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可是與發達國家相較差距較大。中國農業機械結構發展比較不均衡,小型拖拉機為主要耕作機器,農業機械化效率較低。
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2015-2020

1、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
農機總動力是衡量農業機械化的核心指標之一,農機總動力是全國各農業部門(包括農、林、牧、漁業)農業機械機械總動力的之和,包括了耕作機械、收獲機械、排灌機械、運輸機械、植物保護機械以及其他農業機械。
從2006年到2017年間,我國農機總動力總體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我國農機總動力增長率有所波動,2006年增長率為5.61%,到2008年農機總動力增長率達到了最大值7.31%,此后增收緩慢下降在2016年增速下降至12.96%。相比之下,農機總動力2006年到2015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從7252.2億瓦增長到11172.8億瓦達到了最大值,2006年開始緩慢下降,到2017年農機總動力達到了9878.3億瓦。

2、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業機械的使用率不斷提高,同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得農機作業水平得到提升。2005年,我國農業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為65217.29千公頃、47049.5千公頃、34141.16千公頃,綜合機械化率為35.927%,機耕率為50.15%,機播率為30.26%,機收率為22.63%,到2016年,我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75.821%,機耕率為89.7%,機播率為65.16%,機收率為67.98%,相比于2005年分別增長了1.11倍、0.79倍、1.15倍、2倍。我國農業機械作業水平呈現穩步提高的趨勢。

3、農業機械裝備總量增加
我國農機購置補貼實施以來,財政對農業生產者和提供工業機械服務的農機合作組織購買補貼目錄內的農業機械給予財政補貼。財政補貼目錄內的農業機械包括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等,這就使得多種類的農業機械擁有量都快速增加。
如圖所示,大中型拖拉機從2006年的171萬多臺持續增長到2017年的超過670萬臺,增長了接近3倍。從品種來看,小型拖拉機的擁有量從2006年到2017年占主要機械擁有量的比重最大,2006年從1567.9萬臺增加到2011年1811.3萬臺,此后緩慢下降到1634.2萬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持續增加,到2017年增長4倍。

4、 農業機械化驅動因素
(1)農機補貼政策。通過提高農戶的農機購置能力,進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2)土地流轉政策。將土地由細碎化經營轉為規?;洜I,刺激農戶采用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
(3)農民收入提高。該趨勢顯著提高農民購買力,促進農業機械購買需求提升。

我國農業機械化行業政策
2017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民航局《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探索建立購置補貼的路徑和方式,完善分類分檔辦法、補貼額測算因素的選取方式與確定標準,創新補貼資金兌付方式,促進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
2018年2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
重點增加了支持農業結構調整需求和綠色生態導向的品目,剔除了技術已明顯落后的部分品目,最終確定補貼范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
2018年12月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農業機械化和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提出到2025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糧棉油糖主產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左右。
2019年3月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
自2019年4月1日期,農機產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或進口貨物行為時,稅率下調為9%
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
針對農機超期服役問題,出臺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引導各地加快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進度,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促進農機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
2021年2月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
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中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趨勢
1、北斗系統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從應用地域方面上看,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已在超過9個省區實現規范化應用。從應用領域方面上看,北斗農機從單一化的自動駕駛作業逐漸向農業信息化管理和作業監管等方向延伸。使用北斗系統大幅提高了農機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在保證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2、國家補貼政策協助北斗農機系統應用,推動農業作業高精度化。
除中央出臺的北斗農機補貼政策外,2017年有一些省市開始實施補貼標準,直到2018年所有省份都把北斗農機納入了補貼范圍,北斗應用漸漸普及,標志著中國農業機械會往精準化方向發展。
內容來源:《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分析短報告(20頁).pdf》
推薦閱讀:《聯合國糧農機構(FAO):2021糧食極度不安全地區早期預警分析報告(英文版)(49頁).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