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下主要重點有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其具體分析如下: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主要是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其主要內容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
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主要是支持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關鍵系統創新應用;提升智能創造水平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其主要內容是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
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
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與電網(V2G)能量互動:加強高循環壽命動力電池技術攻關,統籌電力需求,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
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與氣象、可再生能源電力預測預報系統信息共享融合,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光儲充放"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
一體化智慧出行服務:優化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使用環境。智能綠色物流運輸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配送、港口作業等領域應用。
以數據為紐帶高效協同:新能源汽車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大數據平臺:智慧城市。
完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是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智能路網設施建設、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其主要內容是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充電設備與配電系統安全監測預警等技術研發。C-V2X標準制定和技術升級;差分基站建設,推動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在高精度定位領域應用。提高氫燃料儲運經濟性;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主要是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其主要內容是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開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市場環境;引導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
“放管服”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措施。加快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組織協同。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碳中和”系列專題報告(一):“碳中和”如何改變全球產業配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