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當前,中國正處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國內的創新熱度持續增高,同時體現在科研投入和專利申請量連年創新高的表現上,產業創新情況絲毫不受經濟軟著陸的影響。但創新不應該只是行業領頭羊需要做的事情,也是行業的新進者和落后者更應該保有的精神。如同《創新者的基因》一書開頭所言:“創新。對于全球經濟,創新是生命之源;對于全球幾乎任何一位首席執行官(CEO)來說,創新是首要的戰略考量?!?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軟雅黑, "Microsoft YaHei"; color: rgb(85, 85, 85);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weight: bolder; letter-spacing: 0.544px;">(原文來自皮匠網,關注“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分享最新行業報告)
有別于以往的企業創新指數,億歐智庫更關注產業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和新勢力,于是我們連續兩年制作產業創新報告,今年在《2017中國產業創新指數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改以簡單指數、細致的分類,帶領讀者了解中國目前的30大創新行業是誰,5大創新行業的企業有何特色,2大工業產值的行業在技術創新上的前沿發展和困境突破。
創新性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在測量上并不容易。為了建立客觀的創新指數,億歐智庫以行業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作為二級指標測量產業創新,構成相對客觀和相對完整的產業創新指數。
本章將介紹2018中國產業創新指數的產業分類標準,以及產業創新指數的計算。
產業分類標準
以上市企業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匯聚行業數據
產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產業可分成3個類別,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又依序稱作農業、工業、服務業。產業亦具備多層性質,是介于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囊括的信息過多,在分層之前并不利于分析,因此使用行業分類會方便本文進行分析。
目前,行業分類在不同國家,不同研究機構,都有各自的分類標準。但為了達成兩大目標:第一,以明確的標準,將企業的行業做分類;第二,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有相同的統計口徑,可以和宏觀數據比較。所以,億歐智庫采用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作為企業的行業分類標準,將企業數據匯總成行業數據,以此測量產業創新指數。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根據企業的主要活動、次要活動、輔助活動,將3個產業分成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但其中包含非盈利性的行業分類,扣除非盈利性質的行業后剩下18個門類、90個大類、456個中類、1344個小類。礙于篇幅有限,以及中類和小類分類困難,且為了建構具代表性的行業創新指數,億歐智庫選擇超過10個企業數的行業大類計算指標,并公布排名前30名的行業。其中,上市企業數據來源包含滬深股市、香港股市及美國股市的中國企業,合計有近4000個企業。
建構容易理解和具代表性的創新指數
產業創新指數主要由兩個二級指標組成,其分別代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依序是2017年上市企業的研發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占營收之比例(簡稱R&D經費投入占比)和2017年上市企業的發明授權專利數(簡稱發明專利數)。
目前民間存在各式的指標測量創新,復雜的指標設計除了參考R&D經費投入(含占比及總額)和發明專利數外,也會同時參考客觀的R&D相關數據和主觀的中高階層主管問卷評價;簡單的指標設計就僅只參考R&D經費投入或專利數量,作為指標構建。但我們認為雖然復雜的指標設計的出發點是想做全面性的評價,但事實上,該指標反而不方便解讀,一個包括主觀和客觀測量的指標,或者使用與創新呈現弱相關性的變量組成的指標,往往只是增加研究者的解讀困難和讀者的閱讀理解困難。然而,如果僅只以R&D經費投入或專利數產出測量創新指數,也不足以說明企業的創新力或行業的創新力,這是因為創新的投入和產出并非成正比。最后,常見的創新指數分析中,還有一種比較不適的指標設計,是將創新性較低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共同納入專利數的計算并制作創新指數,如此一來,創新性較高且具有實質審查過程的發明專利的價值會被其他兩類專利抵消,同時也削弱該指標的代表性,降低參考價值。
因此,為了排除上述問題,構建相對容易理解的指標和提高指標的代表性,同時達成比較不同行業在創新上的投入和產出的目的,我們將企業的R&D經費投入占比平均值標準化后,作為代表指數的二級指標——創新投入,以及企業發明專利數平均值標準化后,作為代表指數得二級指標——創新產出,然后,再將此2個二級指標相乘取幾何平均得到創新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