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人大&螞蟻:互聯網理財與消費升級研究報告(附下載)

人大&螞蟻:互聯網理財與消費升級研究報告(附下載)

?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進一步強化了理財服務的線上化趨勢。疫情期間,由于金融機構線下網點被迫關閉,難以直接接觸用戶,使得傳統理財業務在產品銷售、售后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與此同時,互聯網理財業務的無接觸性、便利性等優勢得以不斷凸顯,線上理財銷售、線上征信、線上理賠等業務發展迅速。對家庭部門而言,由于疫情期間復工復產的難度上升、不確定性增加,深刻改變了居民風險偏好,居民風險管理意識有所增強,更加注重資產穩定性,理財意愿與規模整體上升?;谖浵伡瘓F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6 月線上日平均交易用戶數據,我們進行的斷點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疫情爆發之后購買線上理財產品的用戶數迅速增加,隨著疫情趨于緩和,用戶數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之前。這表明居民線上理財意識受疫情影響顯著,線上理財群體規模進一步擴大。 

理財是居民平滑消費的必要手段,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經濟金融轉型發展?;ヂ摼W理財作為一種新的理財模式,能夠更多觸達下沉人群,更好培養居民理財意識,更有效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進而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助推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市場急劇萎縮,我國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居民理財在改善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有鑒于此,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與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所與

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開展關于互聯網理財趨勢與消費升級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 

第一,當前我國理財市場存在“缺口”,難以滿足居民潛在旺盛理財需求。盡管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但是財富積累作為存量受增速影響較小。最近十年間,我國居民可投資金融資產總規模,從 2008 年的 31 萬億元人民幣快速增長至2018 年的 147 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 3.7 倍。但從 2018 年開始,無論從規模還是產品來看,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增速均逐漸放緩。其中信托、證券業的理財規模和銀行、證券業的理財產品數量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赡茉蛟谟?,從監管政策來看,2018 年,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原銀監會和保監會)、證監會和外管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一行兩會”(原 “一行三會”)等金融監管機構針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出臺一系列監管政策,推動資產管理行業不斷走向有序規范發展。從技術賦能來看,我國大多數理財業務線上化水平較低,導致市場觸達難、獲客成本高、運營效率低下、客戶體驗差等問題,進一步制約著理財業務發展。 

傳統理財服務門檻高、產品種類少、理財覆蓋度低,導致大量投資者特別是下沉人群缺乏投資理財機會,居民理財投資較為單一。傳統理財市場存在一定“缺口”,難以滿足居民潛在的旺盛理財需求,為互聯網理財發展留下空間。 

第二,互聯網理財作為傳統理財的重要補充,是數字時代的大勢所趨。近年來,受益于互聯網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互聯網理財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都有了大幅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數量已達到 1.69 億,占全國網民的 19.9%。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螞蟻集團共同編制的“數字普惠金融投資業務指數” 也表明,除 2016 年和 2018 年受監管影響有所下降之外,投資業務指數整體上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 

當前,盡管受互聯網金融“嚴監管”與“資管新規”等影響,互聯網理財業務增速有所下降,但隨著業務逐步規范,未來發展動力依舊強勁。作為一種新型理財模式,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成熟,互聯網理財優勢愈發凸顯。一是理財服務可得性更高?;ヂ摼W金融平臺的起投門檻較低,如余額寶、存金寶等產品,為無法參與傳統理財業務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理財機會?;ヂ摼W理財產品提現周期較短、手續較少,用戶能夠在手機端靈活地進行操作,顯著提升了不同資金水平用戶的理財服務可得性。二是投資者選擇更便利?;ヂ摼W理財平臺能夠對諸多理財信息進行整合,提高信息透明度,便于投資者對不同產品進行比較。此外,智能投顧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金融投資者的需求,幫助用戶盡可能從多樣化的產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三是能夠精確捕捉用戶理財需求,設計個性化、多樣化產品,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四是能夠顯著降低運營成本,縮小大、中、小機構之間的差距,讓真正有實力的中小機構在理財市場中立足,有助于建立起良性競爭環境,提升整個行業的投資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 

第三,互聯網理財能夠優化中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青年人群和下沉人群成為互聯網理財“明日之星”。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理財服務已經突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將產品觸角延伸至每一個手機用戶,特別是能夠為更多長尾客戶提供高質量理財服務,進而提升其理財參與意識與投資習慣,切實推動普惠金融發展?;谖浵伡瘓F平臺在 2017 年 8 月 31 日至 2019 年 7 月 31 日隨機抽取的30266 個線上活躍用戶數據,我們發現,涉農人群和三線城市及以下人群的理財觀念轉變更大,在理財人群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特別是有理財行為的小鎮青年在理財人群中占比增幅更大,進一步驗證了互聯網理財平臺切實有助于拉動下沉人群參與理財市場。進一步地,我們還發現互聯網理財平臺能夠使得理財用戶迅速成長為成熟投資人。具體來看,居民配置單一類型基金的人數占比有所下降,尤其是單一配置風險較大的主動型基金的人數占比降幅更大,共同配置貨幣基金、指數型基金和其他主動型基金的人數占比增加。這表明互聯網平臺對被動投資理念和分散化投資的推廣教育和引導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對小鎮青年和下沉人群的教育和引導效果更為顯著。從投資效果來看,下沉人群獲益人數占比低于非下沉人群,進一步表明下沉人群金融素養和投資能力有待提升。 

