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制造政策一覽
智能制造政策主要有《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關于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
等。
2、智能制造政策內容介紹
2021年3月5日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其主要內容是2021年2月25日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其主要內容是大力促進科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草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其主要內容是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力爭達到4.8%,PCT專利申請量超過2.5萬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8%,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決破除影響和制約科技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有效突破產業瓶頸,牢牢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
2021年1月15日工信部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其主要內容是到2023年,面向智能終端、5G、工業互聯網等重要行業,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實現突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
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主要內容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并行發展;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加快車用操作系統的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訊深度融合。
2020年5月11日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其主要內容是全面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2020年3月25日科技部《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其主要內容是國家科技計劃為創新中心開放申報渠道;到2025年,布局建設若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一流企業,催生若干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經濟附加值高、帶動作用強的重要產業,形成若干具有廣泛輻射帶動作用的區域創新高地。
2019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主要內容是加快引進先進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深入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完善企業技改服務體系,支持制造業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綠色、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鼓勵金融機構按熙市場化原則,增加對新區制造業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規模。
2019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主要內容是大力發展“互聯網+生產”。適應產業升級需要,推動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提升生產技術,提高創新服務能力,在實體經濟中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促進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發展,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2019年5月28日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其主要內容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引進先進制造業企業、專業化“小巨人”企業、關鍵零部件和中間品制造企業,支持企業建設新興產業發展聯盟和產業技術創新戰咯聯盟。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智能制造總體與汽車裝備智能化趨勢分析報告(17頁).pdf
【精選】2021年智能制造全產業鏈與國產化趨勢分析報告(50頁).pdf
【精選】2021年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分析報告(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