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市場
碳市場,是指將碳排放的權利作為一種資產標的,來進行公開交易的市場,本質上是金融市場;由政府主導的政策性市場碳市場中各環節的參與者包括碳核查單位、交易機構、中介機構、征信評級機構、政府監管機構、控排企業、減排企業、第三方管理機構等。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2.中國碳市場發展歷程
2010年,我國首次提出建立碳市場;
2011年,批準京津滬渝粵鄂深七省市于2013年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2年,十八大報告指出,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3年,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深圳碳市場啟動;
2014年,湖北、重慶碳市場啟動;
2015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參與全國碳市場的8個行業,要求對擬納入企業的歷史碳排放進行MRV;同年12月,四川、福建碳市場啟動;
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在發電行業率先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啟動。

3.碳市場概念股
(1)碳交易類
金融街(000402.SZ):參股北京綠色交易所,持股比例16%。
國網英大(600517.SH):參股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持股比例16.67%。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同時承擔全國碳市場機構建設工作。
興業證券(601377.SH):聯營海峽能源交易所,持股比例 35.73%。
(2)MRV類
藍盾光電(300862.SZ):公司產品大氣溫室氣體FTIR監測系統主要用于環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等溫室氣體濃度的實時監測。
雪迪龍(002658.SZ):公司擁有系列在線監測產品及系列便攜式監測產品可以用于污染源碳排放監測,GC500系列在線監測產品可以用于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目前碳監測產品多用于開展示范項目。公司主要客戶群體覆蓋電力、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擁有下游客戶資源。
聚光科技(300203.SZ):公司主營業務是研發、生產和銷售應用于環境監測、工業過程分析和安全監測領域的儀器儀表。
四方光電(688665.SH):公司微流紅外、雙光束紅外、TDLAS
等氣體傳感器技術可以應用于對工業污染源的多種溫室氣體排放濃度的監測;基于超聲波、差壓等原理設計 的氣體流量傳感器可以用于溫室氣體流速和體積的監測。
(3)設備更新類
上海電氣(601727.SH):公司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煤電、氣電)、核電機組、風力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
東方電氣(600875.SH):全球最大的發電設備供應商和電站工程總承包商之一,具備了大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燃機及太陽能發電設備的開發、設計、制造、銷售、設備供應及電站工程總承包能力。
西子潔能(002534.SZ):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余熱鍋爐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基地。
華西能源(002630.SZ):主營業務為優化節能型鍋爐和新能源綜合利用型鍋爐及其配套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
(4)碳資產管理類
國網英大(600517.SH):具有全資子公司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
(5)數據基礎設施類
數據港(603881.SH)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數據中心服務,并以批發型數據中心服務為主,零售型數據中心服務和數據中心增值服務為輔。
特發信息(000070.SZ)
公司是國內最早開拓并-直專注于光纖、光纜及光通訊設備開發、生產的國家級高科技企業之一,是光纖光纜通信行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制訂者之一。

更多上市公司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公司研究欄目。
來源:《金融“碳”索系列(一):中國特色的碳市場:獨辟蹊徑行遠自邇(2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