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二十世紀美國歷經 70 年代石油危機、80 年代儲貸危機和銀行倒閉潮,得益于信貸增長,金融業占 GDP 比重自二戰后持續上升。在 2008 年后,銀行凈利息收入穩定在3%左右增速,金融業增加值占比穩定在 7-8%左右水平。我國金融業情況跟美國有所不同。一是美國金融業采取混業經營,直接融資較為發達。2023 年美國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分別占金融業比重為 44%,19%,34%。而根據 2020 年數據,我國的比重分別為75%,9%,17%??梢娒绹苯咏鹑诒戎剌^高,我國仍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的融資格局。二是美國信貸增速和凈息差保持相對高位,支撐銀行的盈利能力。從信貸增速上來,除 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信貸增速大幅下滑轉負,其他年份大體維持 5-10%的增速。從凈息差來看,美國已于 1970-1986 年間完成利率市場化,凈息差維持在較高水平。即使在公共衛生事件低利率的環境下,凈息差也在 2.5%以上。2023 年美國銀行業凈息差 3.28%,約是我國凈息差(1.64%)的 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