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虛擬物流
GB/T18354—2001物流術語中定義了虛擬物流(Virtual
logistics)定義為,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手段進行物流運作管理,實現物流節點企業間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的物流模式。它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打破了傳統實體物流組織的有形界限,對市場機遇快速響應,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實現資源互補、風險共擔的暫時性動態聯盟。實現了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與客戶之間物流鏈的完美統一,實現了為物流用戶提供快速響應和滿意的服務
。
2.虛擬物流資源
虛擬物流資源主要包括:虛擬采購,虛擬配送,虛擬存儲。
虛擬采購:Van der
Weele,Rozemeijer(1996)年首次提出了虛擬采購組織的概念,認為在虛擬采購,是由各商家組成的動態組織,和采購核心人員組成的核心組織共同構成。其中,核心組織負責對采購的過程、戰略、人員的培訓等。虛擬采購作為虛擬供應鏈的首個環節,既是商流過程,又是物流過程。虛擬采購影響著虛擬物流的資金運作,和其他各環節的正常運行。
虛擬庫存:虛擬庫存利用庫存信息,對各企業的倉儲、產品資源進行整合規劃,是一種戰略型的管理思想。目前對于虛擬庫存的研究并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大多數集中在企業局部、小范圍內的實際運用中:如
Sil Terra 公司的虛擬庫存管理系統;東方鋼鐵電子商務系統(Bsteel)的虛擬庫存;虛擬醫院藥房 VHP 系統;POS-EOS-VAN
零售系統的虛擬庫存中心等等。
擬配送:與傳統的配送相比較,劉云楓(2000)認為虛擬配送是物流供應鏈上的一個通道,而不是像傳統配送中心那樣是一個節點。虛擬配送由物流服務商,物流需求方(制造商)以及協同方等實體企業組成,同時需要物流信息系統這個中心平臺。其中物流服務商是虛擬配送功能的主要實施者,主導企業根據物流需求,以及物流信息平臺上其他物流參與企業的物流資源和信息,整合協調配送資源,達到
JIT 配送,低成本等的目的。
3.虛擬資源特征
(1)
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網絡。企業通過網絡平臺或數據交換系統,進行物流資源的協調,進行虛擬倉儲、虛擬配送、虛擬計劃、虛擬生產等。例如沃爾瑪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計算機網絡聯系,使得供應商可以觀測到沃爾瑪的貨架產品存量情況,從而自發的進行補貨,而沃爾瑪通過“交叉入庫”系統,對倉庫的商品進行選擇、替換,并快速地向各貨架發貨,沃爾瑪的系統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商城的銷售信息。
(2)“四兩撥千斤”的物流信息。正是由于虛擬物流的范疇并不以物質資產作為企業的邊界,以及虛擬物流整合的機制是以信息流作為企業的紐帶,帶動了虛擬物流資源的其他資源,按照信息流的規劃進行最優的分配協調。所以虛擬物流中,信息占據了關鍵點。物流信息的集中控制,合作企業間的信息共享,使虛擬的實體資源能夠很好的進行優化決策,達到資源的最大利用率以及成本損失的最小。這就是以信息作為杠桿來撬動企業虛擬資源的整合,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3)強調資源的使用價值,合作的隨機性。傳統資源觀強調資源的所有權至上,而虛擬物流資源整合強調資源的使用價值至上,注重不為所有,但求所用。強調企業通過與伙伴虛擬合作來利用伙伴的資源,實現強強聯合,從而實現動態擴展、模塊化組合和優化自身的資源結構。

以上梳理了虛擬物流的定義及虛擬物流資源的組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3PL Central:2021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倉庫基準報告(英文版)(34頁).pdf
2022年第三方物流龍頭順豐控股業務多渠道布局研究報告(2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