參與防治荒漠化行動的生態恢復地塊在種植當年即收獲了野生光澤黍(Panicumlaetum)。糧農組織/MoctarSacande|57|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9 通過協作和數據互操作開發生態系統恢復監測平臺框架地點:全球 合作伙伴:糧農組織、環境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組
215、織、監測工作組、最佳做法工作組、其他合作伙伴組織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聯合國大會宣布20212030年為“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旨在支持和加大努力,預防、制止和扭轉全球生態系統退化。在糧農組織和環境署的共同牽頭下,正通過與各國、聯合國各機構和各伙伴組織的廣泛合作,促進該十年的實施。為簡化實施工作,已成立了五個工作組,作為該十年治理結構的一部分,其中最佳做法工作組和監測工作組由糧農組織牽頭。需要有效的工具、平臺和數據,才能獲取更多與生態恢復相關的數據、信息和指標,指導決策和進展監測工作。為應對這一挑戰,糧農組織牽頭的工作組通過共同努力,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為生態系統恢復監測框架的平臺(FERM平臺)。生
216、物多樣性公約 各締約方已制定了宏大的恢復目標,即近期目標2,作為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的一部分,“確保到2030年,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海洋和沿海地區退化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以增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生態完整性和連通性”。作為最佳做法工作組和監測工作組的牽頭機構,糧農組織負責支持 生物多樣性公約 秘書處和締約方為目標2指標確定監測和報告方法,該項指標側重于生態恢復面積。FERM平臺的實施對于協助各國收集和報告正在恢復地區的相關數據至關重要。創新。FERM平臺利用最新的地理空間技術,是在整個聯合國十年期間跟蹤全球進展并傳播良好做法的官方監測平臺。該平臺還支持各
217、國監測和報告恢復中的面積,以實現目標2。FERM平臺建立在現有全球、區域和國家報告程序基礎上,并對其進行補充,同時與其目的、具體目標、標準和指標保持一致。通過將這些努力整合到一個統一的框架中,FERM平臺旨在為個人、社區和國家提供跟蹤生態系統恢復舉措進展所需的地理空間數據、方法指導和監測工具,從而減輕各國的報告負擔。FERM平臺遵循互操作原則,以現有的努力為基礎,繪制、監測和全面報告正在恢復的區域。通過糧農組織牽頭的工作組中的伙伴,FERM平臺與全球環境基金、Restor、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生態恢復晴雨表”跟蹤工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的土地退化零增長報告平臺、“綠色長城”加速器、環境署-
218、世界保護監測中心的自然承諾平臺以及巴西生態恢復觀測站等合作伙伴合作,將他們收集的數據繪制成通用參數,促進數據共享和質量檢查,并尋求相互協調一致的機會。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9|5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9監控工具和平臺的整合和互操作性可增強和簡化生態恢復工作者的用戶體驗。例如,FERM平臺將全環基金的項目和數據整合到了聯合國十年監測框架中。目前正在努力匯編、共享和整合來自其他平臺的數據,各組織也正在努力將數據交換和互操作性納入到FERM平 臺中。成果和影響。FERM平臺包括:FERM平臺地理空間平臺,可實現進展可視化,并提供對監測生態系統恢復至關重要的指標和數據。地理空間平臺是交互式的
219、,可生成數據和地圖,并創建令人信服的生態恢復影響介紹材料。FERM平臺利用遙感地理空間數據和統計時間序列,推動在全球、區域、國家和國家以下層級對公共和私人部門生態恢復相關數據進行分析;FERM平臺登記冊,它簡化了與生態系統恢復舉措、項目和計劃相關的面積數據的收集和協調工作,也簡化了與其他平臺的互操作數據交換。FERM平臺登記冊還可記錄與已注冊舉措相關的良好做法。截至2024年2月,該平臺擁有來自80個機構的355名注冊用戶,記錄了57個國家的150項舉措,并提交了20項良好做法。FERM平臺登記冊將作為各國報告目標2相關情況的官方入口;FERM平臺搜索引擎,它傳播從FERM平臺登記冊等四個合作
220、平臺收集到的生態恢復良好做法,從而為利益相關方提供超過1500種良好做法的查閱權限(截至2024年2月)。用戶可根據自身具體需求高效搜索、過濾和訪問各種良好生態恢復做法。推廣潛力。作為“聯合國十年”和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近期目標2的官方監測平臺,FERM平臺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并根據各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各締約方和恢復工作者的需求不斷得到加強。糧農組織正在與各伙伴組織合作,努力實現數據協調和互操作,以改進FERM平臺的各項功能。平臺將引入數據交換相關案例研究,以提供關于成功實踐和創新的想法和范例。平臺將新建一個信息面板,提供生態恢復數據匯編以及關于承諾進展情況、恢復區(按國家、生態系
221、統和倡議分類)和良好做法的綜合信息。平臺將采用地理空間數據在空間上顯示這些元素,并提供用于數據可視化的交互式地圖以及與各國數據庫的鏈接,從而提高透明度。這些功能將在全球和國家層面上提供。FERM平臺讓人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開展實地數據收集。糧農組織/MaryiaKukharava|59|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0 通過融入新技術、新實踐和植物新品種,增強傳統水芋園的韌性地點:瓦努阿圖合作伙伴:糧農組織、瓦努阿圖農業和農村發展部(農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和生物安全部)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連續性對瓦努阿圖應對糧食安全挑戰至關重要。芋頭是一種根類蔬菜,是瓦努阿圖的主食,需要在生
222、產的各個階段持續供應水,以維持產量并支持植物發育,特別是在旱季。水芋園是該國傳統的復合農林業做法,利用森林的養分和水量調節功能生產芋頭和其他作物。水芋園能在遭受災難、氣候沖擊和壓力時快速恢復,對于在供應鏈中斷期間維持當地糧食安全非常重要。然而,森林退化降低了其為水芋園供水的能力,對復合農林業系統的生存以及當地糧食安全和生計構成威脅。創新。瓦努阿圖農業和農村發展部牽頭與土著人民、當地社區、政府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協商,確定面臨的挑戰、需求和機遇,以提高水芋園生產率、增強其韌性。在糧農組織用于增強復合農林系統韌性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下,人們分析了哪些地點適合擴大水芋園以及知識、投入和技術方面存在的
223、不足。在此基礎上,該國引入了一系列創新方法,以加強水芋園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可持續性。例如,已推出適應氣候變化的水芋品種和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培訓計劃。此外,還采用了新的做法和技術,例如滴灌技術、建設經過改良的小型水壩、引水和雨水收集技術以及魚菜共生等節水型農業技術。成果和影響。該組合有助于提高用水效率并增加全年供水量。重要的是,可持續森林管理方法的改進,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助于維持芋園水源的補給功能。提供用于建造和維護芋園的工具和設備,也有助于解決水土流失等問題。芋園通常位于陡峭的斜坡上,這增加了大雨期間水土流失的風險。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瓦努阿圖農民引進了以前未廣泛使用的生態農業技術,例如等高
224、耕作、梯田以及豆類、草和綠肥等覆蓋作物。農民還利用傳統方法來提高水芋園系統的生產率和韌性,包括為減少植物病蟲害進行混栽、地膜覆蓋、堆肥、輪作等。瓦努阿圖農民采用一系列創新,維護了水芋生產系統的生存,2023年生產面積達到419公頃。ab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水芋生產系統在保障當地糧食穩定供應方面發揮著作用,就像2023年3月雙颶風過后所發揮的作用。這些創新還提高了產量,減少了農民面對氣候變化時的脆弱性,改善了農民生計。ab 該估算基于瓦努阿圖農業和農村發展部提供的數據。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0|6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0另一項重要成果是水管理方法的改進。通過提高水芋園可持續性,社區
225、已進一步認識到有效保護和管理水資源的必要性,從而減少了水資源浪費,全面改善了水質,包括減少徑流,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化肥和化學品的淋濾,減少土壤侵蝕。除以上好處外,水芋園還有助于保護傳統知識和做法。芋頭種植長期以來一直是瓦努阿圖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芋園的持續發展有助于確保將這些知識傳承給子孫后代。推廣潛力。瓦努阿圖有望到2030年整修總面積約1033公頃的廢棄水芋園,從而擴大水芋種植面積。由于種植面積增加以及管理改善帶來的單產提高,屆時預計每年將生產14500噸芋頭,ac約為2023年產量的三倍。一項調查顯示了社區的廣泛接受度,已有超過50%的瓦努阿圖農民采用了這些創新。推廣工作將涉及芋頭
226、種植與旅游業、基礎設施開發等其他經濟活動之間的平衡。ac 該預測基于糧農組織駐瓦努阿圖代表處和政府官員的估計。傳統水芋園景觀鳥瞰圖。糧農組織|61|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1 完善森林資源地方治理,造福于農業和森林恢復地點:摩洛哥和突尼斯合作伙伴:糧農組織、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在北非的許多旱地地區,森林和牧場政策鼓勵開展生態恢復活動,從而占用了牧民的牧場。放牧是當地普遍存在的活動,可能對森林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存欄過多、傳統做法失傳和缺乏社區參與的情況下。然而,通過可持續的“林牧業”,即將放牧、樹木種植和生態恢復相結合,可促進牧業和生態恢復共同發展。促進林牧相結
227、合可為土地恢復工作和牧民帶來顯著效益。它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當地環境和經濟,從而實現所有利益相關方的 共贏。創新。在突尼斯,由糧農組織、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和突尼斯森林總局實施的“可持續林牧恢復促進生態系統服務”項目重點通過可持續做法來提高林牧系統的生產率和韌性。其中一種創新方法是通過種植當地豆科植物蘇拉(Hedysarumcoronarium),重新塑造生態系統,因為蘇拉作為寶貴的畜牧生物質來源,有助于土壤和水源保護。該項目還評估了各種灌木和樹木的再生情況,如濱藜、角豆樹、苜蓿樹和仙人掌梨,以支持百姓生計,同時為農作物提供遮蔭,為牲畜提供飼料。為了使林牧系統蓬勃發展,需要更具包容性的政
228、策和良好的治理,為林間放牧創造有利環境。摩洛哥利用2002年建立的法律框架,啟動了一項創新補償計劃。根據該計劃,國家向森林用戶(通過當地放牧協會組織起來)提供經濟激勵措施,條件是他們遵守生態恢復區的禁牧規定。社區通過各自的協會,負責保護其林地;他們會合理安排放牧時間,避免過度放牧,促進土地恢復。成果和影響。土壤保護和恢復是該計劃產生的重要影響。在突尼斯,對蘇拉重新種植區生物質產量評估結果顯示,該產量比對照區高十倍,表明林牧系統對于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的畜牧價值十分重要。生態恢復區的牲畜飼養成本為每頭牲畜每天0.35突尼斯第納爾(約0.12美元),而對照區為0.90突尼斯第納爾(約0.30美元)。成
