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芯片是什么
汽車芯片也就是車規級芯片,芯片有軍工級、汽車級、工業級和民用/商業級四種級別,主要是因為安全性、工作環境的影響,汽車芯片的制作標準要高于工業級和民用級芯片,其溫度在零下40攝氏度到125攝氏度,電路設計采用多級防雷設計、雙變壓器設計、抗干擾技術、多重短路、多重熱保護、超高壓保護等,材料選用進口名品工業級元器件,工藝選擇增強封裝設計和散熱處理,系統成本包括積木式結構,每個電路均帶有自檢功能并增強了散熱處理造價較高維護費用也較高。制作要求高,相應的其價格也高。
據SIA
/ WSTS 和 Semico Research Corp的數據顯示,2019Q1 汽車級 MCU的平均售價為 2.07 美元,而其他各類MCU的平均售價僅
0.062 美元,大約只有汽車級 MCU 的 3%。

2 汽車芯片的分類
汽車芯片依據功能可劃分為五大類——控制類(MCU和 AI芯片)、功率類、模擬芯片、傳感器和其他(如存儲器)。
(1)控制類芯片:據有關調查顯示燃油車發展至如今的電動車,半導體市場持續擴大,半導體的價格在持續上漲,價值量將從 457 美元提升至 834
美元,但基本現狀是車規芯片市場由國際巨頭壟斷。傳統汽車的控制芯片大多是MCU,其制程一般在 40nm以下,不同 MCU
來自不同供應商,通常為代工模式,臺積電占所有汽車 MCU 晶圓代工約 70%的市場份額,智能汽車時代引入 AI
芯片,國內AI芯片廠商有地平線和寒武紀、華為等;
(2)功率類芯片:有 MOSFET和 IGBT等,制程一般在90nm 以上,
IDM(廠商自行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是其主要的生產模式,部分產品慢慢開始實現國產替代;
(3)模擬芯片主要包括電源管理芯片和信號鏈芯片,電源管理壁壘相對較低,國內布局廣泛,信號鏈芯片國內也有部分企業布局;
(4)傳感器芯片:可以分為車輛感知(動力、底盤、車身、電子電器系統)和環境感知(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智能化帶來傳感類芯片的高速增長。

3 汽車芯片產業鏈
上游是基礎半導體材料、制造設備、晶圓制造,中游是汽車芯片制造、智能駕駛芯片制造、輔助駕駛系統芯片制造、車身控制芯片制造,下游是汽車車載系統制造和車用儀表制造、整車制造等。

推薦閱讀:《【公司研究】中信證券:汽車芯片:從“汽車電子”到“無人駕駛”(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