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衣物洗滌劑
衣物洗滌劑是用來清洗衣物的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衣物清理護理市場有衣物洗滌劑、柔順劑和洗衣助劑三個部分,而衣物洗滌劑占衣物護理市場的主要部分。
在衣物清洗過程中,衣物洗滌劑是主要發揮作用的產品,其中,洗衣助劑是用于配合和提升洗滌劑效果。柔順劑是在洗衣過程結束后用來恢復衣物表面纖維的光滑性、延伸性及彈性,節約熨燙時間的產品。

不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歐美日市場,衣物洗滌劑都占以銷售額計的衣物護理市場的主要部分,中國占比最高可達94%,歐美日市場平均占比也在60%左右。

2 洗衣機理是什么
洗衣機理主要是由衣物洗滌劑、水和機械力三要素相互配合發生作用。
平常我們衣物上的污垢產生于人體和外部環境,分為親水性和親油性兩種類型,洗滌劑能夠去除親油性的脂肪和蛋白質等污垢,機械力去除容易吸附在纖維表面的親水性污垢,如灰塵、碎米粒等;水溶解洗滌劑并且去除不易吸附在纖維表面的親水性污垢,如尿素等,三者相互配合,去除衣物上的污漬。
衣物洗滌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其特點是分子中含有親水基和親油基,可以有效附著在親油性的污垢表面,在親水基的作用下將污垢由纖維拉向水中。

3 衣物洗滌劑產品對比: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衣凝珠
(1)肥皂:肥皂是歷史悠久的條形洗滌劑。公元前3000年就已經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肥皂配方——1份油和5份堿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潔劑。而公元2世紀時羅馬人已開始原始肥皂的生產。早期的肥皂主要供給王宮貴族,但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廉價制取氫氧化鈉成功,結束了從草木灰中制取堿的古老方法,氫氧化鈉的大量普及,使得肥皂成為平民百姓的日常洗衣用品。

(2)洗衣粉:洗衣粉是去污力強的粉狀合成洗滌劑。它是20世紀40年代以后,人們利用石油中提煉出的四聚丙烯苯磺酸鈉等化學物質,制造出了比肥皂去污能力更強的合成洗滌劑洗衣粉。隨后又將具有軟化硬水、提高洗滌劑去污效果的磷酸鹽加入到洗衣粉配方之中,制成了含磷洗衣粉。20世紀80年代發明了濃縮洗衣粉。洗衣粉的優勢是去污力強、漂白作用好。
(3)洗衣液:洗衣液是一種易溶解、不傷手、易漂洗的液體洗滌劑。20世紀80年代,洗衣液誕生。洗衣液的優勢是對水溫沒有限制,易溶解、無殘留,采用中性配方,對皮膚的刺激較小。缺點是缺乏漂白劑,包裝不環保。
(4)洗衣凝珠:專為機洗設計的珠狀洗滌劑。洗衣凝珠最早是2001年寶潔公司推出的形態為固體的產品,本質上由表面活性劑質量分數在45%以上的超濃縮洗衣液及透明PVA水溶薄膜構成,專為機洗設計.洗衣凝珠的制備壁壘主要在水溶性膜。制備時,要使水溶性薄膜1)在含有少量水的配方中保持穩定,2)在洗滌過程中遇水時快速完全溶解;3)能防潮,耐受一定壓力,以免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破損。
洗衣凝珠的優勢是方便、定量包裝不易造成浪費。劣勢是因為外表顏色鮮艷,容易吸引兒童注意,導致兒童誤食,同時不適用于手洗。
4 衣物洗滌劑國家標準
對于去污力,我國標準GB/T13171.1-2009、GB/T13171.2-2009以及QB/T1224-2012中均規定了洗衣粉或洗衣粉產品的去污力均不得小于標準洗衣粉或標準洗衣液的去污力,主要通過對JB-01(碳黑油污布)、JB-02(蛋白污布)、JB-03(皮脂污布)三種規定污布的去污力進行對比來評價產品的去污力。

目前衣物洗滌劑(洗衣粉、洗衣液)相關標準和法規涉及的環保指標主要有表面活性劑的生物降解度、磷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氮川三乙酸(NTA)及其鹽、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我國的GB/T13171.1-2009、GB/T13171.2-2009、QB/T1224-2012、HJ458-2009中均規定不得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我國HJ458-2009中規定織物洗滌劑和護理劑產品中不得使用氮川三乙酸NTA及其鹽。

來源:《2021年衣物洗滌機行業發展歷程分析及中國市場趨勢研究報告(3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