229、本降低凸顯了林牧系統的顯著優勢之一,說明林牧系統是一種更具經濟效率、更可持續的牲畜管理方法。在摩洛哥,自補償計劃啟動以來,放牧協會和成員的數量一直穩步增加。截至2019年,已成立超過175個地方放牧協會,101000公頃旱地森林已禁止放牧,進入封閉恢復期,協會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1|6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1成員領到了政府為其在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提供的補償。與此同時,重新造林成功率提高,違規放牧行為大幅減少。推廣潛力。從以上舉措中學到的兩條經驗可供推廣。第一,恢復項目中土地多功能利用的重要性。在摩洛哥,將牧業與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結合為環境和當地社區帶來了好處。第二,讓當地社區參
230、與政府各部委決策的良治方法,對于確保土地利用的長期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在摩洛哥,由政府、當地社區和牧民團體共同制定補償計劃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的資金來自木材進口稅,這對項目推廣起到了作用。ad 在突尼斯,社區組織已被證明是林牧結合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通過這些組織,林牧社區和地方政府之間達成協議,根據對承載能力的準確估計以及草料供應情況和牲畜需求,來管控放牧活動。ad 有人質疑這種融資機制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但由于政府證明摩洛哥木材的成本高于進口木材,這一機制得以維持。社區參與度提高使得地方知識在林牧系統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政府的政策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并將其與科研活動結合
231、起來,作為決策的基礎。突尼斯改良牧場上正在吃草的羊群。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MounirLouhaichi|63|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2 將為期20年的復合農林業倡議與碳交易結合起來,推廣可持續做法地點:莫桑比克合作伙伴:糧農組織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莫桑比克農村地區面臨眾多環境挑戰。氣候變化正導致降雨不穩定、長期干旱和破壞性洪水。同一個農作季節中有可能同時發生旱澇災害,對小農戶和整個社區的糧食安全、生計和社會經濟可持續性造成毀滅性影響。莫桑比克430萬農民中,幾乎全部為小農(98.7%),225他們大多采用輪耕等傳統耕作方法,這些方法盡管有好處,但可能會導致自然資源退化,使小農深
232、陷貧困。復合農林業正在成為莫桑比克兼顧環境和小農戶福祉的一種可持續解決方案。創新。今年是糧農組織通過歐盟資助的PROMOVEAgribiz計劃在莫桑比克實施擴大復合農林業試點舉措的第一年。正在推廣的復合農林業模式適應莫桑比克的各個農業生態區,具有以下創新點:多樣化農業生產通過增加產品種類和收入來源實現了多樣化,與此同時,糧食安全及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行動得到加強。有更多新產品進入現有價值鏈。項目持續時間長,且與私營部門合作該項目將持續1720年(碳積分登記項目的典型持續時間),遠遠超過捐助方資助項目的典型時長(35年)。該項目涉及與私營部門建立密切的伙伴關系,合作伙伴包括Acorn(荷蘭合作銀行
233、的一項計劃)、PlanVivo、FarmTree和“碳清除單位”(CRU)ae的買家,從而增強了可持續性,并最終促進在項目結束時將項目管理轉給私人實體。投資于激勵措施的項目預算捐贈資金作為初始資本,通過銷售CRU(至少為每單位20歐元)產生收入。在該項目中,歐盟出資250萬歐元,預計通過碳交易將產生1070萬歐元收益。預計小農戶將通過該項目銷售CRU受益;技術進步使得農戶能夠測量小至0.25公頃面積的碳儲量。預計第三年后,項目產生的CRU中有80%將以積分或能力發展等其他收益形式,直接惠及小農戶。數字化和技術便于小農使用的信息技術正在使現金轉移和通過手機登記農場邊界成為可能。包括苗木在內的農業
234、投入品可通過電子優惠券獲得補貼。以實時核算方式進行碳儲量測量和驗證。ae 荷蘭合作銀行登記項目的機構買家包括LuigiLavazzaSPA、微軟公司、PelicanRougeCoffeeRoasterBV、NationalePostcodeLoterij和渣打銀行。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2|6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2 能力發展將農民田間學校(FFS)模式應用于復合農林業。成果和影響。在該項目中,約22000名小農通過700個農民田間學校和700個實習地塊接受了復合農林業方法培訓,預計將有5000名小農加入“以農林換碳交易”試點。為開展培訓,項目共種植了約12萬棵樹,并在農民田間學
235、校網絡內建立了37個社區苗圃。到項目結束時,該計劃的5000名受益者預計將在約5000公頃土地上種植了170萬棵樹。在該項目持續的17至20年間,小農有可能每年每公頃封存多達4個碳清除單位(CRU),按照全年碳封存量從第三年開始領取報酬。這些經驗為農民田間學校學習手冊增添了新的內容。參與項目的小農戶對復合農林業熱情高漲,促進了向可持續和氣候適應型農作方法的轉變。傳統農業范式正在向可持續農業發展,強調投入品消耗最小化(例如僅使用有機肥料),改善營養(例如膳食多樣化)和提高家庭收入(估計增加20%),增加土壤養分,節約水資源,促進生物多樣性,提高農場的氣候適應能力。2023年9月,莫桑比克楠普拉省
236、Angoche區的農民推廣員在培訓期間種植幼苗,以建立復合農林業系統。推廣潛力。莫桑比克的另一項目(由意大利政府資助并由糧農組織實施)正在采用PROMOVEAgribiz復合農林業模式。根據資金情況,可以將其擴大到PROMOVEAgribiz其他17000名農民田間學校成員。需要通過持續支持和能力發展,確保農民能長期實施和維護復合農林系統。保證碳清除單位的真實性以及測量的成本效益和準確性也是一項挑戰。糧農組織/BiancaSipala|65|第4章 18個案例4.3通過創新,促進森林可持續利用、建立綠色價值鏈森林及其衍生的可再生產品可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目前不可再生資源約占所有物質需求的
237、70%),226同時還可為生計和農村經濟提供支持。扭轉物質開采不斷增加的趨勢,同時促進可持續消費和生產,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來自可持續來源的木材有機會替代各種碳密集型材料,包括在建筑、紡織和能源領域。建筑業脫碳的需求尤為迫切。據估計,人造環境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年排放量的37%;227此外,據估計,到2030年,將有30億人(占世界人口的40%)需要獲得充足住房。228因此,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造環境的影響對于向生物經濟過渡至關重要。據估計,在人造環境中用重型木結構替代傳統材料可將全球排放量減少1431%。229各國正在啟動令人振奮的舉措,展示利用木材可以實現的目標:例如,2023年年
238、中,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計劃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木城”,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有7000個辦公空間和2000套住宅。230 要持續滿足對森林生物質不斷增長的需求,就必須通過一系列手段增加供應,包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避免采伐過程中的木材損失和浪費。除了推出和采用林木采伐和加工方面的創新之外,還可以通過木質原材料的梯度利用來進一步提高效率。隨著全球森林管理方法越來越強調森林的多重價值以及人們對健康和可持續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許多值得關注的非木質林產品創新也不斷涌現。非木質林產品可滿足包括糧食安全在內的多種基本需求,為世界近一半人口(包括70%的極端貧困人口)提供重要的生計 支持。44 以下六個案
239、例介紹旨在加強林產品可持續消費和生產以支持生物經濟和農村生計的 創新。|6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案例研究13 通過集體組織的力量向小型林業企業提供無抵押小額信貸地點:越南合作伙伴:森林與農場基金,包括糧農組織、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AgriCord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小額信貸使農村農業社區能夠獲得以前無法獲得的金融服務,從而擴大其經營和生計機會。小額信貸除了提供商業和參與價值鏈的機會外,還可增強韌性和氣候適應能力,并為社區提供社會服務。但目前越南很大一部分農村林業和農業生產者尚未獲得充分服務。盡管在森林和農業部門中,很多森林資源和農業活動都由社區負責管理,但2016年僅
240、不到20%的林業和農業生產者組織能夠獲得貸款。從事林業和農業生產的小農戶缺乏制定冗長商業計劃的能力,意味著他們無法獲得初始資本投資,通過長輪作種植和增值實現多元化,增加收入。認識到當地社區在可持續森林管理中的作用以及這一資金缺口后,森林與農場基金231已致力于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向林業和農業生產者提供小額信貸 服務。創新。2021年,在1996年開始運作的現有惠農基金的基礎上,森林與農場基金推動了“綠色基金”的發展。越南農民協會充當了綠色基金和現有惠農基金的貸款機構。小規模生產者在獲得傳統銀行貸款方面往往面臨挑戰,而此類基金的運作無需抵押,從而使小規模生產者能夠獲得資金。綠色基金為林業和農業生產
241、者提供最多1000美元的無息貸款。貸款金額和期限根據借款人的需求和能力量身定制,循環貸款期限約為12個月。森林與農場基金的支持提高了貸方評估農民需求的能力,并通過組織與地方政府及其它相關方舉行其他會議,提高了當地對相關服務的認識。成果和影響。通過綠色基金,獲得融資的生產者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森林與農場基金支持的林業和農業生產者組織有53%目前能開展可持續土地管理,例如復合農林業和長輪作木材種植,從而使環境和生計受益。綠色基金使生產者收入增加了1030%。有一位生產者認識到通過長輪作木材生產可拓寬收入渠道、增加收入,于是向所在生產者組織申請了貸款,這就是該機制運作方式的一個例子。越南農民協會旗下的
242、林業和農業生產者組織非常熟悉該名生產者的能力,可自信地評估他的還款能力,所以最終為他提供了貸款,用以啟動林木種植園。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3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67|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13綠色基金機制相對較新。迄今為止發放的大部分貸款用于建立超過200公頃的長輪作木材種植園,并用于在林冠下開展多樣化生產和有機生產,面積合計56公頃。創新型融資方法正在培養人們對當地社區的信任,通過多元化發展實現收入增長,同時滿足缺乏傳統銀行支持的小規模生產者的獨特需求。此外,金融創新還通過將木材生產納入現有農業框架,為可持續土地利用做出了貢獻。通過這種方法,合作社的職能得到強化,首次可以為成員提供退
