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特征?基礎是? 2200 2022-04-08 11:13:00 作者:2200 3041 收藏 1.智能經濟智能經濟這一概念是在2011年3月3日公布的“歐洲2020戰略”上提出的,我國學者對智能經濟的看法各異,何玉長和宗素娟(2017)認為:智能經濟是以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應用為依托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形態,以人腦智慧與計算機網絡、物理設備相融合,以智能產業和企業為支撐,將人工智能技術貫穿于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全過程,并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宏觀經濟管理與決策。孫守遷(2018)認為:智能經濟是以智能感知的信息與數字化的知識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新一代智能技術為重要推動力,以有限資源和全生產要素的最優化利用為手段,以自主適應、人機協同、共創分享、多元融合為主要特征,以高效、有序、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經濟活動和經濟形態。此外,賽迪顧問在其發布的《中國智能經濟發展趨勢與展望2019》研究報告中指出,“智能經濟是以數據、算力、算法、網絡為支撐,以智能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推動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智能技術產業化和產業智能化,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活動?!?/p>2.智能經濟特征第一,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智能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的“數據+算力+算法”的智能化決策、智能化運行,將更加依賴于數據的獲取和處理。第二,以人機協同為主要生產和服務方式。人類在一定程度上的“機器化”,機器在一定程度上的“生命化”,將同時進行,人機協同的生產方式將越來越普遍化。第三,以滿足海量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商業價值的追求方向。未來的每個企業都將具備以低成本來實時服務海量用戶個性化需求這一能力。3.智能經濟的基礎云是智能經濟的基礎設施,以云為技術底座打通各個系統,推動科學決策和精準決策,推動智能經濟進一步發展。4.我國智能經濟面臨的挑戰(1)統籌推進有待加強目前,社會各界對智能經濟的內涵、表現形態及應用領域皆處于探索狀態,尚未形成統一連鎖的協調化發展機制。(2)數字安全能力亟待加強隨著智能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攻擊、高危漏洞等數字安全威脅也日益提升,Neustar數據顯示,每年各種網絡犯罪、攻擊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000億美金。(3)人才體系亟待完善我國智能經濟領域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相關高校與科研院所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多領域、多科學、多技術的復合型智能經濟人才需求,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智能經濟相關人才僅0.5萬人,而美國卻擁有超1.3萬人次的智能經濟人才,二者相差較大。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來源:《百度: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31頁).pdf》推薦閱讀:《世界經濟論壇(WEF):2021年人工智能經濟前景分析報告(英文版)(36頁).pdf》《阿里巴巴:新基建洞察之5G智能經濟應用場景(32頁).pdf》 本文標簽 智能經濟 智能經濟特征 智能經濟基礎 智能經濟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