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業模式
由于我國現階段養老產業起步階段,規?;B老服務模式單一,除了社區養老機構,其他主要以養老地產模式為主,投資主體也是地產開發商。養老地產的盈利模式以出租、出售房屋使用權和收取后期管理費為主,可以說是養老主題的房地產項目。
養老地產主要分為常住養老和“候鳥式”養老兩大商業模式。在這當中,常住養老又分為CCRC社區模式、居家養老模式和以房養老模式;“候鳥式”養老主要包括異地養老服務中心、度假式養老基地和買房投資。
(1)常住養老
CCRC社區模式:代表有保利安平—和熹會
以醫療機構為中心,提供房屋出租、養生體驗、場地出租等(只提供租賃權和服務享受權,不提供房屋產權)。大型醫療機構入駐社區內部是該養老模式特點。
居家養老模式:代表有萬科幸福匯、東方太陽城
采用住宅出售模式平衡資金,通過配套服務進行項目運營。與養老概念相關,但更強調居住功能(提供房屋產權和配套服務)。
以房養老模式:代表有北京太陽城老年公寓、南京湯山留園養老公寓
老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通過數據統計和精算,綜合考慮房主的年齡、預期壽命、房產若干年后的價值等因素,定期發放給房主一定數額養老金。房主去世后,房產出售用于歸還養老貸款,其升值部分歸金融機構所有。
(2)“候鳥式” 養老
異地養老服務中心模式:代表有大連互動式異地養老服務中心
以季節為周期在不同養老公寓之間進行更換
度假式養老基地模式:代表有臺灣臺塑長庚養生文化村
旅游地產為主。
以上兩種模式均受制于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異地使用存在限制,目前更多是自有資金養老。

2、養老地產經典項目案例介紹
(1)萬科幸福匯
地點位于北京房山,建筑面積16.4萬m2,占地面積7.2萬m2,1262戶,養老地產試點房146套(11.6%)。2012年竣工,三期于2013年開盤。
采用租售并舉的運營方式進行兩種養老地產試點:利用商業配套建設的“活躍長者之家“和配建于住宅的”活躍長者住宅“。前者由上海親和源經營管理,萬科為資產持有者;后者面向市場銷售。
定位是“面向活躍、高知、長者的服務式公寓”
(2)保利和熹會
地點位于北京西山,西山林語建筑面積120萬m2,老年公寓建筑面積2.2萬m2,內設200套居住單元。2012年12月開幕,2015年8月基本住滿。
采用出租形式,會員費5萬元起,醫療押金2萬元,月人均餐費900元,看護費500元起,租金從5000到15000不等,每房間兩張床位。
中醫養生、休閑娛樂、康復治療、醫療綠色通道等服務。
(3)烏鎮
產業園總規劃用地5500畝,養老公寓規劃約600畝,總建筑面積50萬m2,養老公寓規劃6000套。2012年9月新增該項目,2014年交付使用。
租售并舉,通過物管費、學費、醫療護理服務等實現收益,有60m2、90m2、120m2三個戶型。
整套服務體系,涵蓋范圍從剛退休的老人到臨終關懷;“學院式“養老模式,老年大學占地2萬m2,可容納8000位老人。

推薦閱讀
《頭豹研究院:2019中國養老地產行業行業概覽(38頁).pdf》
《中指研究院:2020年第二季度養老地產市場季報(30頁).pdf》
《保險行業保險轉型進行時六:養老地產一超多強博弈加速-20210614(3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