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主體逐漸轉為母公司。2002 年,受外商投資目錄的限制,美國杜邦先鋒公司與登海種業、敦煌種業分別成立了持股比例 49%:51%的合資公司登海先鋒、敦煌先鋒,以便在中國開展雜交玉米種子業務。2004 年和 2006 年,杜邦先鋒引入中國的玉米品種“先玉 335”分別通過了黃淮海地區和東華北地區的國家審定。在單產優勢和單粒播新模式營銷下,“先玉335”的推廣面積在 2006 年到 2012 年持續高增。相應的,登海先鋒和登海種業的收入和盈利也從 2006 年起步入高增通道。2011 年,登海先鋒的收入一度占到登海種業的 71%。隨著套牌侵權產品的增加及種子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2012 年至 2015 年“先玉 335”的 推廣面積 和登海先鋒的收入開始進入振蕩期。2016 年, 受玉米臨儲政策取消、政策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玉米市場價格大跌等因素的影響,登海先鋒的收入和盈利開始持續下滑。幸運的是,登海種業自主研發的“登海 605”在 2010 年通過了黃淮海的審定、并在 2012 年躍居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玉米品種之列、開始接棒公司的成長。相應的,母公司的收入占比從 2014 年起開始持續回升。2019 年起,受玉米價格企穩、公司渠道庫存去化等因素的帶動,登海種業的收入和盈利開始觸底回升。2020 年和 2021 年,受玉米價格大漲的帶動,登海種業的盈利和收入先后回歸高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