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后,鎢金屬定價邏輯逐步由“需求敘事”向“供給敘事”轉移。資源貧化、環保規制、總量控制三因素疊加,國內資源端供應增長停滯。以 USGS口徑,2015年中國鎢礦供應達到峰值 7.3萬金屬噸后,2016-2024年年均產量為 6.8萬金屬噸,近十年無明顯增長。從價格表現可看出,雖然因貿易摩擦、疫情及泛亞庫存擾動,鎢價在 2018-2021 年出現為期三年的價跌周期,但從長期趨勢來看,鎢價自 2016年起即進入上行通道。對比制造業 GDP增速與鎢價同比變化可觀察到:鎢產業鏈以“時間”換“空間”,經 2018-2020 年充分消化需求降速及泛亞積壓庫存,供給瓶頸產生的價格驅動逐步顯化,對沖 2022-2023年終端制造業需求降速,鎢定價邏輯由“需求敘事”切換為“供給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