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彈是什么
導彈(Guided Missile)是一類具備突防能力強、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的作戰武器,在現代化戰爭中承擔著主攻手的作用。它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彈道,將戰斗部導向并摧毀目標的精確制導武器。導彈技術是以微電子、計算機、光電轉換等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自動化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精確打擊武器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復雜,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軍事科學技術之一。

2 導彈的基本結構
導彈的基本結構主要有四大部分——戰斗部、動力系統、制導系統和彈體結構等。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斗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藥、常規裝藥、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沖戰斗部。戰斗部是導彈毀傷目標的最終毀傷單元;動力裝置是為導彈飛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裝置;彈體結構用于構成導彈外形、連接和安裝彈上各分系統且能承受各種載荷的整體結構。

(1)戰斗部:摧毀目標的直接執行者。分類有爆破戰斗部、殺傷戰斗部、聚能戰斗部、核戰斗部等。
(2)動力系統:導彈產生運動的動力來源,二級導彈上包括主發動機及助推發動機(一般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分類有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吸氣式發動機(包含渦輪發動機、沖壓發動機等)、新體制組合發動機(TBCC、RBCC)等。
(3)制導系統:導引和控制導彈精準飛向目標的儀器、裝置和設備的總稱,具體包括導引系統以及控制系統。分類有自主式制導系統、遙控式制導系統、自主尋的式制導系統、復合制導系統。
(4)彈體結構:將組成導彈的各部分綜合成一個整體,并使導彈形成良好的氣動外形。包括彈身、彈翼(對有翼導彈)和舵面等部分。

3 導彈產業鏈上市公司一覽
現代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的重要性逐步凸顯,在作戰中的使用比例由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約8%增加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的約70%。根據《導彈武器的低成本化研究》,制導系統在導彈中成本占比較高,大部分都在40%以上,如PAC-3和THAAD分別占到47%和43%,在先進的中程空空導彈中甚至占到了70%以上,但在彈道導彈中的占比相對較低,大概在20%-30%
(1)導彈總裝:上市公司有洪都航空(空面彈)、高德紅外(反坦克導彈)
(2)制導系統:紅外制導的上市公司有大立科技、高德紅外、睿創微納,光學制導的上市公司有新光光電,研究導彈固態發射機的天箭科技、慣性導航的航天電子以及彈載雷達的雷科防務
(3)材料:上市公司有菲利華(防護罩用玻纖)、光威復材(殼體用碳纖維)
(4)其他分系統與元器件:上市公司有新雷能、鴻遠電子、火炬電子、宏達電子、振華科技、航天電器、中航光電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國防軍工行業導彈需求趨勢與產業鏈分析報告(30頁).pdf》
《2021年洪都航空公司教練機和導彈業務競爭優勢分析報告(2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