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載波通信
載波通信是有線長途通信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通信方式。它是根據頻率搬移、頻率分割等原理,將原始信號對載波進行一次或多
次調制,搬移到不同的線路傳輸頻帶,然后送到線路上進行傳輸,從而實現多路通信的一種通信方式。這其中,比較常用的載波通信是電力線載波通信。它是利用高壓電力線(指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中壓電力線(指10kV電壓等級)或低壓配電線(380V與220V用戶線)作為信息傳輸媒介進行語音或數據傳輸的-種特殊通信方式。

2.載波通信的組成
載波通信系統由終端機、增音機和傳輸線路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載波終端機:包括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發送部分每一調制級都有調制器、濾波器、放大器和載頻源。它把各路音頻信號調制到預定頻帶位置上,取出有用邊帶并放大到規定電平。接收部分的工作是發送的逆過程。終端機的輸入端還有二-四線設備和信號設備,用以使二線制用戶線與四線制收發支路連接,并轉換信號。
載波增音機:載波系統長距離傳輸時需要在線路上分段增音,以補償線路衰耗并均衡其衰耗-頻率特性。增音機包括線路放大器和均衡器,通常還有自動電平調節設備,調節增益以補償和均衡線路衰耗的變化。
傳輸線路:利用明線、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等傳輸信號。
載波通信的變頻方案
前群頻帶:話音頻帶分別經3 個分路載頻12 kHz,16 kHz,20 kHz變頻,組成12~24
kHz頻帶,這個頻帶稱為前群。對應的這次變頻叫做分路變頻。
基群頻帶:4組前群頻帶分別經84 kHz ,96 kHz,108 kHz,120 kHz 載頻變頻,將頻帶搬移至60~108
kHz(也可將12路話音頻率分別經64 kHz,68 kHz ,72 kHz,··· ,108 kHz載頻變頻,搬移至60~108
kHz),這個頻帶稱為基群。它包含了12個通路,為多路載波機組成的基礎。對應這次變頻叫前群變頻,又稱為第一次群變頻。
超群頻帶:5個基群分別經420 kHz,468 kHz,516 kHz,564 kHz,612 kHz載頻變頻,將頻帶搬移到312~552
kHz頻率范圍,這個頻帶稱為基礎超群,簡稱超群。它包含了60個通路,為60通路以上多路載波機組成的基礎。對應這次變頻稱為第二次群變頻。
主群頻帶:5個超群分別經1 364 kHz,1 612 kHz,1 860 kHz,2 108 kHz ,2 356
kHz載頻變頻,將頻帶搬移致電812~2 044 kHz頻率范圍,這個頻帶稱為主群。它包含300個話路,對應的變頻稱為第三次群變頻。
3.載波通信分類
據傳輸媒介不同,載波通信可分為明線載波通信、對稱電纜載波通信、小同軸電纜載波通信、中同軸電纜載波通信、海底電纜載波通信及電力線載波通信等。
明線載波通信有3路、12路載波機;
對稱電纜載波通信有3 路、12路、60路、120路和480路載波機;
小同軸電纜載波通信有300路、960路、2 700路和3 600路載波機;
中同軸電纜載波通信主要有1 800路、3 600路和10 800路載波機等。
4.載波通信的缺點
(1)體積龐大,制造工藝復雜的各種話音、遠動、導頻、中頻濾波器,一直是制約載波機技術性能和生產制造成本的關健因素,也是國內載波機用來傳輸遠動、繼電保護信號一直存在的問題。
(2)由于LC濾波器選擇性能的限制,導致模擬載波機頻率資源利用率低,話音、遠動、導頻相互之間串擾嚴重。
(3)模擬調制解調器、放大器溫度漂移大、技術指標低、調整不方便。
(4)生產周期長,現場不能變更頻率。
(5)不便進行通信系統設備監控及運行管理。
以上梳理了載波通信的定義、分類及缺點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鼎信通訊-高毛利率的載波通信模塊提供商-170109(20頁).pdf
什么是無線通信模塊?分類有哪些?
什么是數據通信?特征有哪些?應用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