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站天線
基站天線是發射和接收信號的中間組件,作為轉化器能夠將線上傳播的導行波和空間輻射電磁波相互轉換。
基站天線的發展可以在移動通信信息量增長的環境下加速大量信息處理能力。隨著5G時代到來,傳統天線開始被高端、高科技的基站天線替代,越來越多的新型技術將會被運用到基站天線中。

基站天線的分類
按照指向分類,基站天線可以分為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
全向天線即無方向天線,能夠通過減少垂直方向的增益加強在360度水平方向上的均勻輻射;且全向天線在水平方向的每個角度信號強度均相等,一般用于室內信號傳輸。
定向天線即指向性天線,凝聚力與全向天線相比較強,傳輸距離也更遠,但覆蓋范圍小于全向性天線;一般安裝在室外用于解決長距離的通信需求與。
按照計劃特性分類,基站天線可以分為單極化天線和雙極化天線:
單極化天線的傳播方向較為單一,但可以相對于地面垂直或者水平建造。單極化天線中的一根天線通常用來發射、接受電磁波,另一根則只接收電磁波。與其他天線相比,單極化天線需要更多安裝空間和維護費用;一般用于農村地區或者郊區。
雙極化天線:是指正負45度極化風向相互正交組合的天線,一根天線就能完成分集接收。雙極化天線所需要的安裝空間更小,一般在城市使用。不過雙極化天線的增益穩定性不如單極化天線。
基站天線發展歷程
基站天線一般都是隨著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而發展,在我國基站天線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1G-5G五個階段。
1G時代:1986年1G誕生于美國,中國于1987年在秦皇島和廣東建立第一代移動通信,標志中國正式進入移動通信時代。這一時代的天線形態較為簡單,一般采用的是桿狀全向天線。中國在1G時代使用的基站天線依靠進口。
2G時代:1994年中國建成了第一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標志進入2G通信時代。此階段的基站天線開始向定向天線演變,但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中國天線市場仍然處于導入時期,未實現國產化。
3G時代:2009年中國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3G牌照,標志中國進入3G時代。此階段的基站天線與2G時代基本沒有區別,但也開始從單極化向雙極化發展。部分企業的天線技術開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核心部件依靠進口。
4G時代:2013年中國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4G牌照,標志中國通信行業進入了4G時代。中國設備制造商開始進軍天線上游產業領域,市場競爭格局改變,如華為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蟬聯全球天線市場份額第一。
5G時代:2019年工信部正式頒發5G商用牌照,中國移動通信進入5G時代。5G時代的基站天線大規模采用天線陣列技術,可有效保證數據傳輸和覆蓋率。這一時代的基站天線準入門檻不斷提升,只有頭部天線廠商才能參與競爭。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基站天線行業市場研究(31頁).pdf》
推薦閱讀
《羅蘭貝格:5G行業深度解析:5G生態全景圖(26頁).pdf》
《2021 5G無線發展白皮書:邁向可持續的5G(2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