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發經濟是什么意思
1956年聯合國在《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提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總人口中60歲及其以上人口數量比例超過總人口的10%,或65歲及其以上人口數量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就認定其進入老齡化社會。發達國家或地區都采用65歲為老年人的判斷標準,而發展中國國家則為60歲。
1982年,第一次老齡問題大會上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等確定“60歲及其以上占總人口的10%”作為老齡化標準,同時把60-69歲成為低齡老人,70-79歲稱為中齡老人,80歲以上稱為高齡老人。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已經同時公布“60歲及其以上人口”和“65歲及其以上人口”兩種。

溯源“銀發經濟”的發展,發現最早能夠體現銀發經濟涵義的是有關國家鐵路創設的“銀發座位”,其后才出現類似“銀發市場”“銀發產業”“銀發經濟”等術語。2008年,歐洲議會正式采用“銀發經濟”一詞;2015年,歐盟委員會在報告中正式提出“銀發經濟”,將其定性為“來自與人口老齡化和超過50歲公眾和消費者支出相關聯的經濟機會,以及與具體需要有關的支出”。
綜上,銀發經濟是指專門為老年人消費服務的,又稱老年產業、老齡產業。
2 銀發經濟細分板塊
銀發經濟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各個領域。具體可細分為如下板塊
(1)醫療保?。喊膊≈委?、線上輔助醫療、營養保健品、醫療器械
(2)日常消費:食品飲料及餐飲服務、家政服務、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日常護理產品
(3)休閑娛樂:包括旅游、寵物花鳥、教育培訓及健身、中老年社交、語音視頻
(4)生活保障: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養老院、醫院、保險理財
3 銀發經濟市場分析
(1)銀發經濟市場總覽:現階段,我國老齡人口超2.6億,正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2022年起將進入14年的老齡化加速期,進入“未富先老”時期,銀發用戶規模超6千萬,為移動互聯網重要增量來源,移動互聯網使用率超20%,是移動互聯網亟待挖掘的價值空間,二線以上的銀發人群有錢有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觸網行為更為廣泛,涉獵的移動應用更多。

(2)銀發經濟移動應用市場分析:在線旅行、短視頻、拍攝美化這三類App受銀發族青睞,短視頻滲透率超八成,核心需求是看新聞,內容偏好是新聞熱點、歷史文化、軍事內容,除此之外,利用移動應用進行自我提升也是銀發人群的主要行為,一兩成銀發族在線“深造”,涉獵廣泛,超兩成銀發族使用教育類App且呈增長態勢,老年教育內容廣泛,以滿足興趣愛好和提升技能為主,他們征戰股市、幣圈,對支付、銀行、股票等金融理財應用偏好高于其他網民。同時他們關注醫療資訊,愛好計步類軟件,散步是他們主流的健身方式。

數據來源:《Mob研究院:2021年銀發經濟洞察報告(27頁).pdf》
推薦閱讀:《2021年養老經濟/老齡化/銀發經濟/養老地產/養老險研究分析專題報告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