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信息傳播的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媒介融合為主的一些依托互聯網技術而誕生的新型信息傳播形式不斷出現,那么,什么是媒介融合?
1.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種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與新媒體融合的新型傳播方式。媒介融合包括狹義的媒介融合和廣義的媒介融合。狹義的媒介融合是指在網絡、數字等技術的基礎上將報紙、廣播、手機、互聯網等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融合。廣義的媒介融合還包括對媒體資源及人員的重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至今也沒有媒介融合的準確定義。媒介融合能讓信息更加豐富多元,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來說都具有機遇和挑戰。

2.媒介融合發展
“媒體融合”一詞普遍被認為是1978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針對當時產生的融合現象所提出,即“各種各樣的技術和媒介形式都匯集到一起”,并肯定了技術對傳播研究的推動作用。此后,1983 年,普爾(
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納奇森( Andrew
Nachison)將“媒介融合”概念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數字媒體組織之間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他認為媒介融合是各個媒介之間的相互合作,技術主要發揮推動作用。
里奇·戈登 (Rich
Gordon)認為,媒介融合包括媒體科技融合、媒體所有權融合、媒體戰術性聯合、媒介組織結構性融合、新聞采訪技能融合和新聞敘事形式融合。Lawson-Borders確定了七種融合:溝通、承諾、合作、補償、文化、競爭和客戶;這七個方面是部分重疊的,融合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過程。媒體技術歷經數字化階段,形成了當代媒體格局。
3.媒介融合的特點
(1)傳者受者界限消融
隨著媒介技術融合腳步加快,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傳者、受者發生了變化,二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融。以往的傳播者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掌握著信息來源,在信息傳遞的時空范圍以及對象上有絕對優勢。媒介融合之后,博客、播客、微信、錄像技術的易于操作和普遍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受眾參與到信息的發布和傳播中來,他們發微信、寫博客、錄制微電影,關注熱點動態,評論時事新聞,分享生活趣聞,曬曬創作偶得……他們不再是單純的受眾,他們也是傳播者,只要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
(2)現實虛擬相互交融
人們不僅可以借用廣播、錄像機等媒介技術將世界更加清晰、真實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還可以運用新興的網絡科技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訂餐、購物、游戲、聊天、交友,甚至可以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結婚生子……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交匯點越來越多,已經完全不同于李普曼寫作《公眾輿論》的年代。以社交網絡為例:在網上,人們可以結交朋友,參加社團,聯機打游戲,參與討論話題,……在現實中不可能結交的人,可以在網上結交;在網絡上經歷的人或事,如果愿意,也可以延續到現實生活當中。真實世界與虛擬環境的融合度大幅度提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所見所感,隨時可以拍一張照片、錄一段視頻、寫一點感悟用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發送到網上,同朋友們分享,甚至可以讓全世界見證你的生活,只要你愿意。這樣,真實世界與虛擬環境的交叉點越來越多,多到我們分不清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虛擬的,甚至,虛擬的也可以變成真實的。
以上就是媒介融合的定義、特點及其發展歷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數字媒介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具有哪些特點?
數字化轉型重點行業有哪些?數字化轉型重點是什么?
什么是采購數字化?有哪些優點?發展歷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