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艾瑞咨詢,智慧菜場指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互聯網+實現智能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對傳統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使得菜市場具備信息實時化、具體化、可視化,以及智能支付、計量監管、食品溯源
(含追溯電子秤、二維碼溯源)、數據分析及信息發布等功能。這樣的菜市場我們統稱為智慧菜場。
中國智慧菜場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國共有近4萬個菜市場,菜市場的總規模超過了3萬億元。菜市場作為社區零售的重要場所,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民生工程”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在國家多項政策的扶持之下,發展智慧菜場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下面是菜市場智慧化改造相關政策梳理(不完全統計)
2018年4月《關于加快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在已建成城市社區,通過公有物業劃撥、購買、項目配套、集中連片租賃等方式加強設施建設,通過在現有超市、便利店、菜市場等社區商業設施搭載居民生活服務業等方式完善功能配置,加快改造一批便民服務中心。
2019年5月《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食品生產企業對其產品追溯負責,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記錄真實完整,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國家建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追溯平臺,建立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追溯標準和規范,完善全程追溯協作機制。
2020年6月發關于開展菜市場調查摸底的通知。此次摸底調查是為準確掌握全國菜市場發展現狀,推動做好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更好滿足居民便利消費、安全消費和品質消費的需求。
2020年9月商務部等12部門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鼓勵商品市場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建立新型組織方式和體系架構,搭建開放平臺與中小商戶共享,發揮平臺企業“以大帶小”作用,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逐步形成集成服務、協同產業的平臺經濟生態。支持農產品市場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應用,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產銷對接平臺,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
2021年5月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市場實施環境改造,完善分區布局,進一步增強檢驗檢測、冷藏保鮮、產品追溯等便民惠民服務能力,完善供應鏈末端公益功能。發展智慧農貿市場,支持市場配置智能電子秤、信息化管理等設備設施,對品種、價格、銷售量等交易信息統一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
2021年中國智慧菜場產業鏈圖譜

中國智慧菜場行業主要參與者
目前,互聯網平臺方面,京東、美團、每日優鮮等分別通過數字化改造末端銷售環節供應鏈、菜場代運營、整包改造菜市場等方式對菜市場進行數字化升級。連鎖商超方面,華冠超市、永輝超市等線下商超通過打造“社區新型市集”新業態布局智慧菜場業務。除此之外,一些比較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菜市場如萬有集市、中渼市集等依靠其地域優勢打造數字化菜場。
2021年中國智慧菜場行業主要參與玩家分析

就當前來說,預計2020-2025年,智慧菜場的滲透率將由0.4%提升至14.6%,市場規模將會由138億元提升至60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2.5%。
2016-2025年中國智慧菜場行業規模及增速

中國智慧菜場行業發展趨勢
1、未來3-5年智慧菜場行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低線城市將成為智慧菜場改造重點區域。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智慧菜場行業研究報告(24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