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在《2030展望:虛實共生的低碳社會》當中提到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站。
智能手機、4G手機普及,人們的社交、購物、游戲等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移動支付市場規模不斷提升,主要城市基本上可以實現現無貨幣外出。
據CNNIC的調查,人的平均每周上網時長已經從2010年的18小時上升到30小時,2021年5月我國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已突破13.62GB。微信、QQ代替短信,成為了我國網上社交的最主要的方式。游戲市場上,手游市場規模在2016年超過了PC端規模。截止2020每年,手游移動端市場是PC端游市場的3.75倍。
在疫情的催化下,虛擬應用滲透加快,元宇宙初露頭角。
2020年,疫情期間大量的企業選擇遠程辦公。企業數字化轉型落地加快。除此之外,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應用場景滲透加快。人們對數字化服務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以上這些,還只是元宇宙的最初級的場景。
5G計算、人工智能、AR/VR、區塊鏈等技術的普及,使得人類進入元宇宙(虛實共生的數字化社會)的腳步加快。
元宇宙指的是一個脫離現實的世界。元宇宙和現實世界平行,相互影響。是一個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元宇宙可以為用戶提供內容社區綜合體、沉浸式娛樂體驗。元宇宙包含了身份、沉浸感、多元化、隨時隨地、文明、經濟系統等特征。
5G、邊緣計算、云計算等大規模的應用,將會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虛擬世界的支持。
基于深度學習的AI人工智能提升數據采集和處理效率,并為數據采集處理內容生產提供動力;VR/AR
將為我們帶來更具沉浸感和臨場感的數字化生活體驗,為全面的用戶體驗升級提供支持。
2030展望#1:虛實共生的數字化社會

2030年,人類將很有可能會通過AR/腦機接口等智能硬件生活在虛擬的社會當中。
元宇宙底層技術支持

AR/VR/腦機接口等智能硬件,將會成為元宇宙、云游戲的硬件載體。
2020-2030消費電子創新性應用終端將會由用于娛樂、社交的VR設備過度到以VR/AR為載體通過腦機接口進一步簡化信息/指令輸入媒介。2020年VR設備出貨量創下歷史新高。我們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VR設備和內容的逐漸成熟;另一方面得益于疫情推動VR設備的滲透率提升。將來,隨著5G不斷的滲透,硬件設備不斷的優化,AR/VR/腦機接口將會成為元宇宙、云游戲的硬件載體。
數據來源:《2030展望:虛實共生的低碳社會》
東吳證券發布《通向元宇宙的技術路徑和基礎設施》其中提到:元宇宙:虛擬與現實交叉融合的新世界,虛擬與現實高度融合,指向互聯網的下一站。
元宇宙(Metaverse)的英文由Meta和Verse組成,有“超越宇宙”之意,可以理解為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虛擬空間。它連接了虛擬與現實,其中有真實的設計和經濟環境,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線創造游戲Roblox 的 CEO Dave Baszucki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將所有人關聯起來的3D虛擬世界,人們在元宇宙擁有自己的數字身份,可以在這個世界里盡情互動,并創造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在功能層面上,元宇宙是一個承載虛擬活動的平臺,它復制了現實世界的底層邏輯,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和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元宇宙強調的是生態完整性和用戶的主觀能動性,用戶在其中可以與朋友共度時光、可以創造自己的藝術作品,可以進行教育、交易等社會性活動。
目前的元宇宙尚未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定義,Roblox的CEO Dave Baszucki認為元宇宙應該具備八大要素: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低延遲(Low
Friction)、多元化(Variety)、隨地(Anywhere)、經濟系統(Economy)、文明(Civility)。
在理想的元宇宙中用戶擁有虛擬身份,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可以相關也可以毫無關系;用戶在元宇宙中擁有朋友,可以進行跨越空間的社交;在元宇宙中用戶可以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并且不會存在強烈的延遲和不同步;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入元宇宙體驗其中的豐富內容;元宇宙擁有自己的經濟系統;元宇宙最終會發展成一種虛擬的文明。
元宇宙的八大要素

作為與現實高度融合的虛擬平臺,高保真、遵守物理規律和完全開放是元宇宙的重要特性,虛擬空間需要渲染高保真度的圖像來為用戶創造沉浸式的體驗,事物遵守物理規律如重力定律、壓力和聲音的規律才能使交互效果接近真實,完全開放意味著技術開源和平臺開源,不同需求的用戶都可以在元宇宙中活動和創造,向第三方開放技術接口以便自由添加內容,元宇宙的邊界不斷擴展。
元宇宙與真實宇宙相互融通

元宇宙的本質仍然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眾多的互聯網用戶構成了元宇宙中的行為主體,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前提,截至2021年3月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達51.68億人,占世界總人口數的65.6%。融合多種先進技術、沉浸感和參與感邁上新臺階的元宇宙或將是下一輪科技創新的重點關注對象,指向互聯網的下一站。
數據來源:《通向元宇宙的技術路徑和基礎設施》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