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新世紀以來,國家一直將“三農”問題列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什么是三農?具體指什么?如何解決三農問題呢?本文將具體梳理。

1.三農
“三農”是“農民、農村、農業”三者的統稱。
農民:我國目前人口最多的群體,是中國革命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農業: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場、山林等為主要生產資料的產業群。
農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鎮以外的廣大國土地域,即人口集居遠低于城鎮的鄉村。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將農業、農村、農民三者合并研究,“三農”理論逐步形成,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為“要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講話,明確地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一個特定的提法提出來了,隨后,在《我向總理說實話》和《中國農民調查》等文章相繼問世后,“三農”逐漸走出政界與學界,在社會上的關注度迅速上升,當前,“三農”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經濟學概念。
2.“三農”問題的產生與本質
(1)三農問題的產生
“三農”問題是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產生的問題,是由我國當時的經濟制度造成的。
杜潤生先生是八十年代農村土地承包制的力倡者,他認為,“三農”問題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問題。工業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產生了以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為核心的“三農”問題,進一步工業化又能吸納這些剩余勞動力,使“三農”問題自然消失。
以非政府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學者為代表的學者則認為,“三農”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制度問題,既是過去制度造成的結果,也是現在“三農”問題難以根治的原因。制度既是“三農”問題的因,也是“三農”問題的果,其總的根源是制度。從根本上說,“三農”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城鄉分治、一國兩策、重城輕鄉。城鄉分治的二元化社會結構,是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盤根錯節,根深蒂固,而且形成一整套法規體系和管理制度,相當堅固?!叭r”問題近幾年凸現出來,是新形勢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體現。
(2)三農問題的本質
“三農”問題的本質在于國家在經濟建設中對“三農”問題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和全面發展的戰略思路。把廣大的農村作為發展城市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同時考慮到國家特殊時期大力發展工業化的要求來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問題在于,國家很長一段時間在宏觀調控上缺少對農民這一弱勢的、龐大的群體,農業這一弱勢的、基礎的產業的全面認識和積極實踐,造成農村相對城市來說更加的落后局面。
3.“三農”問題的特征
從發展中來看,“三農”問題呈現長期性、復雜性與特殊性的特征。
(1)長期性
結合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三農”問題并不是我國特有的,像英國等老牌發達國家在解決三農問題上花費了近百年,美國花費了將近80年,日本也用了近二代人的時間才解決了三農問題。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業人口高達7億+,是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農業人口占比最多的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三農”問題的解決,所需時間將更長。
(2)復雜性
在信息化時代,許多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不斷采用資本密集型的生產方式,這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排斥勞動力的作用,阻撓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西方國家在工業化時期,雖然也存在資本對勞動的替代,但在剩余勞動力基本吸納完畢后,才開始以資本替代勞動,沒有像我國來得這么快,工業化與信息化、資本密集化幾乎同時進行。其次,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大部分農產品沒有比較優勢,規模小、成本高、質量低,標準體系不健全等,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很難靠自身力量站穩腳跟,這些使得我們解決“三農”問題更加復雜。
(3)特殊性
我國農村與城市發展嚴重失衡,等農村經濟出現了影響整個經濟建設時,才意識到農村經濟長期來存在的巨大問題,不得不用很大的代價去彌補,城市和農村發展的不協調性使得“三農”問題更加特殊。這是許多工業化國家不曾遇過的發展背景。此外,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土地資源進一步緊張,盡管國家方面盡力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但人均占有量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三農”問題更具特殊性。
4.如何解決“三農”問題
2021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新的建設意見:
(1)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面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生產,確保畜禽水產和蔬菜有效供給。落實好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2)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力度,抓緊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3)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4)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5)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妥善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6)要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
(7)要全面學習、系統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切實理解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緊密結合具體實際學懂弄通做實。
(8)要始終遵循黨的農村工作基本經驗,加強“三農”領域作風建設,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
以上梳理了三農及三農問題的產生、本質及特性,例舉了當前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措施,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有哪些?
什么是觀光農業?類型有哪些?功能介紹
什么是休閑農業?發展休閑農業的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