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牧場在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證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那么,海洋牧場具體是什么呢?它有哪些類型與特征?本文將具體介紹。
1.海洋牧場
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率先提出海洋牧場的概念,日本水產廳“海洋審議會”的文件中對海洋牧場給出了定義:所謂的海洋牧場是從海洋生物資源當中能夠持續生產食物的一個系統。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海洋牧場的定義逐步完善,當前,對海洋牧場的界定如下:
海洋牧場是一種漁業增養殖系統。是指為使某一海域漁業資源增加,通過增殖放流或者移植放流等手段將漁業資源苗種放流到海洋,這個過程中需要經過魚苗的中間育成W及人工馴化,同時采取核也技術人工魚礁巧放,改善漁業資源棲息環境,利用漁業資源生物特性,通過聲、光、電等控制技術,對漁業資源進行控制W及對漁業資源生存環境,即海洋牧場環境進行監測,從而實現對漁業資源進行人工管理與科學合理分配與使用,此促進漁業資源恢復與增力日,進而改善漁業結構,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利用一種具有工程牲、系統性的現代漁業模式。

2.海洋牧場的類型
根據功能不同,可將海洋牧場分為:漁業養殖型、生態修復型、休閑觀光型以及綜合型。
(1)漁業養殖型海洋牧場通常是選擇在沿海一帶進行建造,并且經過人工增殖放流的形式進行海產養殖,漁業養殖型海洋牧場通常產出的海產品主要有海參、鮑魚以及梭子蟹等等,這類海產品相對稀有,價格有相對較為高昂。
(2)生態修復型海洋牧場通常選擇在北方地區的海域進行建造,這類海洋牧場主要功能是修復該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使該海域生態環境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一般生態修復型海洋牧場所產出的的海產品以魚類為主。
(3)休閑觀光型海洋牧場可以說是休閑漁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李永樂海洋牧場所形成的特殊海洋景觀進行旅游行業的深度開發,同時結合上海釣等休閑項目,從而吸引較多的游客前來休閑觀光。
(4)綜合型海洋牧場主要是指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牧場,這種海洋牧場能夠對海洋牧場做到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利用。
3.海洋牧場的特點
(1)臨海性
海洋牧場最基本特點為臨海性,具體表現在海洋牧場產業的臨海性及生產與經營區域的臨海性。首先,海洋牧場產業是介于海洋產業和其它的陸域產業之間,需要依靠近海海域空間和其它陸域資源融合;其次海洋牧場建設與海岸帶開發緊密相連,海洋牧場通常選擇半封閉式的港灣或島礁周圍進行建設。
(2)工程性
其工程性表現為人工漁場建設工程性及各項技術的集成性。海洋牧場建設工程浩大,比如其一整套系統化的漁業設施建設W及采取管理手段都體現了明顯的工程特性。不僅需要人造上升流、人工種苗解化等工程技術,還需要建立環境監測系統、資源管理等系統工程。
(3)生態性
它不同于傳統海水養殖,也區別于單純地人工魚礁投放或增殖放流,更不是某些技術的簡單相加。海洋牧場在提高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的同時,更注重對近海漁業資源生境的修復,其目的是通過對近海海域生態與環境的改善從而為野生或人工放養的漁業資源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與海水養殖相比更加注重增養殖環境,減少了傳統養殖對海水環境的污染,變“圈養”為"放“養”,擴大了養殖漁業資源生存與活動區域,提高了漁業資源的質量。與單純的人工魚礁建設相比,注重對漁業資源環境的長期檢測與定期維護。與單純的增殖放流相比更加注重了漁業資源生存環境的修復與改善及漁業資源管理與可控性。海洋牧場培育的漁業資源的質量與野生漁業資源不分上下,比傳統養殖的漁業資源質量更為優良,同時通過海洋牧場系統對漁業資源的綜合管理可以提高増殖放流釋放魚苗的成活率因此,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牧場建設與運營必不可少的任務之一。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藍色經濟?主要特征是?與海洋經濟的區別在哪?
什么是海洋經濟?海洋經濟包括什么?相關政策匯總
什么叫海洋產業?海洋產業有哪些?包括哪些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