243、休計劃和醫療保險。推廣潛力。隨著綠色基金機制不斷成熟,將推動更多合作社向成員擴大金融服務。儲蓄協會和小額信貸可利用市場缺口,推動新企業的創立,并為本地價值鏈的發展提供良好機遇。它們還可以支持地方層面開展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活動,并在社區中充當重要的社會安全網。在森林與農場基金支持下,其他國家也開展了林業社區融資,例如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加納、馬達加斯加和尼泊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在女性組織中獲得了巨大發展,加強了金融服務方面的性別平等。該方法在新背景下采用和調整經過驗證的成熟融資機制,有望進一步為全球小規模林業生產者組織賦能。越南開展關于氣候適應型景觀和生計改善的小組討論。越南農民協會/森林與
244、農場基金|68|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案例研究14 法律中心:利用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推動野生生物可持續管理相關法律改革進程地點:乍得、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加蓬、圭亞那、馬達加斯加、馬里、塞內加爾、蘇丹、蘇里南、贊比亞、津巴布韋(以及將于2024年增加的其他國家)合作伙伴:糧農組織、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世界混復合農林業中心、法國農業國際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幾百萬人依靠野生動物肉類獲取食物和收入。隨著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在城市地區,過度捕獵已對許多野生生物物種構成威脅,而依賴這些資源的人則面臨日益加重的糧食不安全,如土著人民和其他當地社區
245、。232要確??沙掷m利用野生生物種群,做到既支持生計又維持種群發展,就必須采用基于社區權利的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 辦法。af af 以社區權利為基礎的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方法可確保當地和土著社區公平參與和融入所有項目活動,有權合法利用和可持續管理自然資源,并具有更強的能力管理野生生物并從中受益。233支持這種做法的法律框架應反映利益的多樣性,還可能需要承認法律多元化,包括習慣和非正式司法系統。然而,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全球環境、社會規范和要求在不斷變化,許多法律和監管體系都很難跟上。例如,由于利益相關方參與立法的程度有限,習慣和非正式司法系統很少得到成文法的認可。而且,法律語言的復雜性和某些法律制
246、度的混亂,使得公眾很難了解適用的規則。有關野生生物管理的法律必須讓所有人都能理解。此外,改革措施若要實現目標,其制定過程必須具有透明度、協商性和參與性。以往的經驗,包括在歐盟 森林執法、治理和貿易行動計劃框架 內開展的工作表明,只有當法律信息可以獲得并便于理解時,民間社會各利益相關方和地方社區才能有效地參與立法過程。創新。糧農組織的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SWM)計劃于2021年創建的法律中心234負責匯編各國專家在糧農組織法律辦公室235指導下利用該計劃的法律診斷工具編寫的各國法律簡介(圖9)。這些簡介已通過各國政府的審查核實,旨在加深對現有成文法律框架優缺點的了解,其中包括介紹框架并確定法律實
247、施和執行所面臨的障礙。除了解決現有立法獲取難和理解難的問題外,該平臺還總結了相關國際公約以及習慣規范和做法的要求。因此,法律中心提供了一個集中化、方便用戶的訪問界面,可查閱13個國家(迄今為止)與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相關的各部門ag法律文本以及關于習慣規范和做法的深入介紹。ag 包括土地權屬、土地規劃和內陸水資源管理;狩獵、捕魚和野生動物肉品分銷;保護區和生態旅游;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沖突;以及動物生產、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4|69|第4章 18個案例成果和影響。通過讓利益相關方更好地了解現有法定和習慣法律法規以及野生生物可持續管理計劃和其他舉措產生的科學知識,法律中心正在推動
248、法律改革進程,以支持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多部門干預法還通過審視各部門立法與野生生物-人類-牲畜-生態系統交叉領域立法的一致性和相互關系,鼓勵在法律制定過程中采用“同一個健康”ah視角。根據同一個健康高級別專家小組提出的公平和平等原則,236每個法律領域都應考慮其對包括人類、動物、植物和生態系統在內的所有個體健康和福祉的影響,并實行多部門協調干預措施。此ah“同一個健康(OneHealth)”是一種綜合干預方法,它認識到人類健康與動物健康和共享環境密切相關,旨在確保多個部門的專家、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應對動物、人類、植物和環境面臨的健康威脅。外,法律中心對習慣規范和做法的關注使其能夠
249、利用地方一級的規則和協議來推動將“同一個健康”理念轉化為行動。一些國家已利用法律中心來指導、啟發或啟動多方參與的國家和地方法律改革:博茨瓦納起草了一項基于社區的自然資源管理法,包括廣泛的全國性協商;乍得起草了環境法,以反映 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和 非洲-歐亞遷徙水鳥協定 中的原則;剛果審查了關于野生生物和保護區的一部新法律;圖9 法律中心收錄的國家法律概況信息類型和來源工具和方法習慣法和做法對習慣做法和法律的實地調查成文法律工具了解規范性文本國家法律概況對國際公約的評估對野生生物相關法律法規的評估對執法情況的實地調查資料來源:Sartoretto,E.、Nihotte,L.、Tomassi
250、,A.、Gnahoua,D.、Wardell,A.、Goessens,A.和Cheyns,E.。2022。改善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在2022年大韓民國首爾第十五屆世界林業大會上展示的海報。糧農組織、國際林業研究中心、法國國際發展農業研究中心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案例研究14|70|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 剛果民主共和國起草了一項有關野生生物利用的政策和一部未來有可能頒布的野生生物法,作為多方參與行動的一部分;加蓬起草了一項有關野生動物肉品的國家戰略,啟動了針對社區狩獵和貿易的一系列立法和監管改革;圭亞那起草了有關內陸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法律,這是野生生物可持續管理計劃支持的進程
251、中的一部分,還制定了有關野生動物肉品的食品安全法規;馬達加斯加通過多方法律工作組修訂了關于國家狩獵、捕魚和野生生物保護制度的第60126號法令;以及 津巴布韋為審查 公園和野生生物法和起草相關法規提供參考,為 基于社區的自然資源管理政策 和 公共土地和林產品法 提供參考。2023年,法律中心網站的訪問量接近20000次,幾乎是2022年的兩倍(圖10),其中超過11000次來自非洲用戶。這表明人們越來越多地依賴法律中心為野生生物管理法改革的討論提供信息。此外,法律中心在提高政府決策者認識方面發揮著重要甚至是關鍵的作用。剛果森林經濟部長RosalieMatondo博士以下這番話充分說明了法律中心
252、所發揮的影響力(私人訪談,2023):該平臺使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就能獲得剛果共和國有關野生生物和保護區管理的所有信息。因此,平臺不僅讓研究人員和學生找到他們研究工作中需要的信息,還讓我們這些決策者看到我們在野生動物和保護區管理的立法和法規框 圖10 2021、2022和2023年法律中心的訪問次數20232022202105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30 000非洲歐洲北美洲亞洲南美洲大洋洲中美洲總計大洲訪問次數資料來源:案例研究作者本人。案例研究14|71|第4章 18個案例案例研究14架下取得的進展。該平臺還使我們能夠質疑自己并提出我們一直在談論的改革方案,因為
253、我們必須時刻回顧過去,才能向前發展。法律中心的跨部門性質讓不同部門之間能夠開展對話,而歷史上這些部門之間互動有限,對話有助于克服機構孤島問題。推廣潛力。自2021年以來,法律中心迅速擴張,新的信息和參與國家不斷增加。其方法和工具可以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復制,讓國家和地方行動主體參與有關政策和法律改革的多方知情對話。中心正在開發事實簡況、教育材料和教育模塊,以幫助所有利益相關方了解 情況。盡管該平臺迄今為止一直重點關注與可持續野生生物管理相關的領域,但其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包括自然資源管理的其他方面,例如土地用途轉換、森林、殺蟲劑和生物技術。中心將進一步納入一些關鍵國際法律文書的指導原則以及國際計劃和
254、組織的倡議,以更好地反映新的議程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沙掷m野生生物管理合作伙伴關系237的成員和其他外部合作伙伴已同意參與審查活動。案例研究15 利用數字技術提高木材跟蹤效率,促進可持續供應鏈地點:危地馬拉合作伙伴:國家森林研究所(危地馬拉)、國際熱帶木材組織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準確估計運輸中的原木體積對于可持續森林管理和貿易非常重要,但傳統的測量方法耗時、低效且運營成本高昂。例如,為測量原木體積,通常需要測量運輸中堆積木材所有可見原木的面積,來計算“堆放系數”,即堆放木材的總體積與實心木材體積之比。危地馬拉國家森林研究所正鼓勵合法和可持續森林價值鏈的發展,并通過改進政策框架、統計工作和木材跟
255、蹤系統來推進可持續森林管理。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開發更快、更準確的方法來評估運輸中的原木和其他木制品的體積被確定為優先需求。創新。由國際熱帶木材組織資助的一個項目已制定并實施了多種機制,以改善危地馬拉森林生產鏈的可追溯性。其中之一是原木測量手冊林產品測量實用指南,涵蓋了在危地馬拉貿易或運輸的原木和其他木制品(薪材、木材余料和鋸材)。項目團隊聘請了軟件專家,與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5|7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5實地工作人員密切合作,利用原木測量手冊中規定的方法、產品和公式開發了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僅需使用照片和幾項簡單的測量即可計算原木體積。這款名為“林產品測量(Cubicac
256、indeProductosForestales)”的應用程序,又稱CUBIFOR,ai非常簡單易用,只需提供一張原木堆(或其他木制品)的照片,無論是在卡車上還是在工廠場地或其他地點,還有原木堆的平均寬度和長度,就可估算出體積。該應用程序能夠識別原木的每個面,計算平均直徑和堆放系數,并生成一個報告,其中包含估算出的體積,可以以Excel和PDF格式下載。該應用程序還可以對鋸材、矩形板材、圓形木料、鋸末、木屑、薪材、木塊和木炭等產品進行測量。成果和影響。該應用程序正在幫助推進可持續森林管理,加強危地馬拉林業公司控制自身庫存的能力,同時提高木材體積量化活動的效率。這有利于促進林木供應鏈的合法性和可持
257、續性,并通過減少獲得政府授權的時間和成本來提高競爭力。森林檢查站的官員現在可通過高效、低成本的方法來確認運輸途中林木所附帶提單和其他運輸文件上的詳細信息,有助于確保合法性并滿足管理要求。一直在使用CUBIFOR的工廠報告說,該應用程序可幫助他們控制、跟蹤和測量運輸中的林木。國家森林研究所正在實地推廣此項應用程序,它顯然有潛力協助研究所和其他機構監測和管控林業活動,從而打擊非法采伐和非法木材貿易。ai CUBIFOR是一款免費的西班牙語Android應用程序,可從GooglePlay 獲取。推廣潛力。CUBIFOR可以在熱帶地區其他國家推廣,從而幫助各公司改進管控、跟蹤和測量林木運輸的系統,幫助
