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的日常經營運作中,待轉銷項稅額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企業憑證,因此企業必須要根據相關會計標準確定待轉銷項稅額的會計分錄。

一、待轉銷項稅額的概念
當企業銷售商品的同時,有可能無法立即從客戶處收取收款,采用預付款,甚至免費直接提供商品等方式。此時,企業需要在會計賬戶記錄賬項,由于此時的收入尚未實現,因此采用“待轉銷項稅額”的方式來記錄企業的收入。
待轉銷項稅額是指企業已經記錄了銷售業務,但實際過程中有可能沒有立即銷售的憑證。為了保證企業的收入,因此需要將這部分收入歸入企業的收入來進行計提。
二、待轉銷項稅額的計算方法
根據會計準則,企業要計算出待轉銷項稅額,首先需要將未收款數額進行計算,即待轉銷項,然后剩余計算待轉銷項課稅。這里的計算公式為:待轉銷項稅額=(1-稅率)*銷售價格*待轉銷項數量。
例如:如果某商品價格為1000元,稅率為6%,待轉銷項為10件,那么其待轉銷項稅額=(1-0.06)*1000*10=6000元。
三、待轉銷項稅額的會計分錄
根據現行的會計準則,在企業對待轉銷項稅額進行會計分錄時,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式:
1. 按照相關會計準則,將計算出來的待轉銷項稅額來分錄,會計分錄如下:
借: 應收票據 xxx
貸: 應交稅費 xxx
2. 企業可以采用實收實付會計分錄來將待轉銷項稅額分錄:
借: 銷售收入 xxx
貸:應收應付稅額 xxx
四、待轉銷項稅額的稅收影響
由于企業會根據待轉銷項稅額計算出實際的稅收金額,那么如果企業不巧,待轉銷項收款受到影響,稅收也會被影響。因此,企業在做會計核算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一點,以免造成稅收遺漏,帶來不必要的稅收風險。
五、待轉銷項稅額的會計實務
在企業一般的會計實務中,企業當在進行待轉銷項稅額會計分錄時,應按照公認會計原則的要求,使用實收賬項抵銷應收帳款,使用應收賬項抵銷待轉銷項稅額,使用應付賬款抵銷待轉銷項稅額,以及將應收賬款分解抵銷待轉銷項稅額等清理賬款等操作方式來進行會計分錄。
同時,還應特別考慮會計主體受其他公司客戶壞賬沖銷影響的情況,及時記入企業的應收帳款抵銷賬款,并開展調整會計分錄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