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治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智能化、網絡安全長效化為建設目標,以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和體制機為方法,以分級分類推進建設為途徑,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戰略的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以人為中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城市未來關系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高級城市形態。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這一概念。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學習時進一步強調,要以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自此,實現“三融五跨”的大協同,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遵循的基本原則。
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里?
參照我國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可以看出與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數據信息資源在公共服務相關利益主體間互聯互通,更加注重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在公共服務建設中的高效利用,更加關注城市公共服務建設中的網絡信息安全,更加強調城市公共服務以人為本和惠民便民。
新型智慧城市與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新在四大方面:
1、從頂層設計上,更加注重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2、從建設重點上,更加強調數據驅動、信息主導;
3、從目標定位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為民服務;
4、從實施路徑上,更加注重政企合作、共贏發展。

新型智慧城市的特征
1、信息網絡泛在互聯
新型智慧城市以信息網絡泛在互聯為重要支撐,呈現無處不在的可感知狀態。
一方面,電信網絡、廣播電視網絡、互聯網網絡通過向寬帶通信網絡、數字電視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演進升級,并通過技術升級改造,完成三網融合,達到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共享,城市居民可以在移動通信終端、電視終端、電腦終端自由切換獲取信息,感知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另一方面,新一代城市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得到快速完善,泛在的無線通信網絡和物聯網絡自然嵌入城市各項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中,城市居民生活深度融合互聯網絡,實現人與人,人與網絡、人與智能終端隨時隨地互聯互通,隨意隨需交互聯動。
2、智能應用融合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驅動,提升城市公共管理要素、資源的快速集成處理,提高智能化分析決策能力,進而在應用層面實現智能應用廣泛深入地融合生活。
首先,具有4v優勢,即大量化、高速性、多樣性和高價值的大數據給城市治理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數據紅利,城市公共服務各治理主體通過在大數據平臺的相互數據開放共享,使這些數據紅利成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戰略資源。
其次,云計算技術的高速發展,提升了對海量大數據的存儲、清洗、挖掘和分析能力,通過對存儲大數據信息的分析提煉,分析其內在規律,為快速響應城市生活服務的各方面決策提供了基礎保障。
最后,人工智能技術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為依托,在智能制造、智能學習、智能醫療等各個領域以人性化、場景化、價值化的智能應用形式深入融合公眾生活,實現智能化應用與公眾生活場景的全面對接,為社會公眾日常生活服務提供了準確、高效的智慧決策,成為公共服務創新的新動能。
3、城市生活生態宜居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帶動了一大批以依托知識創新、信息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征的智慧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加速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舊產業的淘汰,推動了城市經濟結構向綠色環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新型智慧城市自身的建設需要,帶動了智能建筑、智慧電網、智慧電表等信息化節能基礎設施的普及,這些基礎性城市智能網絡設施既能改變傳統能源供給效率,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能在具體生活應用中增強市民節能環保意識,推動綠色、清潔、節能生態城市建設。
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
《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是國家2016年11月頒布的一套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由8項一級指標、21項二級指標和54項二級指標分項構成,包含主觀指標、客觀指標和自選指標三部分。
客觀指標分為成效類指標和引導性指標,成效類指標旨在客觀反映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實效,引導性指標則旨在發現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主觀指標為市民體驗,旨在引導評價工作注重公眾滿意度和社會參與;
自選指標指各地方參照客觀指標自行制定的指標,旨在反映本地特色。該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框架如圖。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
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聚焦兩大目標:
一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將信息惠民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通過數字紅利的釋放,使人們處處可以享受到新型智慧城市帶來的惠民服務,從而建設一個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二是提高管理水平,通過施行創新體制機制以及整合城市資源,改進城市管理的缺陷,提升城市管理的高效化,最終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推薦閱讀:
《中國電信:2020新型智慧城市白皮書(31頁).pdf 》
《中國信通院: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58頁).pdf 》
《中國移動:5G新型智慧城市白皮書(2020版)(30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