258、主管部門打擊非法采伐和非法木材貿易。CUBIFOR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創新和好處,例如定期報告的數字化和審查。日本林業廳/A.Tabata|73|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6 改善木材供應鏈的連通性,以減少浪費并提高可持續森林管理的可行性地點:巴西、圭亞那、巴拿馬、秘魯合作伙伴:NaturallyDurableInc.、糧農組織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在建筑行業中多使用工程木制品有助于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如第2章所示,用木制品替代非可再生材料到2050年可能會大幅推高全球對工業圓木的需求,其中包括在建筑行業。然而,國際消費市場上普遍購買尺寸大、長度長的木材,產生了大量的木纖維廢料。此外,與其他建筑
259、材料相比,木質建筑的成本較高,常常被認為是擴大木材利用范圍時所面臨的潛在障礙。238 提高熱帶林木的生產和消費效率,aj包括減少纖維浪費和成本,對于滿足不斷增長的林木需求、保持林木作為建筑材料的吸引力非常重要?,F代的模塊化建筑方法已顯著提高了效率和推動了高價值物種的優化利用。大多數設aj 溫帶和寒帶地區物種利用不足的問題較少,原因是人工林占主導地位,自然林中物種數量有限,同時高效加工設施普遍發達。計概念都可以模塊化,以便能夠利用價值較低的物種制造隱藏部件,例如托架和卡板。此外,還需要吸引人們下單訂購小塊木料和未充分利用物種的林產品。在整條供應鏈中開展合作,更好了解規格制定者、建筑師和施工經理的
260、精確要求,有助于木材加工廠提出量身定制、高效的解決方案,并提供共享信息的機會,例如,哪些物種利用較少,如何更有效利用這些物種,從而減輕熱門物種所面臨的壓力。創新。木材貿易公司NaturallyDurableInc.和巴西、圭亞那、巴拿馬和秘魯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森林中的木材加工廠采用了一種新穎的合作方式,即通過在木材加工廠應用減少木材廢料的策略,促進木材供應鏈上的合作。該公司發現,可通過精確的規格,同時利用較少使用的樹種,來降低客戶成本(從而提高競爭力)。這涉及到與供應鏈上各利益相關方建立正式的合作關系,鼓勵“規格精確的林木采購”。公司推動了采伐者、木材加工廠、貿易商和建筑木工公司之間的協調,增
261、強了他們在建筑項目的設計、制造和安裝階段的一體化運作。實際上,這涉及到在該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合作和共同開發,包括起草建筑和施工圖紙以及制作采購訂單、運輸文件和發票等。影響。NaturallyDurableInc.的創新型合作方法讓偏遠地區木材加工廠家的生產經理能及時了解具體到單件規格的采購訂單,從而利用較小和較短的原木來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強經濟可行性。聯邦碼頭重建項目239(位于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大型沿海碼頭重建項目)是一個范例,說明提供單件規格和增強價值鏈協作帶來的影響。安裝承包商明確提出需要29532平方米鋪板(相當于五個海運集裝箱)。2021年,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6|74|2024年世
262、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6NaturallyDurableInc.指示兩家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地板制造商生產各種長度的地板,長度為31厘米的倍數。2022年,加工廠將庫存木材單件規格與電子表格中所有項目地點所需地板長度進行了比對分析。借助特定地點的圖紙,可確定安裝過程中所需地板的確切長度,而項目的特定部分利用短件(25英尺長,或約61152厘米)即可。安裝人員拿到了詳細的施工圖。采用這種方法,實際安裝僅需要24358平方米地板,使木材利用率提高了17.5%。通過銷售短件,加工廠額外賺取了9300歐元(約9800美元),項目承包商節省了約86000美元,而安裝人員則節約了安裝地板所需的時間。效率的提
263、高還使運輸量減少了37立方米,從而減少了運輸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推廣潛力。建筑師、施工經理和加工廠之間的合作可以在各層面提高木材使用效率。將該方法嵌入設計和施工管理軟件后,可應用于全球人造環境中所有建筑師設定規格的木 制品。要想推廣規格精準的木材采購方法,需要管理決策者意識到增強木材利用的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意義,要求對建筑師和工程師進行適當的教育,確保他們全面了解木材作為建筑材料的用途,了解木材規格時注重木材特性而不是物種。同時還需要在整個供應鏈上以及在項目開發商、森林管理者和貿易商之間保持密切溝通。軟件和教育項目的推廣和使用至關重要,但目前還有待進一步開發。波士頓聯邦碼頭地板項目。Pau
264、lFuge|75|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7 應用新的林木加工技術,促進生物經濟,增強抗震能力地點:斯洛文尼亞、美利堅合眾國合作伙伴:土木工程研究所(斯洛文尼亞);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內華達大學、利哈伊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LEVERArchitecture、加州大學恩格爾柯克結構工程中心、俄勒岡州立大學、林產品實驗室、美國林業局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地震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很常見,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這是正處于從農村生活向城市化過渡的國家以及高度城市化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后者是因為城市建筑陳舊、傳統、設計上不防震。240據估計,到2050年,環
265、太平洋地區和地中海-亞洲帶等全球地震多發區的人口將增加三倍,達到近6億人。241建設新的抗震建筑、升級現有城市建筑至關重要。建筑物倒塌通常由于設計不當和建筑方法不良造成。因此,有必要在各國家和各地區之間分享最佳工程、設計和建筑方法。240 創新。重型木結構技術是鋼筋混凝土建筑系統的替代方案。其中一種技術稱為正交膠合木(CLT)技術,于20世紀90年代實現商業化,目前全球年產量約為200萬立方米(2022年價值近13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產量年增長率將高達14%。242建筑中重型木結構的使用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因為它產生的碳影響較低,而傳統混凝土和鋼筋結構建筑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各占8%或更多
266、。243木材用于建筑中的一個重要特性是重量強度比較低、延展性(在斷裂前變形和彎曲的能力)較強。244總體而言,重型木結構有潛力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成果和影響。由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牽頭的NHERITallwood項目(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外部振動臺,在上面設計建造了一座十層高的重型木結構塔,然后多次通過模擬最高里氏7.7級的地震震動該建筑。245設計時特別關注樓板、柱子和剪力墻與立面等非結構構件之間采用的連接方法,這種連接方法為建筑在模擬地震期間提供了更多靈活性,從而確保接縫不會斷裂,建筑物不倒塌,非結構元素不脫落。246測試表明,使用重型
267、木結構和柔性金屬連接系統的十層木塔可承受數十年一遇的地震而不會損壞;而且,地震過后該建筑完全可以繼續使用。245在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土木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員用正交膠合板模擬加固老舊混凝土建筑,這些建筑都是在更嚴格的抗震建筑規范生效之前建造的。245該項目測試了將正交膠合板用于兩層樓混凝土建筑外墻后的效果。首先,在振動臺上建造了混凝土柱梁、磚石墻體和樓板結構,然后模擬各種規模的地震來測量結構和連接性能以及搖擺和損壞程度。接下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7|76|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7來,建造類似的混凝土結構,并將正交膠合木部件緊固到砌體填充墻的外側,然后進行相同的抗震測試。結果表明,與沒
268、有用正交膠合木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磚石結構相比,添加膠合木外部支撐板使抗力增加了34%,位移能力增加25%。因此,用重型木結構對老舊混凝土建筑物進行結構加固可能是升級現有混凝土建筑物(可能包括已遭受地震損壞的建筑)的可行 方法。247 以上兩個項目表明,在地震多發地區的新建和改造項目中使用重型木結構建筑構件和系統可能是技術上可行的建造和改造方法(該研究沒有進行經濟可行性評估)。這對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地區來說可能意義重大,因為這些地區有機會通過知識轉讓,采用最佳的重型木結構建筑設計和連接系統。同時,這種做法可以保持現有混凝土/磚石結構,然后用重型木結構加固墻壁,這比替換抗震能力不足的現有建筑物
269、破壞性要小得多。此外,多個項目表明,重型木結構可用于增加現有混凝土建筑的高度和使用率,從而增加房地產價值,并提供更多相對低成本的住房和辦公空間。最近一些利用重型木結構開展建筑增高升級的項目包括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南岸大街55號和美國華盛頓特區的M街東南80號。在這些項目中,重型木結構的輕質、強度和延展性使得商業建筑物能夠向上延伸,實現多用途利用。248,249推廣潛力。重型木結構項目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建造全尺寸建筑,這既耗時又耗資,并且需要強有力的協作。Tallwood項目利用了日本和美利堅合眾國多所大學的專長,并與重型木結構和連接系統生產商開展了密切合作。這些循證知識和最佳設計可運用到地震多發
270、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地區。木材也可以作為加固材料用在現有混凝土結構中,以經濟有效地提高其抗震能力,甚至提高建筑的高度和熱性能。Woodrise大會和世界木結構大會都是良好的平臺,可提高人們對此類技術的認識。高層木結構創新項目??屏_拉多礦業學院/ShilingPei|77|第4章 18個案例 案例研究18 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實現農民主導的可持續森林和農業生產創新地點:全球合作伙伴:糧農組織、全球農民田間學校平臺創新類型的權重背景。由于一切照舊的做法不可持續,當今的農業糧食體系面臨重大挑戰,因為它導致了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源退化,250因此迫切需要轉型。實現轉型的關鍵步驟之一是解決小規模生產者和家庭農
271、場經營戶面臨的挑戰。全球6.08億個農場中,約90%是由家庭經營的農場;其中,84%是經營面積為2公頃或以下的小規模農場。盡管這些農場只占農業用地總量的12%,卻貢獻了世界上約35%的糧食供應。251家庭農場和小規模農業的影響不止是保障生計,還通過土地管理方式直接影響生態系統。然而,許多國家面向小農戶的能力發展、學習和教育計劃卻依然滯后。創新。過去三十年里,農民田間學校已成為一種高效的能力發展方法,使農村人口能夠明確、有目的地進行創新,并培養對農村轉型而言至關重要的社會技能。通過以農民為中心的學習和創新,農民田間學校為個人、家庭和社區賦權做出了貢獻,同時有助于生態系統恢復。農民田間學校的發現式
