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初期忽視的產能過剩成了制約當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難題之一。那么,什么是產能過剩呢?我國哪些行業有產能過?,F象呢?本文將具體介紹。

1.產能過剩
西方經濟學家張伯倫是最早提出產能過剩概念的學者,也是首位從微觀角度定義產能過剩概念的研究學者。他從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比較來定義產能過剩,認為只要平均成本高于邊際成本便出現產能過剩。目前,產能過剩的概念在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定義,但基本都是基于張伯倫的定義發展而來,Kamien與Schwartz(1972)提出,產能過剩是壟斷競爭市場中,企業的平均成本達到最低,此時,企業的最優產出高于實際產出。
在我國,產能過剩的概念主要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徐齊利、范合君(2018)認為,產能過剩是指市場出清時,企業的均衡產出小于企業投資時決定的產能產出,主要反映為設備利用率較低,即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過低。這種觀點主要將企業生產活動分割為預期市場需求下的投產活動與實際需求下的生產活動,預期與現實之間主要由于不完全信息引起,這種定義主要將產能定義為技術產能,廠商對設備等固定資產的使用程度將引起產能過?;虍a能不足。
2.產能過剩測度
衡量產能過剩最直接的方法是計算產能利用率,通過比較產能利用率的大小和變動趨勢來判斷是否存在產能過剩以及產能過剩的程度。目前,國際上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產能利用率水平作為標準來衡量產能過剩的程度。
美國學術界普遍認為產能利用率的適當水平應以82%為標準,歐盟也認為如果產能利用率低于82%便可以認定為出現了產能過?,F象,日本則把
83%-86%設定為產能利用率的“合意”區間。
而國內一般普遍認為在產能利用率高于90%時,可以認定為產能不足;79%-83%是行業內產能處于正常水平時的產能利用率波動區間;產能利用率低于79%時,可以認為出現產能過?,F象,且偏離這個標準越多,說明產能過剩的程度越嚴重。
3.中國產能過剩的行業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產能過剩行業名單,我國當前產能過剩行業包括:煤化工、多晶硅、風電制造、平行玻璃、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細分來看,主要集中在煤炭開采、色金屬開采、色金屬開采、非金屬礦開采、造紙、石化煉焦、化工、化纖、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非金屬礦物制品等11個行業,又以色金屬冶煉(鋼鐵)、
煤炭和有色金屬冶煉(電解鋁)行業最為明顯。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未來工廠是什么樣子的?未來化工廠關鍵技術、發展前景介紹
磷化工是什么意思?如何分類?世界磷資源分布排行一覽
中國氟化工業領軍企業是誰?公司主營業務及營收介紹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