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光伏電池
光伏電池是光伏發電系統的基本單元,主要是基于半導體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

2.光伏電池工作原理
當太陽光照射到光伏電池時,光伏電池吸收了其中一部分輻射能,產生電子—空穴對。在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和空穴被分離,電子向N區移動,空穴向P區轉移,使得N區帶負電荷,P區帶正電荷,即在PN結附近產生與內建電場方向相反的光生電壓,這就是光生伏特效應
,如圖所示。這時若在P區和N區分別接上金屬導線,連接負載,則有“光生電流”流過負載,就有功率輸出,實現了光電轉換。

3.光伏電池的類型
?(1)晶體硅光電池:晶體硅光電池有單晶硅與多晶硅兩大類,用P型(或n型)硅襯底,通過磷(或硼)擴散形成Pn結而制作成的,生產技術成熟,是光伏市場上的主導產品。采用埋層電極、表面鈍化、強化陷光、密柵工藝、優化背電極及接觸電極等技術,提高材料中的載流子收集效率,優化抗反射膜、
凹凸表面、高反射背電極等方式,光電轉換效率有較大提高。單晶硅光電池面積有限,目前比較大的為
10至20cm的圓片,年產能力46MW/a。目前主要課題是繼續擴大產業規模,開發帶狀硅光電池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國際公認最高效率在AM1.5條件下為24%,空間用高質量的效率在AM0條件約為13.5-18%,地面用大量生產的在AM1條件下多在11-18%之間。以定向凝固法生長的鑄造多晶硅錠代替單晶硅,可降低成本,但效率較低。優化正背電極的銀漿和鋁漿絲網印刷,切磨拋工藝,千方百計進一步降成本,提高效率,大晶粒多晶硅光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達18.6%。
(2)非晶硅光電池:a-Si(非晶硅)光電池一般采用高頻輝光放電方法使硅烷氣體分解沉積而成的。由于分解沉積溫度低,可在玻璃、不銹鋼板、陶瓷板、柔性塑料片上沉積約1
m厚的薄膜,易于大面積化 (0.5m 1.0m),成本較低,多采用pin結構。為提高效率和改善穩定性,有時還制成三層pin
等多層疊層式結構,或是插入一些過渡層。其商品化產量連續增長,年產能力45MW/a,10MW生產線已投入生產,全球市場用量每月在1千萬片左右,居薄膜電池首位。發展集成型a-Si光電池組
件,激光切割的使用有效面積達90%以上,小面積轉換效率提高到14.6%,大面積大量生產的為8-10%,疊層結構的最高效率為21%。研發動向是改善薄膜特性,精確設計光電池結構和控制各層厚度,改善各層之間界面狀態,以求得高效率和高穩定性。
(3)多晶硅光電池:p-Si(多晶硅,包括微晶)光電池沒有光致衰退效應,材料質量有所下降時也不會導致光電池受影響,是國際上正掀起的前沿性研究熱點。在單晶硅襯底上用液相外延制備的p-Si光電池轉
換效率為15.3%,經減薄襯底,加強陷光等加工,可提高到23.7%,用CVD法制備的轉換效率約為12.6-17.3%。采用廉價襯底的p-Si薄膜生長方法有PECVD和熱絲法,或對a-Si:H材料膜進行后退火,達到低溫固相晶化,可分別制出效率9.8%和9.2%的無退化電池。微晶硅薄膜生長與a-Si工藝相容,光電性能和穩定性很高,研究受到很大重視,但效率僅為7.7%。大面積低溫p-Si膜與-Si組成疊層電池結構,是提高a-S光電池穩定性和轉換效率的重要途徑,可更充分利用太陽光譜,理論計算表明其效率可在28%以上,將使硅基薄膜光電池性能產生突破性進展。
(4)其它光電池:InP(磷化銦)光電池的抗輻射性能特別好,效率達17-19%,多用于空間方面。采用SiGe單晶襯底,研制出在AM0條件下效率大于20%的GaAs/Si異質結外延光電池,最高效率23.3%。Si/Ge/GaAs結構的異質外延光電池在不斷開發中,控制各層厚度,適當變化結構,可使太陽光中各
種波長的光子能量都得到有效利用,GaAs基多層結構光電池效率已接近40%。
以上就是有關于光伏電池的定義、工作原理及主要類型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光伏電池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光伏產業?特征是?
什么是燃料電池?優勢有哪些?燃料電池企業一覽
什么是光伏電站?有哪些設備?分類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