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病歷
在英文中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PR(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CPR(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都會被稱為電子病歷,不同名稱下的電子病歷的研究重點與研究范圍各種側重。其中較為權威的對電子病歷的概念是1997年美國電子病歷機構(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Institute,CPRI)給出的定義。它指出電子病歷應該是以電子的形式存儲整個醫療過程的介質,承載著病人一生的健康信息及其保健信息,同時又必須滿足醫生臨床診斷、管理人員行政決策及相關法律的約束。

電子病歷的作用
(1)有效控制用藥,提高醫療質量和進行跟蹤 調查
電子病歷除了可實行IC卡登記外,還可實行身份安全注冊登記制度,以防止一人持卡、他人享受醫療的不良現象;通過電子病歷醫保中心可隨時查看病人用藥情況,杜絕不合理用藥,同時,可以為各種藥品的藥效提供定量指標。
(2)信息完整,進一步發展為集成化健康信息系統(IHIS)電子病歷不僅可記錄紙病歷的全部內容,還可記錄CT、MRI、x線、超聲等影像圖片和動態聲像等,使醫護人員在閱讀病歷時更加直觀和全面,從而保證醫療信息的完整性。
(3)科研價值,提供計其機決策支持,將醫學
信息數據庫變成知識庫、專家庫。據統計,80%的臨床科研基礎數據來自住院病歷,而電子病歷為臨床教學、科研提供了多種快捷的信息檢索方式,如隨機查詢、疾病記錄檢索、疾病分類統計等,實現了醫院病案管理現代化。
(4)方便快捷,實現面向病人(面向疾病)服務。隨著醫院計算機管理的網絡化,電子病歷也可實現網絡化,醫生可隨時檢索住院病人信息、接收病人主索引、住院病人管理、醫療統計系統的動態數據。病人使用電子病歷就醫,可幫助醫務人員迅速、直觀、準確地了解病人的資料,縮短確診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控制醫療費用,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同時電子病歷還可作為媒介供異地專家進行遠程會診。
(5)容量大、易保存,使醫學信息能夠被跨平臺處理,為病人信息的橫向、縱向比較,增強疾病診斷、治療的可預測性提供可能
電子病歷可存儲于光盤中,也可存儲于醫院電子病歷服務器中。
2.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狀況的規范化、科學化記錄,包括正常的健康狀況、亞健康時的疾病預防、非健康時的疾病治療以及健康促進等。健康檔案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通過多渠道收集的動態的信息資源。
3.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區別
(1)從概念上看,電子健康檔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與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差別就體現在“M”---Medical(醫療)和“H”---Health(健康)上,EMR是對患者病史的細節記錄,而EHR是對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的更全面寬泛的報告。
(2)從管理系統的對象來看,兩者之間的區別則更加顯著,EMR是由醫院管理,出于醫療目的而引進的患者病史記錄管理系統,而EHR是指管理人口“縱向”健康數據的系統,通常由更高層級的公共衛生中心控制。因此,兩者相比,EMR的用途更側重于對患者在某一家醫院的診斷和治療而EHR則側重于匯集并共享患者在多個醫療機構產生的數據。
以上梳理了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定義及二者之間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嘉和美康-公司深度報告:電子病歷行業龍頭數據中心和??齐娮硬v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極-220726(23頁).pdf
【研報】計算機行業醫療信息化產業專題報告:電子病歷市場風口正勁-20200421[23頁].pdf
TalkingData:健康行業2021職場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4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