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環境檢測
環境檢測是是為科學評價作業環境質量和謀求最佳控制方法提供依據的測定一特定空間中廣泛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如粉塵、毒物、高溫、噪聲、振動、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等的濃度(或強度)及其分布特性的過程。根據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屬性與形態的不同,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的差異,各國政府制定了不同的衛生標準與檢測方法,
并趨向于采用統一的國際標準。

2.什么是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為保護環境不受污染,運用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等方法調查和測定代表環境質量各種要素的過程。環境監測的主要對象是大氣、水、土壤及生物體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噪聲、輻射、某些微生物等。其主要任務是對污染源進行定期的觀察,檢查各廠礦企業對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執行情況;對大氣、水、土壤、生物、城市環境噪聲等進行監測,發現污染,分析原因,追查污染源;在定期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污染的動態變化,及時預報和提出警報,以便采取措施。

3.環境檢測和環境監測區別
(1)行動性質不同:環境監測:是指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和測定的活動。
環境檢測:是一種商業行為,是一種單一的過程,一般由商業機構來進行。
(2)操作方式不同:環境監測: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以確定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環境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生態系統的監測。環境檢測:利用GIS技術對環境監測網絡進行設計,環境監測收集的信息又能通過GIS適時儲存和顯示,并對所選評價區域進行詳細的場地監測和分析。
(3)實施的機構不同:環境監測:是政府事業部門對環境的科學管理環境和環境執法監督。環境檢測:是各省環保局下轄環境監測站。
(4)目的不同:環境監測:是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環境檢測:根據要求,對相應的環境對象進行檢測,得出結果。
(5)兩者主要的區別主要還是體現在報告內容上:
環境檢測報告的內容:標題(例如 檢測報告 、 校準證書 或 抽樣報告
);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實施實驗室活動的地點,包括客戶設施、實驗室固定設施以外的地點、相關的臨時或移動設施;將報告中所有部分標記為完整報告一部分的唯一性標識,以及表明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客戶的名稱和聯絡信息;所用方法的識別;物品的描述、明確的標識以及必要時物品的狀態;檢測或校準物品的接收日期,以及對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至關重要的抽樣日期;實施實驗室活動的日期;報告的發布日期;如與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相關時,實驗室或其他機構所用的抽樣計劃和抽樣方法;結果僅與被檢測、被校準或被抽樣物品有關的聲明;結果,適當時,帶有測量單位;對方法的補充、偏離或刪減;報告批準人的識別;當結果來自于外部供應商時,
清晰標識。
環境監測報告內容:報告標題及其他標志:監測性質(委托、監督等);報告編制單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編制時間,采樣(監測)現場的地點(必要時)委托單位或受檢單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報告統一編號(唯一性標志),總頁數和頁碼:監測目的、監測依據(依據的文件名和編號);樣品的標志:樣品名稱、類別和監測項目等必要的描述,若為委托樣,應特別予以注明樣品接收和測試日期;需要時,列出采樣與分析人員,監測所使用的主要儀器名稱、型號及品牌;監測結果;按監測方法的要求報出結果,包括監測值和計量單位等信息;報告編制人員、審核人員、授權簽字人的簽名和簽發日期;監測委托情況(委托方、委托內容和項目等);需要時,應注明監測結果僅對樣品或批次有效的聲明。
當需對監測結果做出解釋時,監測報告中還應包括下列信息:
?
對監測方法的偏離、增添或刪節,以及特殊監測條件(如環境條件的說明);當委托單位(或受檢單位)有特殊要求時,應包括測量不確定度的信息;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監測報告中應包含質量保證措施和質量控制數據的統計結果和結論;需要時,提出其他意見和解釋;特定方法、委托單位(或受檢單位)要求的附加信息。
對含采樣結果在內的監測報告,應包括下列信息:
采樣日期;采集樣品的名稱、類別、性質和監測項目;采樣地點(必要時,附點位布置圖或照片);采樣方案或程序的說明等;若采樣過程中的環境條件(如生產工況、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采樣點周圍情況、天氣狀況等)可能影響監測結果時,應附詳細說明;列出與采樣方法或程序有關的標準或規范,以及對這些規范的偏離、增添或刪節時的說明;需要時,增加項目工程建設、生產工藝、污染物的產生與治理介紹等;其他信息包括監測全過程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情況、有關圖表和引用資料、必要的建議等。
以上就是有關于環境監測和環境檢測的定義及兩者區別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環境相關產業的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有哪些?
什么是生物能源?有哪些?優點分析
地熱發電是新能源發電嗎?工作原理是什么?技術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