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國際能源署(IEA)-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凈零排放峰會高級別視頻對話會上,國際能源署發布《實現凈零排放七項關鍵原則》,下面是這七大原則的詳細梳理:
第一項原則是可持續性復蘇為實現凈零排放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各國應抓住新冠疫情后經濟刺激和重建的這一歷史機遇,快速啟動凈零排放進程。國際能源署將提供更多支持,幫助各國政府抓住向可持續凈零能源系統轉型的機遇,推動清潔、可持續增長并創建更多工作崗位。
第二項是2030年及以后的清晰、宏偉且可實施的凈零排放路線圖至關重要。各國政府可通過制訂至關重要的未來10年國家路線圖,增強國際社會對能源轉型的信心。路線圖應基于各國具體國情,并利用多種低碳技術和方案,以加強路線圖的可實施性。國際能源署將提供更多支持,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制訂2030年及以后的凈零排放路線圖,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援助,以促進實施。

第三項是知識共享有助于加快能源轉型。能源轉型將會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滿足貧困人群的能源需求,以及使最貧困和最弱勢群體能夠安全且可持續地獲得能源。國際能源署清潔能源轉型計劃將為成員國政府應對技術和經濟轉型風險提供支持,并為建立可持續的包容性能源系統制訂可行路線。進一步加強共享最佳實踐的機制建設,開展技術合作并提供針對性建議,有助于推動全球能源系統轉型。
第四項是凈零排放技術和創新對于實現全球凈零排放至關重要。實現全球凈零排放目標,需要目前尚處于研發階段的技術幫助實現近一半的減排目標。大規模開發和部署一系列氣候中性能源技術,結合能源效率,可以幫助所有重要耗能產業快速實現可持續的深度能源轉型,其中許多產業涉及復雜的跨國價值鏈。需要建立更強有力的、穩固的國際公私協調機制,加快產業內部創新和部署。國際能源署將進一步開展對創新和產業脫碳的研究和分析,并加強與其他相關國際機構的協調,幫助成員國推動技術創新。
第五項是調動、追蹤公共和私營投資并進行基準化分析,可推動實現凈零排放。實現全球凈零排放迫切需要改變氣候中性能源投資方式。只有在2030年前將電力(電廠和電網/儲能)投資額增至每年1.6萬億美元以上,才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國際社會需做出重大努力,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對氣候中性能源的投資。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需要創造必要的有利環境,進一步促進社會認可的可持續能源投資。國際能源署未來將強化與其他相關組織的合作,加強對政府和金融界行為的分析,并提供實踐指導。
第六項是實施以人為本的能源轉型具有道德和政治必要性。各國清潔能源轉型能否成功,將取決于能否使公民從轉型中受益并應對各種不利影響,包括對個體和團體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以及承受能力和公平問題。注重技能培訓以推動所有公民均能參與凈零排放經濟也至關重要。各國政府應繼續分享最佳實踐,并在可行的情況下探索和加快分享最佳實踐的新途徑,以便制訂以人為本且包容各方的氣候中性能源政策。
第七項是凈零能源系統應具有可持續性、安全性、經濟適用性和彈性。在轉型過程中保障能源安全至關重要。政府、企業及其他關鍵參與者需要預測和管理現有和新興能源安全挑戰,包括在間歇性電力裝機容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保障能源安全。因此,需要確保多樣化、可持續和社會認可的清潔能源技術組合;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應對新興挑戰,如氣候適應性、網絡風險以及關鍵礦物的供應安全等。在國際能源署提供的專門知識、最佳實踐和高效安全機制基礎上,各國政府應共同努力,分析能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加強全球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彈性,并推動快速實現凈零排放轉型。
國際能源署表示,為了實現避免出現危險氣候變化這一共同目標,全球必須大幅加快促進清潔能源增長和加強能源彈性的進程。到目前為止,已有120多個國家宣布期望在本世紀中期實現凈零排放。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召開之際,這一不斷加深的政治共識將加強各方對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信心。但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還需要開展大量工作。
在這之前,加拿大、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日本、荷蘭、波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已對國際能源署提出的下述七項關鍵原則表示歡迎。
全球各國(地區)凈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