272、學習方法特別有益,因為它能促進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林業、畜牧業、病蟲害綜合治理、漁業、水產養殖、價值鏈和市場聯系方面的學習和創新。252這種創新方法基于對生態農業動態和農民主導式實驗的深入了解,使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農民能維持或提高生產力,同時減少對外部投入品的依賴。成果和影響。事實證明,農民田間學校在林業領域的應用能培養人們的生態素養、釋放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產生巨大影響。農民田間學校在培養響應能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響應能力指小規模生產者通過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術,創造性地應對農業、糧食生產和自然資源管理相關挑戰的能力。非洲、亞洲和美洲的農民田間學校相關經驗表明,該方法在全面增強農村社
273、區的韌性、推進可持續小規模農業和林業生產方面具有巨大潛力。253農民田間學校為全球的家庭農場經營戶賦能,幫助他們獲得在小規模家庭農業中開展自然資源再生管理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組織能力。據估計,過去30年,來自119個國家的約2000萬人在農民田間學校完成學業。250除了解決實際問題外,農民田間學校還可培養自尊、釋放創造力并促進社會組織發展。254 糧農組織開展的調查發現了眾多與森林和樹木相關的農民田間學校應用案例,涉及非洲、亞洲和美洲20多個國家的20萬多名生產者,涉及應對果樹生產、林地、社區林業、土水管理和保護區等方面的挑戰。255在莫桑比克,社地技術政策金融制度18|78|2024年世界
274、森林狀況案例研究18PROMOVEAgribiz項目(案例研究12)正在支持2.2萬名小農推進復合農林業生產和企業孵化,并幫助他們從農林業生產中獲得碳積分。與農民田間學校密切相關的一種基于課程的參與方法是農民商學院(FBS)。糧農組織提出的農民商學院概念旨在加強服務提供商和農民從自給農業向市場導向型農業和“農業企業”轉型的能力。農民商學院課程旨在指導農民了解整個農場商業周期,包括商業規劃、農場管理和金融知識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自2005年以來,農民商學院模式已在亞洲、非洲和近東地區不同環境中實施,包括在人道主義和發展交叉領域的脆弱環境中。數百個農民商學院使農作物、園藝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中數以萬
275、計的男女農民受益,滿足當地消費和出口需求。推廣潛力。由于對以人為本、無害環境的農村發展需求日益增長,農民田間學校正處于可持續農業和林業轉型的最前沿。農民田間學校涉及建立伙伴關系以支持小規模生產者;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應用于林業和復合農林業;促進各層面的包容性和社會組織;投資加強農業和林業培訓之間的協同作用;為企業孵化提供資金,創造獲得與當地生態系統恢復活動相關收入的機會。在印度,安得拉邦政府、農民權力機構(邦政府的一個部門)和糧農組織正在實施安得拉邦社區管理自然農業計劃,該計劃通過復合農林業和集約化混合種植,將農民田間學校的概念應用于自然農業和土壤健康再生。計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讓600萬農
276、業生產者完成向再生農業的過渡。256國際關懷組織(CAREInternational)計劃將農民田間學校和農民商學院的做法推廣到35個國家,為2500萬生產者提供支持,通過認證模式讓農民參與全球市場,并推動政府采納這些做法。257農民田間學校和農民商學院還可通過培養小規模經營者和生產者組織開展當地生態恢復的能力,在推廣生態恢復行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非洲森林景觀恢復倡議(AFR100)的背景下。akak AFR100是一項由國家牽頭的活動,計劃到2030年讓非洲1億公頃土地得到恢復(見afr100.org)。馬拉維農民田間學校學習小組在上課。糧農組織/JosVilialdoDiazDia
277、z|79|塞內加爾在KoyliAlpha,社區人們在苗圃里工作,苗圃是“綠色長城”倡議的一 部分。BenedicteKurzen/NOOR為糧農組織供圖第5章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最大限度發揮林業部門對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和其他全球挑戰的貢獻 要點 可通過五大扶持行動鼓勵負責任和包容性創新,優化森林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這五大行動是:(1)提高對創新意義的認識,打造一種通過創新促進積極變化的文化;(2)提升創新技能、能力和知識水平,確保林業部門利益相關方有能力管理創新和應用;(3)鼓勵建立變革性伙伴關系,降低林業部門創新風險,提供知識和技術轉讓機會,確立適當的保障措施;(4)確保提供更多普惠資金資
278、源,鼓勵林業部門創新;(5)打造能激勵林業部門創新的政策環境。5.1可通過五大扶持行動鼓勵負責任和包容性創新,優化森林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創新通常是創新生態系統中各行動主體之間眾多復雜互動的結果。但請注意,創新生態系統在不同背景下具有獨特特征。此外,全球林業部門的復雜性意味著負責任創新及其推廣應當適合所處具體背景。無論是在組織、轄區還是全球層面,強大、運轉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都需要重視創造力和協作,具備適當的知識和技能、集體學習系統、治理機制和風險管理框架,具備充足的自然、人力和財力資源。|81|第5章 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許多群體在促進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各國政府,可實施國家創新標準
279、、激勵措施和政策,支持(包括在財政上)研究開發、宣傳推廣,促進合作等;國際組織,可協助制定標準,開展創新知識管理、宣傳推廣,促進合作,提供資金,制定支持性政策指導等;教育機構,可協助開展創新研究、教育、培訓和推廣等;研究和開發機構,可創建、測試和共享循證創新及相關途徑和方法等;私營部門,可創造和采用創新方法和產品,提供培訓,促進研發(包括為此提供資金),支持傳播和宣傳等;以及 民間社會,可創造和采用創新方法和產品,倡導變革,提高認識,促進合作,提供基層視角,推動社會創業精神,確保問責等。根據現有文獻和第4章的案例,下文將介紹五大關鍵扶持行動,以促進林業部門發展創新生態系統,開展并采納負責任創新
280、。下文還將提出具體行動建議,主要供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參考。1.提高人們對創新意義的認識,打造一種通過創新促進積極變化的文化。創新需要一種有利的文化,鼓勵好奇心、創造力、質疑和冒險精神。186一個實體(例如公司、機構、國家)如何利用和傳揚這些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歷史傳統、價值體系和信念,但核心目標必須是提供一個有利環境,讓該實體能夠反思當前做法,銳意變革,并采取行動實現積極變革。在許多情況下,培養創新文化需要提高認識,即通過開展活動,增進對創新所產生益處的了解。林業部門的有效創新可能需要通過包容和實用的方法,將科學和傳統知識結合起來。需要對綜合研發進行投資,以推動技術進步、流程優化和適
281、應性產品的開發;需要培養技能、積累知識;需要創建用于兼容科學和傳統知識不同框架的模板。政府往往是研發的主要支持者,但創新產品的實際推廣應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的資金和投資、合作以及應用。創新可以創造贏家和輸家,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和邊緣化問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此類風險,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過程應該具有包容性、適合具體情況,且應支持所有森林相關方的參與,確保創新活動適合當地和人民需要,有助于應對挑戰。在創新和相關過程中,經常有一些利益群體代表性不足,應給予賦能和支持,這些群體包括:女性。全球林業領域許多部門都存在性別失衡問題,258組織中的性別平等有助于利用不同觀點和
282、才能開展創新、解決問題,并提高組織(包括財務)績效。195因此,林業部門創新進程必須努力確保性別平等。259 土著人民、小規模經營者和農村社區。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土著人民、小規模經營者和農村社區之間的真誠合作將使科學與傳統和土著知識相融合,降低創新造成文化沖突的風險,增加創新的積極影響。260 青年。年輕一代往往能推動創新,261他們的參與還有助于改善森林治理和決策過程。262更好地利用年輕一代的智慧對于有效創新過程至關重要。|82|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開發并展示促進組織創新能力的方法,支持打造有助于負責任、包容性創新的文化,包括舉例說明協作創新的力量和范
283、圍以及創新文化在支持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為各組織提供相關工具,包括數據和信息管理工具,使其能夠評估并持續改進創新文化及其對創新成果的應用,以指導包容性循證決策。定期盤點林業部門的創新活動,以確定與創新相關的機遇和挑戰。為所有林業部門利益相關方提供激勵措施,鼓勵他們參與協作,尋求應對共同挑戰的創新型解決方案。2.提高技能、能力和知識,確保林業部門相關方有能力管理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林業教育部門必須充滿活力,只有這樣才能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并實現全球森林目標,而對創新的理解是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263林業教育部
284、門要與研究機構和企業孵化機構建立良好聯系,利用其他部門的機會擴大創新。各組織往往認識不到實現有效人際溝通所需的“軟”技能,而“軟”技能是負責任、包容性創新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64因此,除了培養硬技能外,林業部門還應著力培養管理創新流程、技術和方法所需的軟技能。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在林業部門創新的廣闊領域中收集和整理有關教育計劃、教育者網絡、伙伴關系和實踐群組的信息和資源。開展需求評估,了解林業部門缺乏哪些創新能力和技能,優先將其納入教育計劃。制定提高林業部門創新技能、知識和能力的指南。支持同行相互學習平臺和綜合實地計劃,以推廣與創新相關的良好做法,測試創新技術和方法。支持改進與
285、森林相關的推廣服務技術和創新知識,鼓勵社區利用農民田間學校和其他職業培訓機構等方式開發創新型解決方案。支持研究和開發,以增強所有創新類型的實證基礎,從而在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方面取得進展。研究成果可納入林業部門的教育培訓,包括高等教育和其他職業培訓機構,以鼓勵更多人了解林業部門的創新。教育和研究機構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將創新(強調把負責任、包容性視為創新的核心要素)納入林業教育課程和培訓 材料。利用科學和傳統知識,促進綜合創新 研究。開展對多種創新類型(以及創新組合)的研究,鼓勵協作創新,確保創新以需求為導向、適合具體情況并能夠生成實用工具。3.鼓勵通過變革性伙伴關系,降低林業部門創新風
286、險,提供知識技術轉讓機會,建立適當的保障措施。|83|第5章 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各級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社會、科研部門、學術界、女性和青年、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都需要建立變革性伙伴關系,為林業部門負責任的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提供支持。265可通過創新中心和其他網絡模式,加強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互動,促進合作,增加知識技能轉讓,取得積極的溢出效應(即互動對擴大創新產生帶來的意外好處)。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長期互動形成的伙伴關系可能具有變革性,即能推動不可持續的系統實現向更可持續系統的轉變。266“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采取的方法就展示了創新型伙伴關系在促進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插文11)。
