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藥是什么?
為了降低藥物開發成本,AI技術在制藥領域開始得到應用。美國國科院院士羅納德·韋爾表示,目前AI已經參與藥物研發,但只是起輔助作用,其工作范圍主要是對藥物結構 、現有藥物的功效等結果進行快速分析,加快發現新藥的速度,從而輔助靶點藥物研發、候選藥物挖掘、化合物篩選等。
當前,數據、算力和算法是AI制藥公司的關鍵技術。數據方面來看,原始數據多來自三個方面,和藥企合作獲得的研發數據集、企業本身研發積累的數據集等。原始數據會通過多輪數據清洗最終獲得可以用來建模的數據。算力方面來看,GPU 云計算資源是 AI 制藥公司的重要計支撐。數據和算力是 AI 制藥公司的基石,在此基礎上AI制藥公司可以搭建出自己的底層知識圖譜,并構成其行業壁壘之一。雖然當前藥物研發的新基建還在初期,但隨著各大數據庫的開源和云計算平臺的推廣,數據和算力已漸漸不再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AI制藥有什么好處?
AI 制藥最初的目標是,用計算技術來預測過去需要大量實驗才能得到的結果,從而提升藥物研發與篩選的范圍和效率
,加快藥物研發。
高盛集團近年的一份報告指出 ,通過使用機器學習和 AI技術,在獲批藥物的平均年度開發成本為16 億美元,或在每年失敗藥物的成本為300 億美元的前提下,有希望將藥物開發的相關風險減半。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制藥行業每年可節省約260 億美元的成本。
諸多專家表示,預計AI 制藥能夠從兩方面對降低藥價產生影響:
一個是藥企不需要再將所有臨床試驗失敗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然后是通過提升新藥上市速度,藥企可獲得更多專利保護年限,平衡研發成本。

AI制藥領域國家重點政策
1、2017/6/5,國務院《“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加速新藥創制和產業化,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構建智能診療生態系統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加以推動,并進一步聚焦新藥創制方向。
2、2017/7/20,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特別提出基于人工智能開展大規?;蚪M識別、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研究和新藥研發,推進醫藥監管智能化
3、2017/12/15,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4、2018/11/8,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
對于醫學標準數據集建設和應用提出指標性要求。
5、2020/7/27,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建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強標準頂層設計與宏觀指導。深化人工智能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注重國際國內標準協同性,充分發揮標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6、2020/12/22,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推動智能化制造發展。鼓勵大型企業加大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應用力度,全面提升研發設計、工藝仿真、生產制造、設備管理、產品檢測等智能化水平,實現全流程動態優化和精準決策。支持工業人工智能芯片、工業視覺傳感器等基礎硬件的研發突破。

2021年全球AI制藥行業研究進展盤點
02-26,生物制藥公司Roivant Sciences宣布收購Silicon Therapeutics,推進計算藥物發現平臺開發。
03-04,英矽智能宣布通過人工智能成功發現全新機制藥物。
04-12,望石智慧完成1億美元B及B+輪融資,加速AI制藥產業化落地。
05-18,人工智能病理公司PathAI宣布完成1.65億美元C輪融資,以加快產品開發。
05-19,百時美施貴寶與生物制藥公司Exscientia宣布簽署價值12億美元合作協議。
07-08,國家藥監局發布《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
07-29,《自然》:人工智能程序預測出98.5%的人類蛋白質結構。
08-11,晶泰科技完成4億美元D輪融資,由奧博資本領投。
08-27,百時美施貴寶與Exscientia合作,利用AI開發出免疫調節候選藥物。
09-27,《Nature》:科學家發現利用人工智能可高效預測蛋白質分子結構。人工智能病理公司PathAl宣布與羅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數字病理診斷的開發和銷售
10-20,臨床分析平臺Saama Technologies獲4.3億美元的戰略增長投資。
12-01,英矽智能啟動ISM001-055首次人體試驗。
12-08,羅氏和基因泰克與Recursion達成數十億美元Al藥物發現合作。
12-21,新合生物完成5億元A+輪融資,加速AI+RNA藥物研發進程。
12-22,未知君完成近1億美元B輪系列融資,開啟AlxBT新戰略
12-23,羅氏與微軟簽署諒解備忘錄,利用人工智能改善病人醫療效果
12-30,《Arthritis Care & Res》: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標志物來開發個體化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法。

2021年全球AI+制藥明星公司最新進展
Schrodinger(1990年成立)
2021年4月13日,人工智能計算公司NVIDIA與Schrodinger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加速全球藥物研發
2021年8月15日,再鼎醫藥與Schr?dinger宣布開展腫瘤領域全球研發合作。
Exscientia(2012年成立)
2021年3月4日,AI藥物研發公司Exscientia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擴大現有生物分析能力。
2021年4月9日,AI藥物研發公司Exscientia宣布首個AI設計的免疫腫瘤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21年9月14日,AI制藥企業Exscientia攜3款臨床藥物擬美股上市。
Recursion(2013年成立)
2021年4月14日,生物技術公司Recursion擬募資3.06億美元,登陸納斯達克。
2021年9月29日,生物技術公司Recursion宣布FDA授予REC-4881治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孤兒藥稱號。
2021年12月8日,羅氏和基因泰克與Recursion達成數十億美元AI藥物發現合作。
Insilico Medicine(2014年成立)
2021年2月24日,人工智能服務公司Insilico Medicine發現新機制特發性肺纖維化藥物。
2021年3月9日,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Chemistry42被UCB藥物發現項目采用。
2021年12月1日,英矽智能啟動ISM001-055首次人體試驗。
晶泰科技(2015年成立)
2021年2月3日,晶泰科技與新格元生物達成戰略合作,以AI和單細胞測序研發腫瘤靶向藥
2021年8月11日,晶泰科技完成4億美元D輪融資,由奧博資本領投
2021年12月16日,德琪醫藥與晶泰科技達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藥物研發
Relay Therapeutics(2016年成立)
2021年4月16日,生物制藥公司Relay Therapeutics以8500萬美元預付款收購ZebiAI Therapeutics。
2021年10月11日,新藥研發公司Relay Therapeutics高特異性FGFR2抑制劑初步臨床結果積極。
2021年10月13日,藥物研發公司Relay Therapeutics宣布公開發售普通股定價。
insitro(2018年成立)
2021年3月15日 藥物研發公司insitro宣布完成4億美元C輪融資,由CPP Investments領投。

內容來源:
《CBINSIGHTS:AI制藥行業專題報告:打開AI制藥黑匣子CBInsights深度剖析AI制藥領域商業機會(29頁).pdf 》
《動脈橙:全球AI制藥價值趨勢報告2016-2021年(15頁).pdf》
推薦閱讀:
《億歐智庫:2021中國AI計算制藥產業報告-藥物發現篇(2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