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綠電交易
2021年9月7日“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宣布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綠電交易指的是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一種中長期電力交易方式,它以綠色電力產品為標的物,目的是滿足電力用戶購買和消費綠色電力的需求,此外還會提供相應的消費認證。
綠色電力具有環境屬性和降碳目標,開展綠電交易實際上在供給側充分展示了其生態價值。而從需求方面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意到綠電交易的重要性,展現出較強的綠電交易意愿。

2.綠電交易特點
合同期限:綠電交易的電力合同長短不一,最長有五年,短的也有幾個月或者一年左右。
交易目的:(1)可跨省份進行交易,推動綠電的消納,支持風電和光伏等綠色發電發展,讓綠色電力帶來的環境價值切實通過經濟的收益體現;(2)為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或對綠色電力有需求的用戶,提供市場化購買綠電的途徑,通過市場化促進綠電的消費。
參與主體:(1)賣方:近期以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為主,逐步擴大到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企業,優先安排完全市場化上網的綠色電力。(2)買方:為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或對綠色電力有需求的用戶,需要看地方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機制對企業綠電占比考核要求。、
交易價格:(1)國內:帶綠色電力屬性后的市場化交易電價比風光上網電價高3-5分/kwh。(2)國際:國際上一般是高2-5分錢的水平。
電證模式:國內是“證電統-”
模式,購買綠電的用戶可以獲得綠電繳費證明,下一步通過已經建立的綠證市場的完善,符合政策規定的綠電可以獲得全國統一的綠證核發機構核發的綠證,電證合一。
補貼:綠證2017年有替代補貼的定位,風光項目如果出售綠證之后就不能拿到國家電價補貼?,F在平價時代,大部分發電企業可以把保障性規模以內的享受補貼,保障之外的拿來做綠電市場化交易。

3.綠電交易機制
綠電交易機制分為非市場風光電和市場化風光電兩部分。
非市場風光電的綠電交易由電網保障進行,目標用戶是非市場用戶。
市場化風光電的目標客戶是市場化大用戶和售電公司,保障小時數以內的補貼通過電網代收代售和客戶的電價附加收益進行對沖;保障小時數以外的補貼通過電價附加收入的替代進行自愿退補;完全市場化且在綠電保障小時數以外的不帶補貼。

4.2021年綠電交易情況
2021年9月7日:首批綠電試點交易啟動。綠電交易以雙邊協商為主,成交價格不一,其中國網區域成交價格較當地中長期交易價格增加 0.03-0.05
元/千瓦時。
2021年11月11日:浙江交易中心促成大唐新能源與浙江銀泰百貨 3000 萬千瓦時的綠電交易,在當地煤電基準價的基礎上溢價約 0.061
元/kWh,溢價比例達到 15%。
2021年12月13日:江蘇電力交易中心公布了 2022 年江蘇電力市場年度交易結果。結果顯示,2022 年年度交易共成交 1239 筆,總成交電量
2647.29 億千瓦時,成交均價 466.69 元/兆瓦時。綠電交易成交電量 9.24 億千瓦時,成交均價 462.88 元/MWh,較江蘇的燃煤標桿電價高
0.072 元 /kWh,較此前的綠電溢價進一步增長。江蘇電力市場年度交易量超 2600 億千瓦時,成交量上漲 14.5%,價格較基準上漲 19.4%。
2021年12月25日:廣東交易數據顯示,2022 年度雙邊協商交易共成交 2541.64 億千瓦時,成交均價 497.04
元/兆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成交電量 6.79 億千瓦時,成交均價 513.89 元/兆瓦時,較廣東的燃煤標桿電價高 0.061 元/kwh。廣東交易量超
2500 億千瓦時,價格較基準上漲 9.3%。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芯能科技-首次覆蓋報告:深耕工商業屋頂光伏核心業務穩定增長-220410(31頁).pdf》
推薦閱讀
《電氣設備行業:完善能耗雙控與綠電交易政策出臺新能源發展中長期邏輯進一步理順-210925(18頁).pdf》
《環保及公用事業行業深度分析:綠電投資2022年度策略報告勾勒2025從裝機規劃、項目競配、在建工程看綠電運營商長中短期發展-20220118(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