287、林業部門正越來越多地尋求跨部門合作(包括在政府和各組織內部以及在政府和各組織之間),267其中一個目的是借鑒其他部門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協作(例如共享數據,共同查找問題、設計方案)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評估現有的科研-政策-實踐知識交流平臺,確保所有人都能共享所產生的知識。優化利用現有區域和全球論壇,例如區域林業委員會和多方平臺,以尋找培育和擴大林業部門負責任、包容性創新的需求和機遇。插文11 利用新型伙伴關系助力推動“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取得進展 糧農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正共同牽頭在全球實施“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案例研究9介紹的兩個由糧
288、農組織牽頭的工作組已助力在各生態恢復相關方之間建立了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確定了生態系統恢復共同愿景,協調行動,加強能力建設,縮小技術差距,推動循證創新。在三年時間里,兩個工作組為“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有利環境,具體成就如下(還有更多其他成就):通過發布 生態系統恢復原則,確定了生態系統恢復共同愿景;通過發布 生態系統恢復實踐標準,指導實施者制定能體現生態系統恢復原則的有效恢復 項目;制定了 聯合國十年的能力、知識和學習行動 計劃;通過制定 生態系統恢復監測框架(如案例研究9所述),推動技術創新。通過促進不同行動方之間的密切合作,糧農組織牽頭的兩個工作組以及世界銀行(融資工
289、作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科學工作組)與聯合國兒童和青年組織(青年工作組)分別牽頭的聯合國十年框架下的其他三個工作組,正在助力解決生態系統恢復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包括缺乏協調、缺乏資金和能力以及難以開展透明的監測和報告工作。通過這種方式,這些工作組正在促成將成功創新推廣給全球的實踐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同時表彰和支持各國在生態恢復創新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從而助力將生態恢復相關承諾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84|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4.確保提供更多普惠型資金資源。與創新活動及創新應用相關的風險可能很高。在全球南方國家尤其如此,因為那里相互沖突的目標往往牽扯到利益權衡,從而限制了投資。268增加小規模生產
290、者和農村社區等主體獲得資金和金融服務的機會,是建立健全創新生態系統、擴大林業部門創新的先決條件。增加資金供應有助于通過解決可持續森林管理所面臨的外部因素等問題,解決阻礙創新推廣的制度性問題,促進投資的良性循環,從而加強進一步創新。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幫助各國獲得能直接支持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創新所需資金。為生產公共產品且特別惠及土著人民、女性、青年和小規模生產者的創新發展提供資金激勵。通過為協作型研發活動提供部分資金,鼓勵各類組織和大學組建合作團隊,從而降低與創新相關的風險。269 5.創建激勵林業部門創新的政策和監管環境。政策組合的互補一致性有助于各利益相關方增強能力,
291、應對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復雜性和路徑依賴性。有必要制定政策,協助降低創新過程的風險,最大限度減少創新活動和創新應用中的潛在不公平問題。Cirera和Maloney(2017)270提出了“能力提升”概念,即創新生態系統通過不斷發展,為生態系統內更高級別的能力提供越來越多的支持。這一概念為指導制定強有力的扶持性政策提供了基礎?!疤嵘卑齻€階段:培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技能,拓展管理和組織能力,發展基礎設施(第一階段);提高研究和創新質量,培養技術能力,激勵研發(第二階段);開展長期研發、技術項目和協同創新項目(第三階段)??赏ㄟ^適當的政策組合,支持從第一階段向第三階段發展。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采
292、取的具體行動:就政策、監管和法律框架提供最佳做法建議,以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的有利環境,最大限度增加積極的預期成果、減少目標沖突,并提供重大風險防范措施。采取具備社會文化適宜性、基于實證、符合最佳做法的政策和監管做法,支持林業部門開展針對性、包容性創新,同時確保風險防范措施到位,盡量減少創新活動和創新應用中的不平等問題。|85|第5章 必須擴大負責任創新釋放創新的力量全世界數十億人的利益與森林和樹木相關,因為森林和樹木能帶來多重惠益,從生產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到提供氣候調節和動植物棲生地等生態服務,再到促進人類健康和福祉。實證表明,世界正處于重大環境變化的轉折點,可能對貧困、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
293、不良產生嚴重不利影響,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尋求大規模解決方案,而且通過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樹木可帶來明顯效果。為發揮森林和樹木的潛力,需要重視并投資于負責任、包容性創新所能發揮的作用。上述扶持性行動為最大限度減少負責任、包容性創新所面臨的障礙以及最大限度發揮其積極作用提供了一個起點。這些行動相輔相成,不能單獨實施。例如,技能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取決于資金資源和有針對性的政策,而后者又可促進合作,帶來能更好地支持負責任、包容性創新的文化變革。林業部門的創新機遇巨大,所有五種創新類型均有著令人振奮的發展前景。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提供實證基礎,增加對林業部門創新影響和優先重點的了解。在應用林業部門任何
294、創新時,都應開展嚴格的監測和評價,并基于學習開展適應性管理。行為科學領域的新興技術和進步增加了理解創新影響的選擇。發揮林業部門的創新潛力需要采取保障措施,以確保創新以負責任、包容的方式進行。最終,這將意味著在適當的地方出于適當的理由而采用適當的創新。創新必須反映并隨時了解最終用戶和其他受益人的需求、愿望和特殊情況。釋放創新的力量為我們實現共同森林目標、擁抱更可持續的未來提供了更快速的進展路徑。n|86|87|術語表以下定義僅供讀者參考,不一定是糧農組織的官方定義。農業創新(Agriculturalinnovation)。個人或組織在特定背景下首次使用新產品或現有產品、流程或組織方式的過程,目的
295、是提高有效性、競爭力、抗沖擊能力或環境可持續性,從而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經濟發展或可持續自然資源管理。9復合農林業(Agroforestry)。對土地管理系統的集合稱謂,這種系統刻意將多年生木本植物與農作物和/或家畜在時空上整合在同一土地管理單位中,以創造經濟、社會、環境效益。271復合農林業系統的三種主要類型是:(1)農林兼作(樹木與農作物組合種植);(2)林牧兼作(林業與畜牧生產相結合,包括水產養殖和林業兼作,即林業與水產養殖相結合);(3)農林牧一體化(林業、畜牧和作物生產相結合)。生物經濟(Bioeconomy)。生物資源的生產、利用、保護和再生,包括相關知識、科學、技術和創新,以便在
296、所有經濟部門內部和相互之間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信息、產品、流程和服務),實現向可持續經濟的轉型。正交膠合木(Cross-laminatedtimber)。一種預制工程木制品,由至少三層實心鋸材或結構復合木材組成,其中相鄰層用結構粘合劑交叉粘合形成實木組件??筛鶕椖吭O計預制 板材。272森林砍伐/毀林(Deforestation)。將林地轉變為其他用途,無論是否人為引起。15 森林(Forest)。指面積超過0.5公頃、樹高超過5米且樹冠覆蓋率超過10%的地表,或者指能達到以上標準的在原生境生長的樹木。不包括主要用于農業或城市開發的土地。15森林和景觀恢復(Forestandlandscape
297、restoration)。森林和景觀恢復是一個有計劃的過程,旨在恢復被砍伐或已退化景觀的生態完整性,增強人類福祉?;謴突顒硬⒉辉噲D重建過去的生態系統,因為過去涉及不確定性,當前已發生顯著改變,未來的變化也不確定。然而,森林和景觀恢復確實致力于重建能夠自我維持并為人類和生物多樣性提供益處的森林生態系統。因此,景觀層面特別重要,因為它能提供平衡經濟、社會和環境優先重點的機會。273森林和景觀恢復通常著力通過森林和景觀重建,增強森林和景觀的韌性、生產能力和社會經濟價值,從而惠及人類福祉、當地生計和生態環境。森林和景觀恢復的目的在于在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如生物多樣性、土壤和水資源保護)和農業及相關用地的
298、生產功能(提供食物、能源和其他產品和服務以支持可持續生計)之間尋求平衡。森林退化(Forestdegradation)。森林所提供的總體惠益長期以來不斷減少,包括林木、生物多樣性以及其他產品和服務的減少。在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中,要求各國說明他們在評估森林退化程度和嚴重性時所采用的森林退化 定義。18 術語表|88|88|術語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Forestecosystemservices)。指人類從森林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各種惠益,包括:食物、水、木材和纖維的供給服務;可影響氣候、洪水、疾病、廢棄物和水質的調節服務;供娛樂、審美和精神享受的文化服務;以及土壤形成、光合作用和養分循環等支持服務。27
299、4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是源自森林的服務,包括生態系統產品生產、為野生物種提供棲生地、氣候和水資源調節、土壤形成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形成和維護、授粉、病蟲害防治、種子傳播、文化和審美價值等。275 森林擴張(Forestexpansion)。將森林擴大到原本用于其他用途的土地上,意味著土地利用方式從非林地轉變為林地。15 森林路徑(Forestpathway)。一種涉及森林的發展理念,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提出了與此相關的以下三種方式:4(1)遏制毀林和森林退化,這是阻止造成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和人畜共患病暴發的驅動因素的關鍵手段(“遏制毀林和保護森林”簡稱“保護”);(2)恢
