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培養基
培養基的概念于1995年由Eagle博士提出,其將培養基定義為:一個包含著糖、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以及其它必需營養物的等滲透壓并且具有pH緩沖能力的混合物質Eagle博士對細胞培養基配方的研究工作,無疑是奠定了近代研發各類培養基的基礎。

2.培養基使用方法
(1)沿鋁塑袋側邊缺口處撕開或用剪刀剪開封口,取出產氣包。
(2)將產氣包立即放入裝有培養皿的2.5L厭氧培養袋中,并密封培養袋。此時產氣包將會吸收培養袋內的O2 ,并同時產生CO2 。
(2)一般情況下,在60分鐘內,氧氣被完全吸收,同時產生約20~21%的二氧化碳。
3.培養基的種類
培養基按對成分的分類可分為:
(1)天然培養基:指一類利用動、植物或微生物體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養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麥芽汁培養基等。
(2)組合培養基:又稱為合成培養基或綜合培養基,是一類按微生物的營養要求精確設計后用多種高純化學試劑配制成的培養基;如葡萄糖銨鹽培養基、淀粉硝酸鹽培養基等。
(3)半組合培養基:指一類主要以化學試劑配制,同時還加有某種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養基;例如,馬鈴薯蔗糖培養基。
按培養基外觀的物理狀態進行分類可分為:
(1)液體培養基:一類呈液態的培養基。
(2)固體培養基:一類外觀呈固態的培養基。根據性質又分為固化培養基、非可逆性固化培養基、天然固態培養基、濾膜.。
(3)半固體培養基:指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劑而配制成的半固體狀態的培養基。
(4)脫水培養基:又稱預制干燥培養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養基。
按培養基對微生物的功能作分類可分為:
(1)選擇性培養基:一類根據某微生物的特殊營養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基,具有使混合菌樣中的劣勢菌變成優勢菌的功能,廣泛用于菌種篩選等領域。
(2)鑒別培養基:一類在成分中加有能與目的菌的無色代謝產物發生顯色反應的指示劑,從而達到只須用肉眼辨別顏色就能方便的從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養基;例如,伊紅美藍乳糖培養基(EMB)。
以上就是有關于培養基的定義、使用方法及主要類型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培養基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膠原蛋白?應用領域有哪些?主要功能介紹
什么是細胞治療?方法有哪些?相關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一覽
什么是生物育種技術?包括什么?優勢、相關政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