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歷程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一種結果。


總體而言,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共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60-80 年代:見證了1983年PLC
誕生和以太網標準化、1986年PLC連接到PC,1989年萬維網發明等重大突破,實現了機器之間的互聯;
第二階段90 年代:1992年,引入工業以太網和TCP/IP連接;1995年,MS
Windows恒偉工業主流操作系統;1996年,OPC數據訪問協議發布;1997年,無線M2M技術在工業普遍發展;1999年,物聯網概念提出。全球工業互聯網行業實現了工業網絡協議和操作系統的發布,工業設備逐漸聯網;
第三階段00年代:邁入 21 世紀后,2002 年云計算形成,2006 年通信獨立架構協議發布,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
第四階段:2010 年至今,全球工業互聯網雛形漸漸形成,2016年工業互聯網雛形形成,但當前工業互聯網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未來有待進一步發展。
2 工業互聯網平臺
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早期較為依賴政府扶持,目前行業形成了“專業服務+訂閱功能+在線交易”的商業模式。


3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
從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劃分來看,產業鏈上游包括網絡層和設備層,中游包括平臺層和軟件層,下游主要為應用層。

4 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及其代表企業
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主要包括軟件企業、制造業企業、互聯網企業、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電信服務商和初創企業六大類。
(1)軟件企業:代表企業有用友網絡、東方國信、金蝶國際等,將已有的成熟軟件解決方案應用于工業領域,在軟件服務上擁有穩定的工業客戶群體,將原有成熟軟件解決方案向工業領域延伸,成本較低,交付靈活,向Saas
服務轉型。
(2)制造業企業:代表企業有三一重工、海爾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等,他們更熟悉生產制造流程,但云計算技術較為薄弱;
(3)互聯網企業:代表企業有阿里云、騰訊云、BAT等,云計算技術領先,消費互聯網經驗和資源豐富等優勢明顯,但是工業知識較為缺乏,未來有望向產業互聯網延伸;
(4)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代表企業有華為、浪潮軟件、寶信軟件等,為制造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平臺、應用服務等整體信息化服務,并積極向平臺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
(5)電信服務商:代表企業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基于5G 網絡部署,積極打造 5G+工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
(6)初創企業:代表企業有昆侖數據、樹根互聯等,在各自領域專注度較高,創始團隊通常來自頭部信息與工業企業,小而精,大數據、AI
等前沿技術上具備比較優勢雖然自身資金實力較弱,但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市場資本的關注。


5 工業互聯網行業政策
近年來,各層級部門先后發布了一系列圍繞工業互聯網的相關政策,工業互聯網成為十三五和十四五時期的重要政策風口,推動新基建建設,并向“中國智造”轉型。


6 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
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是升級改造工業互聯網內外網、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開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示范、加快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建設
推薦閱讀: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德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工業 4.0 x 工業互聯網, 實踐與啟示(55頁).pdf》
《寶信軟件-工業軟件厚積薄發IDC資源整合加速擴容-211130(37頁).pdf》
《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工業互聯網人才白皮書(2020)(6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