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21年2月發布了《2021年科技創新報告:順應科技浪潮和公平創新》。
2021年人類和機器工作技術變革:
技術變革通過對就業、工資和利潤的影響來調整不平等。這些不平等情況可能出現在職業、公司和部門之間以及工薪階層和資本所有者之間。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國家的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社會、經濟和勞工政策,以及特定部門或其公司的規模。
1.自動化工作:
如今,人們主要擔心的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減少就業。事實上,新技術反而傾向于創造更多不同類型的就業機會。但對于前沿技術來說,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可能超過了社會的反應能力。
現在計算機可以經常自學。有人估計,在未來20年里,歐洲和美國30%至50%的工作可能會實現自動化。其他人則認為影響較小——在不同職業中,這一比例從8%升至14%。然而那些需要同理心、道德判斷、管理不可預測的變化的工作——都必須由人類來完成。
2.工作極化:
工作置換還會伴隨著工作兩極分化,即高、低工資崗位的擴張與中等工資崗位的收縮相結合。例如,在發達國家,從事普通中等工資工作的職員越來越少。
在發達國家,工作極化與制造業和中等技能工作的減少、服務業和較高技能工作的增加有關,而在中等收入國家,制造業和中等技能工作的增加。
按技能水平、國別收入分類的就業情況(占公民就業總數的百分比):

3.零工經濟:
前沿技術正被用于通過數字平臺提供服務,這刺激了“零工經濟”的創造。雖然零工經濟提供了就業機會,但這通常是不穩定的,因為它創造了一個不穩定的依賴承包商和按需工人階層。如果這些工作取代了薪酬更高的工作,或者用兼職工作取代全職工作,或者利潤增長快于工資增長,不平等肯定會加劇。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1年科技創新報告:順應科技浪潮和公平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