300、復已退化森林和景觀,并在農業環境中種植更多樹木,這是改善自然資產和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手段(“恢復已退化土地和擴大復合農林業”簡稱“恢復”);(3)增加森林可持續利用、構建綠色價值鏈,努力滿足未來對材料和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并支持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特別是在地方層面(“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構建綠色價值鏈”簡稱“可持續利用”)。林業部門(Forestsector)。指可持續森林管理、木材及其他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的供應和生產、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保障森林效益等方面的多種活動。14因此,林業部門涵蓋了涉及森林、復合農林業和不同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民間社會組織、私營部門、
301、土著人民、弱勢和邊緣化社區、青年和女性)的所有活動。林 業 部 門 創 新(F o r e s t-s e c t o rinnovation)。首次在特定背景下使用與林業部門相關的新產品或現有產品、流程或組織方式的過程,目的是提高有效性、競爭力、抗沖擊能力或環境可持續性。本報告確定了五種創新類型:技術創新、社會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林業部門創新有助于沿著全球森林資源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這三條森林路徑取得進展。創新(Innovation)。指獨辟蹊徑,無論是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還是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在農業糧食體系背景下,“創新”指個人、社區或組織對商品及
302、服務的設計、生產或循環再生過程中做出的變化以及對周圍體制環境做出的變化,這種變化在各自背景下是全新的改變,有助于推動向有助于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可持續糧食系統轉型。創新還可用作名詞,指該過程產生的變化。創新包括做法、規范、市場、體制安排等方面的變化,可能有助于建立與現狀不同的新的糧食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網絡。9|89|89|創新生態系統(Innovationecosystem)。創新生態系統為創新活動提供所需的總體經濟和制度環境。68,276創新生態系統由一系列經濟、社會、環境和其他因素決定。在該生態系統中,不同行動主體以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同時和實體元素(例如產品、服務和技術工具)相互作用,最
303、終激發創新或為創新應用提供有利條件。森林凈增/凈減/無變化(Netforestgain/loss/nochange)?!吧置娣e凈變化”指兩個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參考年份之間森林面積的差異,可以是正數(凈增)、負數(凈減)或零(無變化)。15 非 木質 林產品(N o n-w o o d f o r e s tproducts)。源自森林、其他林地、森林以外樹木的非木質生物源產品。277 非木材林產品(N o n-tim b e r f o r e s tproducts)。所有非木質林產品加上某些木質材料,例如薪材和零碎木料。有樹木覆蓋的其他土地(Otherlandwithtreecover)。
304、被歸類為“剩余土地面積”,面積0.5公頃以上,樹冠覆蓋率超過10%,樹木能夠在成熟時達到5米高度(例如果園和復合農林系統)。15 其他林地(Otherwoodedland)。未歸類為“森林”的土地,面積超過0.5公頃,土地上的樹木高度超過5米,樹冠覆蓋率為510%,或土地上有在原生境生長可能達到這些標準的樹木;或者灌木、叢林和樹木的總覆蓋率超過10%的土地。不包括主要用于農業或城市開發的 土地。15 推廣(Scalingup)。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地理空間上推廣、復制、調整和保持成功政策、計劃或項目,以惠及更多人。在創新中,這同樣包括新產品、新流程、新組織方式的創造以及在新環境中廣泛采用現有創新
305、。小規模經營者(Smallholders)。管理面積從1公頃到10公頃不等的小規模農民、牧民、森林管理員、漁民等。小規模經營者的特點是以家庭為中心,例如,傾向于維護穩定的農戶制度,主要利用家庭勞力開展生產,部分產品用于家庭消費。278軟商品(Softcommodity)。此術語通常用來指種植而不是開采出來的商品,如咖啡、可可、糖、大豆和油棕等。軟技能(Softskills)。人們彼此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開展良好合作的能力??鐚W科科學(Transdisciplinaryscience)。采用綜合性整體框架,其研究對象跨越并超出了學科范疇。為此,跨學科科學開展學科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同時還考慮讓專業
306、科學工作者與學術界之外的各界利益相關方(個人或機構)開展協作,目的是從各方對問題的認識和掌握的具體知識當中受益,并為此作出貢獻??鐚W科意味著在科學工作的各個階段都存在互動。279NOTES|90|90|1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23.Climate Change 2023:Synthesis Repor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II and I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
307、n Climate Change.Core writing team,H.Lee&J.Romero,eds.Geneva,Switzerland,IPCC.https:/doi.org/10.59327/IPCC/AR6-97892916916472 IPBES(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2019.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
308、ystem services.Bonn,Germany.https:/doi.org/10.5281/ZENODO.35535793 Seymour,F.,Wolosin,M.&Gray,E.2022.Not Just Carbon:Capturing All the Benefits of Forests for Stabilizing the Climate from Local to Global Scales.Washington,DC.,(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https:/doi.org/10.46830/wrirpt.19.000044 Vi
309、,J-C.,Hilton-Taylor,C.&Stuart,S.N.,eds.2009.Wildlife in a Changing World:An analysis of the 2008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Gland,Switzerland,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efiles/documents/RL-2009-001.pdf5 FAO.2022.The State of the Worl
310、ds Forests 2022.Forest pathways for green recovery and building inclusive,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es.Rome.https:/doi.org/10.4060/cb9360en6 Libert-Amico,A.,Duchelle,A.E.,Cobb,A.,Peccoud,V.&Djoudi,H.2022.Forest-based adaptation:transformational adaptation through forests and trees.Rome,FAO.ht
311、tps:/doi.org/10.4060/cc2886en7 FAO.2019.The State of the Worlds Biodiversity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J.Blanger&D.Pilling,eds.Rome,FAO Commission on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Assessments.Rome.http:/www.fao.org/3/CA3129EN/CA3129EN.pdf8 Ickowitz,A.,McMullin,S.,Rosenstock,T.,Dawson,I.,
312、Rowland,D.,Powell,B.,Mausch,K.et al.2022.Transforming food systems with trees and forests.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6(7):e632e639.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2)00091-29 FAO.2022.FAO Scienc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Rome.https:/openknowledge.fao.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e9d1ee6c-c0f1-43
313、12-9a1a-c09ba0a4fbdc/content10 FAO.2021.Strategic Framework 202231.Rome.https:/www.fao.org/3/cb7099en/cb7099en.pdf11 FAO.2023.Committee on Forestry:Twenty-Sixth Session.Rome.https:/www.fao.org/3/nk728en/nk728en.pdf12 FAO.2022.FAO Strategy on Climate Change 20222031.Rome.https:/openknowledge.fao.org/
314、server/api/core/bitstreams/f6270800-eec7-498f-9887-6d937c4f575a/content13 FAO.2020.FAO Strategy on Mainstreaming Biodiversity across Agricultural Sectors.Rome.https:/doi.org/10.4060/ca7722en14 Lippe,R.S.,Schweinle,J.,Cui,S.,Gurbuzer,Y.,Katajamki,W.,Villarereal-Fuentes,M.&Walter,S.2022.Contribution o
315、f the forest sector to total employment in national economies-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employed in the forest sector.Rome,FAO and Geneva,Switzerland,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https:/doi.org/10.4060/cc2438en15 FAO.2023.Terms and Definitions:FRA 2025.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Wor
316、king Paper 194.Rome.https:/www.fao.org/3/cc4691en/cc4691en.pdf16 FAO.2022.FRA 2020 Remote Sensing Survey.FAO Forestry Paper 186.Rome.https:/doi.org/10.4060/cb9970en17 FAO.2023.FAOSTAT:Forestry Production and Trade.Accessed on 1 December 2023.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FO.Licence:CC-BY-4.0.18
