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治理是什么
智慧治理一詞源于英文“SmartGovernance”,直譯作“智能化的治理”。長久以來,自智慧治理的概念被提出以后,有多種觀點探討智慧治理的概念:
有觀點認為,智慧治理是指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和家庭個體在公共權力機構的主導下,在共同參與公共事務過程中,依托和使用智能技術手段,降低公共事務成本、提高公共事務效率、優化公共事務體驗的連續狀態與過程。
也有觀點認為,所謂“智慧治理”是一種社會治理模式,主要通過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思路、方法和措施,來提高社會治理效率、優化社會治理方式。
有觀點也認為智慧治理在定義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智慧治理包括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等其他主體的治理模式,狹義的智慧治理主要是指政府智慧治理。政府智慧治理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智慧,強調其對大數據思維、現代信息技術及現代智能設施等手段的應用;二是治理,強調這種治理行為的公共價值取向。
綜合上述觀點,可以看到,目前人們對智慧治理的闡述,都離不開以下要素:一是智慧治理需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才能實施,二是智慧治理是以對大數據進行快速、有效地處理作為依據和參考,三是智慧治理的目的是使決策更加科學、精準。

2 智慧治理的特征
智慧治理基于全面感知、智能應用、協同創新、多元共享,構建有利于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整體規劃與發展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智慧治理模式與傳統社會治理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智慧治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智能化。傳統社會治理模式所依賴的經驗直覺型治理在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面前具有明顯的被動性,憑借經驗直覺的社會治理實踐日漸式微,逐漸被智慧驅動治理所取而代之。智慧治理的智能化集合了大數據的數據運用、網絡平臺的信息共享、移動設備的便捷方便等優點。例如,利用智能感知技術,自動采集社會基礎信息、智能監測社會靜態和動態信息,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提出相應方針和預防措施。智慧治理在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社會治安等各方面取代著傳統社會治理模式。
(2)共享化。傳統社會治理模式下,不同職能部門存在各自為政、決策沖突、工作分化等現象,呈現出一種“信息孤島”的局面,難以做到信息的共享及開放。治理主體之間也難以進行互動,獲取信息、享受服務的途徑狹隘。因此,傳統社會治理模式必將被智慧治理模式的共享化所取代。智慧治理可以實現信息數據的連接互通和治理過程的全面公開,構建社會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平臺,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3)協調化。協調治理主體之間的矛盾是社會治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傳統社會治理模式雖然也對社會服務的協調性給予了關注,但是傳統社會治理更加重視的是社會秩序。智慧治理則更加重視多元治理與多元服務的協調性,推進各要素在社會治理中的高效運作。智慧治理所注重的是服務型社會,推進水電能源、醫療保障、交通設備、民生教育、公共治安等關鍵要素的系統協調,以滿足群眾的利益需求,提高社會滿意度。
(4)協同化。智慧治理突破了單純一元化治理模式,通過治理主體正式與非正式參與,實現治理各主體之間的協同互助。公眾參與可以為事物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智慧治理的協同化可以為政府服務和公眾參與提供渠道。智慧治理模式中的政府同樣為社會治理指明大的方向,同時,可以更加緊密地聯系多元治理主體,實現政府、社會、公眾的協同治理。
以上是關于智慧治理是什么及其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全球治理?核心要素是?中國是如何參與全球治理的?
VOCs治理行業產業鏈、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
社會治理是什么?內涵、特點、方式及現狀分析
什么是數據治理?包含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