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2021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報告》基于本市2020年度相關調研數據,按照行業、職位、群體等維度對薪酬數據進行了分析,首次發布30個新職業的薪酬水平。
2020年度北京市企業薪酬調查報告采用了“線上”加“線下”結合的模式開展調查。其中,“線下”數據涉及北京地區抽樣調查企業4958戶,包含在崗職工751202人;“線上”數據涉及北京地區15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33個細分行業,共計5498家企業,涉及在崗個體職工1097237人,以及應屆高校求職畢業生317622人。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多數行業薪酬中位值較上年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20年度行業薪酬中位值排名前五位的是貨幣金融服務(28.54萬元)、資本市場服務(27.06萬元)、互聯網和相關服務(21.01萬元)、新聞和出版業(20.25萬元)、保險業(17.54萬元)。年度薪酬調查數據表明,北京市在金融、科技等行業薪酬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此外,2020年薪酬中位值排名最末五位的行業分別是,商務服務業(6.20
萬元)、畜牧業(5.84萬元)、紡織服裝和服飾業(5.52萬元)、餐飲業(5.38萬元)、居民服務業(4.68萬元)。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和居民服務業中位值較往年略有下降。
在內容上,《報告》增強了社會公共服務性,首次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三批新職業(截至2020年12月)調查工資價位,發布了30個新職業的薪酬水平。這些新職業的工資水平整體較高,半數以上職業的年薪中位值超過了15萬元。同時《報告》還公布了應屆畢業生、技能人才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群體的薪酬情況。
根據國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以及產業發展,《報告》增加了北京地區區域性特色,即新增了“三城一區”“北京智造”等能夠反映北京建設發展的特色內容,以期能夠更好地指導和促進人才流動,推動北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首都建設提供助力。
據悉,《報告》的出版發行,將進一步發揮好企業薪酬調查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功能作用,有效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力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
此前,市人社局發布《2021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狀況報告(三季度)》,據《報告》,在北京市三季度“高、新”熱招崗位中,超過七成崗位薪酬中位值超過20000元/月。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薪酬中位值最高,每月達37884元。
今年三季度繼續聚焦社會和政府關注熱點,秉承持續、動態反映市場薪酬變化狀況的理念,按照“自貿區”“熱招崗位”“技能人才”三大主題,從行業、崗位類型、崗位等不同維度對薪酬水平展開分析。
從《報告》來看,在北京市三季度“高、新”熱招崗位中,超過七成崗位薪酬中位值超過20000元/月;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的薪酬中位值最高,達到了37884元/月。
另外,“高、新”熱招崗位中,有7個“新”職業上榜,分別為信息安全測試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連鎖經驗管理師、互聯網營銷師、人工智能訓練師、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與整體市場薪酬相比,新職業的薪酬水平均相對較高,各職位薪酬中位值均超過了14000元/月。
在三季度常規熱招崗位中,技術類崗位占比最高,為35.4%,其次為業務類崗位和銷售類崗位,占比分別為23.1%和20.9%,管理類崗位和一線操作類崗位占比分別為13.1%和6.4%。
據了解,熱招崗位基于三季度企業發布的招聘職位大數據,以發布崗位數量為主,結合供需情況綜合確定,代表市場招聘量較大且供給較為緊張的崗位。
技能人才薪酬中位值整體環比漲幅為2.8%
《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技能人才薪酬中位值整體環比漲幅為2.8%。各技能等級人才薪酬環比均有上漲,其中初級技能人才薪酬環比漲幅最高,為3.0%,高級技能、高級技師人才的薪酬環比漲幅分別為2.1%、2.0%。
從具體薪酬數據來看,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能人才的薪酬中位值均超過10000元/月,分別為11451元/月、10415元/月、10290元/月,中級技能人才和初級技能人才的薪酬中位值分別為9809元/月和7509元/月。
“自貿區”薪酬中位值整體環比漲幅為1.7%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自貿區”薪酬水平保持小幅上漲趨勢,環比漲幅為1.7%。其中“昌平組團”的環比漲幅為2.0%,“朝陽組團”“海淀組團”的環比漲幅分別為1.9%和1.8%。
在“自貿區”規劃的八大重點產業中,金融服務產業、科技創新產業、數字經濟與數字貿易產業各類型崗位的薪酬水平相對領先。
《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自貿區”不同行業熱招崗位有所差別,但整體仍以技術類崗位為主,技術類崗位占比達到39.7%。
據介紹,本報告中薪酬水平統計口徑均為今年三季度3個月的稅前應發工資總額(包含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金、銷售提成及相關津貼福利待遇)進行算術平均,不包含年終獎金、股權激勵及分紅等收入。
來源: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