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病歷是什么
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指醫務人員通過電子病歷系統輸入文字、符號、圖表、數字、數據等形式記錄下來的病歷。在醫療機構就醫過程中,患者首頁、病程記錄、護理記錄、醫囑信息、手術記錄等病案信息均采用電子方式進行存儲、管理、傳輸和復制。EMR取代了非傳統電子病案的Word版本和傳統紙質手寫病案,它不僅包含紙質病案的所有診療信息,還包括治療過程中的LIS信息、PACS圖像、手術過程中的信息等。
比較規范的定義來自衛生部印發的《電子病歷系統功能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明確了電子病歷的定義和功能:電子病歷系統包括采集、存儲、訪問和在線幫助、提供信息處理和智能化服務的功能,既包括應用于門(急)診、病房的臨床信息系統,也包括檢查檢驗、病理、影像、心電、超聲等醫技科室的信息系統。它應當具有用戶授權與認證、使用審計、數據存儲與管理、患者隱私保護和字典數據管理等基礎功能。

2 電子病歷發展階段
電子病歷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手寫病歷階段,即紙質病歷電子化。病案室通過掃描儀將紙質病歷電子化進行存檔,這個階段是病歷發展的初級階段。
第二階段是電子病歷表格化。根據病案標準,醫務人員必須填寫,比如出生年齡、性別、籍貫、民族、體重、血壓、脈搏、診斷、既往病史、病程記錄、檢查結果等。與第一階段相比,這一病案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三階段是現階段,EMR在這一階段是一個統一的登陸界面,通過鼠標點擊選擇項目,也可以通過模板輸入文本。包含較為完整的病歷數據,醫學影像、檢驗、檢查,藥品說明書等。同時醫院電子病歷系統開始網絡共享化,形成了跨區域的電子病歷信息共享。
3 電子病歷特點
電子病歷的特點主要有:
(1)傳送速度快
醫務人員通過網絡計算機,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就能及時找出數據并顯示在醫生面前
(2)共享性好
現在使用的常規醫療記錄都是保密的。在醫院接受過治療的病人的病歷只保存在這家醫院。如果患者在其他醫院治療,需要重新檢查,這給患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電子病歷的使用可以克服這些缺點。各醫院患者的診療結果可以通過醫院間的病歷信息共享平臺進行傳播,病歷的共享將給醫療帶來極大的便利。
(3)存貯容量大
由于計算機存儲技術特別是分布式存儲技術的不斷迭代,電子病歷系統數據的存儲容量可以是相當大的。
(4)使用方便
醫務人員利用電子病歷系統可以方便地保存、復制、搜索和瀏覽病歷,方便、快捷、準確地進行各種科研和統計分析工作,減少了輸入數據的工作量,提高了臨床科研水平。
(5)成本低
通過對電子病歷系統進行一次性投資,可以減少患者的時間成本和住院費用。
以上是關于電子病歷的定義及其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電子病歷?分級評價標準是怎樣的?
電子病歷廠商有哪些?國內主要電子病歷廠商梳理
電子病歷包括哪些內容?歸檔方法有?歸檔流程介紹
電子病歷行業分析,行業前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