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安全競爭格局分析
(1)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弱
上游主要是基礎軟件供應商和工控機、芯片、集成電路等硬件供應商,競爭充分,供貨質量和價格穩定議價能力較弱。
(2)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較大
產品應用多元化,網絡技術發展迅猛,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
(3)行業競爭程度:中等
行業集中度低;傳統產品同質化嚴重;新產品市場空間大。
(4)替代品威脅:較小
可替代性弱,其他設備還不足以威脅到網絡安全市場。
(5)用戶議價能力:中等
用戶多為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資金充裕,議價能力強,整體而言議價能力中等。

2、網絡安全發展歷程介紹
(1)第一個階段是1987年-2000年
第一代網絡安全技術的核心是黑名單機制,策略是“非黑即白”。這個階段病毒樣本數量很少,即便到了2000年,每年病毒數量才1萬種,增長速度很緩慢,平均到每天高峰時也就幾百個,多數電腦感染之后不是立刻發作,而是滯后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這為查殺病毒嬴得了寶貴時間。因此,當時的應對方式是人工分析病毒的特征碼,在電腦里通過掃描文件進行匹配、查殺。
(2)第二個階段是2001年-2015年
第二代網絡安全技術為白名單機制,策略是“非白即黑”。這個階段互聯網開始普及,能自我復制、自我傳播的蠕蟲病毒開始出現。蠕蟲病毒可以自動掃描并利用系統漏洞和服務端口,借助互聯網、企業內網、電子郵件、網站掛馬等方式進行傳播,數十分鐘就能蔓延至全球網絡,傳統殺毒軟件滯后幾天、幾周才能查殺的弊端凸顯。同時,流氓軟件爆發,把木馬數量進一步推高到每日峰值時期的近1000萬個,導致病毒庫無法及時更新?!昂诿麊螜C制”宣告失效,安全公司把搜索引擎、云技術、AI等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安全領域,建立了白名單文件數據庫,只要不在白名單中,就可能是新的木馬病毒,進而限制其敏感操作。
(3)第三個階段是2015 年之后
第三代網絡安全技術核心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數據行為分析。2015年前后,APT攻擊成為主流,黑客利用已知或未知的系統漏洞,把惡意程序注入到系統白文件中,操縱系統文件對系統進行攻擊,讓安全軟件看上去是一個系統文件的正常操作,以躲避“查殺”,網絡安全環境日益復雜。同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終端等新技術應用場景開始普及。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完整版請點擊《【公司研究】安恒信息-云安全龍頭廠商充分受益行業高景氣-210413(69頁).pdf》
推薦閱讀
Swiss Re:中國網絡安全保險市場觀察(12頁).pdf
ESET安全公司:2021年網絡安全趨勢: 在不確定時期保持安全(英文版)(19頁).pdf
【公司研究】深信服-如何理解深信服的網絡安全業務-210516(44頁).pdf