317、 FAO.2020.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20:Main report.Rome.https:/doi.org/10.4060/ca9825en19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ry,Republic of Indonesia.2022.The State of Indonesias Forests 2022:Towards FOLU Net Sink 2030.Jakarta.Cited 12 June 2024.https:/phl.menlhk.go.id/static/file/publikas
318、i/1664941652-Digital_SoIFO%202022_09.25.22.pdf20 Kementerian Lingkungan Hidup dan Kehutanan.2023.Deforestasi Indonesia Tahun 20212022.Jakarta.https:/sigap.menlhk.go.id/sigap-admin/files/download/buku-pemantauan-deforestasi-indonesia-tahun-2021-2022_v4-compressed.pdf21 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
319、ia e Estatstica.n.d.IBGE:Legal Amazon.Cited 20 February 2024.https:/www.ibge.gov.br/en/geosciences/full-list-geosciences/17927-legal-amazon.html注釋|91|91|22 Ministry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s(Brazil).n.d.TerraBrasilis.Cited 20 February 2024.https:/terrabrasilis.dpi.inpe.br/app/map/defores
320、tation?hl=en 23 JRC(Joint Research Centre,European Commission).2023.EU Observatory on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In:European Commission.Belgium.Cited 12 June 2024.https:/forest-observatory.ec.europa.eu24 FAO.2023.The worlds mangroves 20002020.Rome.https:/doi.org/10.4060/cc7044en25 FAO.2023
321、.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20.In:FAO.Cited 2 March 2024.https:/fra-data.fao.org/WO/fra2020/home/26 Giglio,L.,Randerson,J.T.,Van Der Werf,G.R.,Kasibhatla,P.S.,Collatz,G.J.,Morton,D.C.&DeFries,R.S.2010.Assessing variability and long-term trends in burned area by merging multiple satellite f
322、ire products.Biogeosciences,7(3):11711186.https:/doi.org/10.5194/bg-7-1171-201027 Van Lierop,P.,Lindquist,E.,Sathyapala,S.&Franceschini,G.2015.Global forest area disturbance from fire,insect pests,diseases and severe weather event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352:7888.https:/doi.org/10.1016/j.fore
323、co.2015.06.01028(GWIS)Global Wildfire Information System.2023.GWIS Statistical Portal.Accessed on 20 February 2024.https:/gwis.jrc.ec.europa.eu/apps/gwis.statistics/29 Chuvieco,E.,Roteta,E.,Sali,M.,Stroppiana,D.,Boettcher,M.,Kirches,G.,Storm,T.et al.2022.Building a small fire database for Sub-Sahara
324、n Africa from Sentinel-2 high resolution imag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845:157139.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713930 IUFRO(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rest Research Organizations).2018.Global Fire Challenges in a Warming World.F-N.Robinne,J.Burns,P.Kant,M.D.Flannigan,M.Kleine,B.
325、de Groot&D.M.Wotton,eds.Occasional Paper No.32.Vienna.https:/www.iufro.org/uploads/media/op32.pdf31 Zheng,B.,Ciais,P.,Chevallier,F.,Yang,H.,Canadell,J.G.,Chen,Y.,Van Der Velde,I.R.et al.2023.Record-high CO2 emissions from boreal fires in 2021.Science,379(6635):912917.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
326、de080532 Copernicus.2023.Record-breaking wildfires throughout the 2023 boreal wildfire season.In:Copernicus.Cited 18 December 2023.https:/atmosphere.copernicus.eu/copernicus-record-breaking-wildfires-throughout-2023-boreal-wildfire-season33 CWFIS(Canadian Wildland Fire Information System).2023.CWFIS
327、 Datamart.Accessed on 04 July 2024.https:/cwfis.cfs.nrcan.gc.ca/datamart34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2.Spreading like Wildfire:The Rising Threat of Extraordinary Landscape Fires.A UNEP Rapid Response Assessment.Nairobi.Cited 12 June 2024.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sprea
328、ding-wildfire-rising-threat-extraordinary-landscape-fires35 Friedlingstein,P.,OSullivan,M.,Jones,M.W.,Andrew,R.M.,Bakker,D.C.E.,Hauck,J.,Landschtzer,P.et al.2023.Global Carbon Budget 2023.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15(12):53015369.https:/doi.org/10.5194/essd-15-5301-202336 IPPC(International Plant Pr
329、otection Convention)Secretariat.2021.Scientific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plant pests.Rome,FAO on behalf of the IPPC Secretariat.https:/doi.org/10.4060/cb4769en37 Liebhold,A.M.,Brockerhoff,E.G.&Nuez,M.A.2017.Biological invasions in forest ecosystems:a global problem requiring interna
330、tion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Biological Invasions,19(11):30733077.https:/doi.org/10.1007/s10530-017-1547-538 Gomez,D.F.,Sathyapala,S.&Hulcr,J.2020.Towards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Central America:Review of Southern Pine Beetle(Dendroctonus frontalis Zimmermann)Outbreaks,Their Cau
331、ses,and Solutions.Forests,11(2):173.https:/doi.org/10.3390/f1102017339 FAO.2023.The Impact of Disasters on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2023:Avoiding and reducing losses through investment in resilience.Rome.https:/doi.org/10.4060/cc7900en40 Potter,K.,Escanferla,M.,Jetton,R.&Man,G.2019.Important In
332、sect and Disease Threats to United States Tree Species and Geographic Patterns of Their Potential Impacts.Forests,10(4):304.https:/doi.org/10.3390/f1004030441 Gitz,V.,Linhares-Juvenal,T.&Meybeck,A.2023.Optimizing the role of planted forests in the bioeconomy.Unasylva,74(254):1116.https:/doi.org/10.4
333、060/cc8584enNOTES|92|92|注釋42 EUWID Pulp and Paper.2022.Russia issues export ban for logs and wood residues.In:EUWID Pulp and Paper.23 March 2022.Cited 11 April 2024.https:/www.euwid- 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3.A Vision for Clean Cooking Access for All.Paris.Cited 12 June 2024.https:/ Shackleton,C.M.&De Vos,A.2022.How many people globally actually use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Forest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