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亮點在于出口保持韌性。3月出口同比增速達到 12.4%,表現強勁,主要或受“對等關稅”生效前的“搶出口”與“搶轉口”效應驅動。具體而言,一方面,3 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 9.1%,保持高增;另一方面,對東盟、拉美、非洲等經濟體同樣維持高增速,是“搶出口”、“搶轉口”的體現。雖然“對等關稅”的影響預計將在 4 月數據中顯現,或導致出口數據短期波動,但同時要看到我國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來面對美國此次的貿易壓制。一方面,2018 年以來,中國出口目的地呈現多元化趨勢,美國市場在中國出口版圖中的比重逐步下降,逐步被東盟、歐洲等區域所超越。2024年,歐洲(剔除俄羅斯)占我國出口的 17.4%,東盟占 16.4%,兩者已成為我國出口的前兩大市場。中國對美直接出口占比降至 14.7%(2018年 19.2%),其后依次為香港(8.1%,部分為轉口貿易)、拉丁美洲(7.7%)、非洲(5%)、日本(4.3%)和韓國(4.1%)。另一方面,在商品結構方面,我國出口正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領域加速轉型,高新技術產品占比持續提升。即使在美方實施高壓政策的背景下,中國出口總額仍保持穩健增長,這充分說明單邊關稅措施已難以動搖我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