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e行業發展現狀
2014年至2018年中國cae行業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6.6%;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cae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率有所下降,總市場規模為18億元。
目前國內cae廠商競爭力不足,國外占主導:中國cae市場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是國外軟件開發商,國外軟件開發商的工業化程度、產業投資情況都比國內本土cae廠商更有優勢,在關鍵技術與核心算法等方面更加先進。國內由于工業制造水平有限、人才儲備不足等原因,cae行業軟件的穩定性與功能性與外資企業存在一定差距,且大多數本土廠商提供的是cae定制化服務,相關應用面窄。
發展環境趨向有利:國際制造業的轉移與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為工業、制造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cae對設計人員及時洞察產品表現、控制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都有極大作用,在工業仿真和機電系統等制造行業發展的情況下,cae也開始相應發展。

2.中國cae行業產業鏈
中國cae行業產業鏈上游是軟件開發基礎設施,如軟件求解器、基礎軟件產品和硬件設備等;中游是軟件開發及應用,如cae軟件開發、咨詢等;下游是應用領域,包括汽車、工程機械等傳統行業,也包括航天等新興行業。

3.cae行業的發展趨勢
預計2022年中國cae市場規模將達到22.7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cae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8億美元。
cae云服務: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與cae行業的持續發展,兩者將更好的結合,cae云服務在未來將會成為主要趨勢。云計算服務技術已成熟,能夠實現cae仿真求解的過程,用戶可以通過上傳計算文件、選擇求解器等利用云計算平臺輔助產品設計分析。
咨詢細分市場發展:cae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中應用持續深化,越來越多相關制造業企業會對cae應用有需求,資金少且規模較小的企業預計是未來cae咨詢市場的主要客戶。海外大型ace軟件公司如ANSYS、Altair等都已拓展cae咨詢細分市場,這對國內企業也具有示范作用。
本土標準和規范將逐漸完善:cae仿真標準與規范對相關企業發展有重大意義,目前中國在cae企業相關產品的標準和規范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無法形成規范化的參考,但隨著行業發展完善,相關標準和規范也必定會逐漸變得完整。

4.國內cae行業代表公司及研發方向
前沿動力集團:成立于2007年,專注于飛行器等高端裝備研發生產以及計算機模擬仿真的高科技企業。
英特仿真: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CAE軟件技術的研發與工程應用,其產品與技術已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機械重工等高端裝備制造行業。
元計算: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高性能計算、CAE軟件開發與應用和技術咨詢服務等,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核能核電、海洋、教育培訓等領域。
fastone:成立于2017年,提供為應用優化的一站式交付平臺,對藥物研發/基因分析/CAE/EDAAI等行業應用進行分析與加速,通過Serverless框架屏蔽底層IT技術細節,實現用戶對本地和公有云資源無差別訪問。
ZWSOFT:成立于2021年,已成為國內A股首家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上市企業,是領先的Al-in-One CAx
(CAD/CAE/CAM)解決方案提供商。

更多行業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信息來源
《2022年計算機行業策略:數字化助力產業變革政策驅動行業高景氣-211210(95頁).pdf》
推薦閱讀
《計算機行業:國內CAE廠商或將加速發展-210916(39頁).pdf》
《2021年CAE基本概念與應用方式及全球市場規模研究報告(3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