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科技發展歷程介紹
(1)第一階段金融電子化
利用軟硬件實現辦公的電子化,提升業務處理效率。代表性的產品或業務:核心交易系統、賬務系統、信貸系統。
(2)第二階段互聯網金融
利用互聯網對接金融的一資金端,實現渠道網絡化。代表性的產品或業務:網上銀行、互聯網理財、P2P、移動支付。因而金融機構匯集了大量的用戶信息,并且搭建了在線金融業務平臺,使金融的資產資金端和支付交易端實現網絡化,催生出許多金融創新業務,實現了傳統金融渠道的創新。這一階段的代表是P2P網絡借貸、移動支付、網上銀行等。
(3)第三階段金融科技
利用前沿技術變革業務流程,推動業務創新,突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運行。代表性的產品或業務:大數據征信、智能投顧、風險定價、量化投資、數字貨幣。因而金融機構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新興IT技術的運用來實現傳統的金融信息來源、信用中介角色、風險控制方式以及業務模式的變革,并以此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進而大幅提高傳統金融的運行效率,解決傳統金融行業的痛點。這一階段的代表就是智能投顧、大數據征信等。

2、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分析
(1)無界化連接
隨著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用戶通過互聯網連接的程度不斷加深,已然已經進入了萬物“移動互聯”時代。在“移動互聯”時代下,商業銀行突破物理的界限和時空的局限,通過互聯網和金融科技快速實現信息的甄別與匹配,進而完成交易,極大地提升了商業銀行無界化觸達并連接客戶的能力。
(2)敏捷化響應
“移動互聯”時代使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處于在線狀態,同時客戶的行為偏好能被實時的發現與追蹤,從而能夠了解客戶的實時金融需求,并且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來實時地分析處理客戶數據,敏捷感知和響應客戶的金融需求,從而使商業銀行能夠保持與客戶實時聯系。商業銀行必須擴展渠道并加快渠道間的高效連接融合,對客戶進行實時的全產品、全渠道的數據洞察、分析、響應,敏捷地滿足每個客戶全時段的金融需求。
(3)個性化和定制化產品或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金融科技的興起,客戶在選擇金融業務的種類以及金融服務的渠道等方面具有更大地自主權,因此,需要個性化和定制化金融服務需求。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為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商業銀行能夠提供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并且使得商業銀行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因此,商業銀行應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針對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進行產品或服務的設計與營銷,推動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個性化和定制化發展。
(4)“智慧化”服務
“移動互聯”時代,未來“智慧化”金融的發展方向是客戶在生活場景中接觸并使用金融服務,并且將在潛移默化中享受金融服務。例如無感支付技術現已廣泛應用在無人商店和停車場收費等生活場景中,客戶只需將購買的物品通過結賬臺或者將車子開出停車場即可實現自動支付。商業銀行應整合自身資源與外部資源,將金融服務接入客戶的生活場景中以適時提供“智慧化”服務,提高客戶的“智慧化”金融服務體驗。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國際清算銀行(BIS):2021年金融科技與金融包容報告(英文版)(19頁).pdf
金融科技微洞察:2021全球數字銀行巡禮——韓國篇(40頁).pdf
【研報】金融服務行業深度: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及行業趨勢-210401(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