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目前,物聯網技術正受到各個國家的青睞,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物聯網在農業,工業、交通、安防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物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物聯網?它在農業中有哪些應用呢?本文將具體介紹。

1.物聯網
麻省理工學院Ashton教授1999年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這個概念。
2009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物聯網與企業環境中歐研討會”上,歐盟信息和社會媒體司射頻技術部門負責人給出了歐盟對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它具有基于標準和互操作通信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虛擬的“物”具有身份標識、物理屬性、虛擬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與信息網絡無縫整合。
2.物聯網的內涵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
(1)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2)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3.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
(1)如何應用于農業
在農業領域,物聯網 (IoT)
已經幫助農場變得更有利可圖、更具競爭力和更環保,例如,物聯網提供的實時洞察既支持減少農藥使用,又支持節約用水和能源。這不僅讓農民在經營上更加精干,生產效率更高,而且還能遵守越來越嚴格的法律規定。對于已經實施物聯網的農業經營來說,其中一些好處已經顯現。
(2)如何幫助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物聯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支持農業的綠色議程。 其中一些是:
數據驅動的決策:Kore 報告說,“通過收集和 [分析]
物聯網捕獲到的洞察力,農民有了發現低效的藍圖,這在以前是看不到的。有了這些數據,他們可以進一步調整運營,以確保每年的種植決策更具可持續性?!?/p>
技術支持的溫室:天氣對農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智能溫室可以消除這種作物風險。它們不僅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而且還可以自我調節使用,以減少能源浪費。
無人機支持:無人機可以輕松分析水位、產量、土壤狀況、害蟲防治等。通過機器學習,這些無人機收集的信息可以在無需人工輸入的情況下進行解釋和調整。
自動預防:無人機不僅可以識別作物需求,而且還可以滿足這些需求。機器學習可以觸發自動施肥或噴灑殺蟲劑,并在自主控制的飛行路徑中激活,以滿足作物的實時需求。
以上梳理了物聯網的定義、內涵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農業物聯網是干什么的?做什么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創意農業?特征有哪些?
農業三產融合是什么?是哪三產?發展路徑及意義分析
中國物聯網產業應用聯盟:物聯網行業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10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