第四,互聯網理財有助于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拉動內需?;谏鲜龀闃訑祿?,我們進行的一系列實證分析發現,合理配置金融資產能夠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且對下沉人群消費影響更為顯著。具體來看,在持有被動型基金的基礎上還持有主動型基金比僅持有被動型基金更能夠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在持有貨幣基金基礎上還持有其他類型基金往往比僅持有貨幣基金更能夠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在購買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基礎上還購買其他類型基金往往比僅持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更能夠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異質性分析也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資產對促進下沉人群消費支出和消費轉型升級的作用更大。進一步地,我們的實證分析還發現,互聯網理財行為主要通過財富效應傳導機制、資產效應傳導機制和信貸效應傳導機制來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其中,通過財富效應傳導機制,居民購買資產的價格波動會使得消費者收入增加或者減少,進而引起消費總額及結構發生變化。通過資產效應傳導機制,投資者流動性緊張時,會通過變現持有的金融資產增加當期收入,緩解流動性約束,從而擴大當期消費或者推動消費轉型升級。通過信貸效應傳導機制,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資產有助于提升個人信用、獲得消費信貸,進而促進居民消費和消費升級。異質性分析也表明,對于現金流水平較低和房產持有評分較低等下沉人群而言,持有金融資產對消費的促進作用更大。 

基于上述結論,我們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理財業務轉型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平臺要緊密合作,積極發展智能投顧,推動理財線上化,不斷開創服務新模式。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各有所長、優勢互補。傳統金融機構資金雄厚,具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但信息技術更新迭代緩慢,成本較高,導致金融服務創新動力不足,難以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ヂ摼W金融平臺的優勢在于科技賦能能力較強,業務場景豐富,金融服務能夠更為廣泛地觸達下沉人群。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臺應當展開全方位地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精確識別客戶需求,發展智能投顧,推動理財線上化,開創理財服務新模式,以此推動我國理財業務轉型升級。 

第二,加強金融投資者教育,注重金融知識“向下”普及。當前,我國下沉人群參與理財積極性逐漸上升,經初步測算,2022 年我國下沉人群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有望達到101.7 萬億,互聯網理財在下沉人群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萬億(不包括銀行理財)。但由于缺乏一定的金融素養,下沉人群投資效果相對較差。要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尤其下沉人群的金融知識教育和普及,激發更多的理財需求,一方面有助于投資者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培養理性的投資行為,幫助下沉人群實現收入躍升,進而提振消費,拉動內需,促進增長;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國金融監管效率,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1_頁面_01.jpg

1_頁面_02.jpg

1_頁面_03.jpg

1_頁面_04.jpg

1_頁面_05.jpg

1_頁面_06.jpg

1_頁面_07.jpg

1_頁面_08.jpg

1_頁面_09.jpg

1_頁面_10.jpg

1_頁面_12.jpg

1_頁面_13.jpg

1_頁面_14.jpg

1_頁面_15.jpg

1_頁面_16.jpg

1_頁面_17.jpg

1_頁面_18.jpg

1_頁面_19.jpg

1_頁面_20.jpg

1_頁面_21.jpg

1_頁面_22.jpg

1_頁面_23.jpg

1_頁面_24.jpg

1_頁面_25.jpg

1_頁面_26.jpg

1_頁面_27.jpg

1_頁面_28.jpg

1_頁面_29.jpg

1_頁面_30.jpg

1_頁面_31.jpg

1_頁面_32.jpg

1_頁面_33.jpg



點擊下載全文


本文由作者三個皮匠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本文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報告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42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42頁).pdf

2019 06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 健康效應分析 ANALYSIS ON THE HEALTH BENEFIT FROM AN OIL CAP IN CHINA 油控研究項目真實成本課題組 執行報告 EXECUTIVE REPORT 本課題屬于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下文簡 稱油控研究項目)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充電服務市場如何健康發展(48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充電服務市場如何健康發展(48頁).pdf

中國充電服務市場 如何健康發展 研究報告 2019 年 4 月 自 然 資 源 保 護 協 會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致謝 此報告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合作撰寫。特別感謝國網 電動汽車服務公司、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萬幫充電設備有限公司對 本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商業前景:上海市需求響應試點案例(40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商業前景:上海市需求響應試點案例(40頁).pdf

? ? ? ? ? ? ? ?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滿足建設美麗中國的電力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研究(66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滿足建設美麗中國的電力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研究(66頁).pdf

滿足建設美麗中國的電力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研究專題報告中國電力圓桌項目課題組2019 年 9 月 項目研究報告系列中國電力圓桌項目(Power Sector Roundtable,PSR)中國電力可持續發展圓桌(簡稱電力圓桌)項目于 2015 年 9 月啟動,旨在緊扣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的國家戰略,邀請業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石油開采利用的水資源外部成本研究(30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石油開采利用的水資源外部成本研究(30頁).pdf

2019 06 石油開采利用的水資源 外部成本研究 A STUDY ON THE EXTERNAL COST OF WATER RESOURCE DURING OIL UTILIZATION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執行報告 EXECUTIVE REPORT 本課題屬于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下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西北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及監管機制研究(68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西北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及監管機制研究(68頁).pdf

西北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及 監管機制研究 專題報告 中國電力圓桌項目課題組 2019 年 8 月 項目研究報告系列 中國電力圓桌項目 (Power Sector Roundtable,PSR) 中國電力可持續發展圓桌(簡稱電力圓桌)項目于 2015 年 9 月啟動,旨在緊扣應對氣候變化、 調整能源結構的國家戰略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石油真實成本研究(74頁).pdf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中國石油真實成本研究(74頁).pdf

2019 06 中國石油真實成本研究 A STUDY ON THE TRUE COST OF OIL IN CHINA 油控研究項目“石油真實成本”課題組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 ( 油控研究項目 )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是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石油的生產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