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戰略性部署政策
2021.07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明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要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扎實推進南繁硅谷等創新基地建設。
2021.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把生物育種與集成電路、空天科技等并列為強化國家戰略力量重點發展的八大前沿領域之一,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提高良種自主可控能力;并明確提出“加強農業良種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p>
2021.02《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啟動重點種源關鍵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健全商業育種體系,加強種業市場監管整治,嚴厲查處假冒侵權行為。
2021.0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2021.02《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發揮生物育種創新在塑造農業科技競爭新優勢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提升并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相關活動。
2020.02《2020年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工作要點》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推進科企合作質量,扎實開展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實施大豆增產增效行動;加快規范品種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推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修訂;確保市場穩定,不斷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2020.02《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明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堅持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原則。力爭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
2019.0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行動,推動重型農機、生物種業、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的自主創新。
2018.06《關于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的通知》進一步改良品種、改善品質,篩選出一批優質、抗病、適應性強、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提升良種繁育能力。
2016.1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加大自主創新種業重大工程,加大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
2016.10《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
年)》推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加強雜種優勢利用、分子設計育種、高效制繁種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培育并推廣機械化生產、高產優質的突破性新品種;完善良種繁育基地設施條件,健全園藝作物良種苗木繁育體系,推進主要農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深入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

推薦閱讀
《【研報】農業:打好種業翻身仗-210326(64頁).pdf 》
《【研報】農業行業比較系列三:種業農業芯片浪潮已至-210125(20頁).pdf 》
《【研報】農業:疫情變化政策出臺繼續關注種、養殖業-210222(14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