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裝備參考公眾號2022年11月發布文章《今年軍售170億美元 韓國軍火出口為何爆發式增長?》和兵工科技快訊公眾號2023年3月發布文章《從夾縫生存到高歌猛進,韓國軍工企業緣何能在國際軍火 市場上頻頻斬獲大單?》和《國際軍火貿易》(李霖,解放軍出版社,1998),自朝鮮戰爭以來,地緣環境促使韓國投入大量精力加強其國防工業。冷戰結束后,歐洲軍事強國不再需要大量生產坦克、自行火炮等常規武器,但韓國維持著大量生產這些武器的防衛產業體系。上世紀50-60年代海軍軍艦制造業在美國援助下發展起來。70年代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啟動導彈和步槍的自主開發。80年代韓國具備坦克和艦艇的生產能力。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武器需求減少,韓國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從1975年首個對外軍售訂單至今,短短47年間,韓國實現了從武器完全依賴進口到對外大量出口。有競爭力的價格也是韓國武器裝備的一大優勢,我們認為這一方面是市場開拓需要,一方面也是本土工業能力和產能提升的結果。據韓媒報道,一輛德國“豹”2A7主戰坦克的報價約為160億-200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87韓元)。相比之下,性能也很優越的韓國K2“黑豹”主戰坦克每輛僅需約80億-100億韓元?!暗聡暋狈Q,韓國的FA-50戰機售價在每架3000萬美元左右,遠低于美國制造的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