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指的是大型的被單一的組織擁有和管理的專用的商用服務器集群。隨著云計算業務的普及和新技術的應用,數據中心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由此給數據中心網絡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問題。

2.數據中心分級標準
在國內標準中主要從機房選址、建筑結構、機房環境、安全管理及對供電電源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機房分級,可分為A(容錯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個級別。
在美國標準中主要是根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為四個等級: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這四個等級可用性的劃分是源于美國標準TheUptimeInstitute,Inc.的《采用分類等級的方式定義場地基礎設施性能的工業標準》,在該標準中,美國TheUptimeInstitute依據工程需求與實踐,提出了場地基礎設施的分類等級的體系框架,針對數據中心的關鍵設備期望達到“五個九”即99.999%的系統應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與之相匹配的機房場地基礎設施(電源配電、暖通空調、以及其他的相關系統)的可用性等級指標。
3.TIA-942標準中數據中心各等級的特性及要求
(1)等級TierI――基本數據中心
“等級I”的數據中心對來自有計劃和無計劃的運營中斷反應敏感(影響較大)。數據中心配有計算機電力分配和冷卻,但是它可以或不一定有架高的活動地板,一臺UPS或者一臺發電機。在這些系統上的關鍵的負荷能達到N的100%。如果它確實有UPS或者發電機,他們是單個模塊的系統并且有很多單個的故障點。一個年度內場地內基礎設施被完全關閉停運,是基于進行預防性檢修和修理的需要。緊急狀態下可能需要頻繁地關閉設施。場地內基礎設施組成器件故障、操作錯誤,以及自然產生的失敗將引起數據中心運營的中斷。等級I由電力和冷卻分配的一條單通路組成,沒有多余的組成部分,提供99.671%的可用性。
(2)等級TierII――基礎設施部件冗余
“等級II”的數據中心采用設備部件冗余要比“基本數據中心”有計劃和無計劃的運營中斷反應稍微要少(影響較小)。場地內有架高的活動地板,一臺UPS和發電機,動力的能力設計是N+1,全部有條單一的分配線路。關鍵的負荷能達到N的100%。關鍵線路的維修和場地內其他基礎設施的維修維護將需要一次處理性關閉中斷。等級II由電力和冷卻分配的一條單通路組成,帶有多余的組成部分,提供99.749%的可用性。
(3)等級TierIII――基礎設施同時可維修
“等級III”的數據中心具有能夠進行任何有計劃的場地基礎設施活動,而又不應使計算機硬件系統運行中斷的能力。有計劃的活動包括預防性和程序性的維修,修理和替換零部件,添加或調整部件的容量,部件和系統的測試。對使用冷凍水系統的大型場地來說,這表示兩套獨立的管路。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分配,一定可提供在進行維修或者在其它管路上測試時,在一條管路上同時帶負荷。無計劃的活動,例如設備基礎設施的零部件,在運行中或者自然的情況下發生故障,引起數據中心的運行中斷。在一個系統上的關鍵的負荷不超過N的90%。當客戶的業務需要得到正當合理的額外保護時,“等級III”的場地將被有計劃地設計成可升級成“等級IV”的場地。等級III由多條有效的電力和冷卻分配道路組成,但是只一條道路活躍,有多余的組成部分,并且同時是可維修的,提供的99.982%的可用性。
(4)等級TierIV――基礎設施故障容錯
“等級IV”的數據中心具有能夠進行任何有計劃的的活動且不會對關鍵的負荷造成中斷的能力,且有提供場地基礎設施容量及其能力?;A設施故障容錯的功能性為場地基礎設施的能力提供至少維持一種最壞的情況,無計劃的故障或者事件將不影響關鍵的負荷。這需要同時活躍的分配道路,通常在S+S的雙電源系統配置里。電力系統供應表示為每個有N+1冗余的兩個單獨的UPS系統。在一個系統上的涉及的關鍵的負荷不超過N的90%?!暗燃塈V”需要全部計算機硬件有故障容錯的雙電源輸入。嚴格的故障容錯測驗使數據中心具有維持無計劃故障或者運行錯誤時,不發生計算機機房過程中斷的能力。等級IV由多條有效的電力和冷卻分配道路組成,有多余的組成部分,并且是故障容錯,提供的99.995%的可用性。
以上就是有關于數據中心的定義、分級標準及具體等級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數據中心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網站。
推薦閱讀
云計算數據中心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工業大數據的來源是什么?架構分析
《零壹智庫:2022六大行數據治理現狀盤點:治理架構、數據標準與數據平臺(10頁).pdf》
《華為:數據湖治理中心-數據治理方法論(2021)(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