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率與 GDP 增長率,整體呈反向變動。2012 年起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模式發生轉變,GDP 增速自 2000年來首次滑落至 8%以下。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不良率趨勢由平穩轉為上行。2015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推進,傳統產業過剩產逐步清退,鋼鐵、水泥等行業現金流承壓;2018 年房企和城投企業融資進一步受限,商業銀行相關敞口風險持續暴露。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舊產能出清,新動能方興未艾,經濟增長延續放緩,商業銀行對公業務風險抬升。2020 年經濟增長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出現較大波動,但商業銀行不良率開始下降,一方面源于前期不良處置成效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銀行對公授信政策收緊,在壓降了存量客戶同時亦限制了潛在風險客戶的準入,對公信貸投放逐步向政策支持的領域(普惠、綠色、新動能)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