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布了報告《促進更好保護金融體系免受網絡威脅的國際戰略》。
全球金融體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這一變革。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考慮支持數字貨幣和現代化的支付系統。在這個變革的時代,網絡威脅很容易破壞信任和創新,網絡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惡意行為者正在利用這一數字轉型,對全球金融體系、金融穩定和對金融體系完整性的信心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惡意分子利用網絡能力竊取、破壞或以其他方式威脅金融機構、投資者和公眾。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惡意行為者的目標不僅是北美、歐洲和其他高收入國家的金融機構;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許多國家也成為保護較少的軟目標。在20國集團大規模投資的推動下,過去10年推動了更廣泛的金融包容,許多國家已跨越式發展到數字金融服務。盡管數字服務確實促進了金融普惠性,但它們也為惡意黑客提供了一個目標豐富的環境,并帶來了新的洗錢風險,為各種跨國犯罪活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015-2020年,網絡交易與金融政策軌跡之間的變化差距:

1.國際合作是必要和緊迫的。現在不僅是犯罪分子,國家也把金融機構作為攻擊目標。鑒于威脅的規模和網絡系統的全球相互依賴性質,如果單獨行動,各國政府、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無法有效抵御網絡威脅。
2.減少碎片化將釋放產能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旨在更好地保護金融機構的舉措正在實施之中,但它們仍處于孤立狀態。其中一些項目已經成熟到可以共享、更好地協調和進一步國際化的程度。
3.保護國際金融體系可以成為其他部門的榜樣。即便是在地緣政治局勢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金融體系也是少數幾個各國在合作方面有明顯共同利益的領域之一。一個完整的國際架構——從G7和G20的金融發展趨勢到FSB和國際金融機構,已經存在以推動變革。關注金融部門提供了一個起點,并可能為未來更好地保護其他部門鋪平道路。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促進更好保護金融體系免受網絡威脅的國際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